古代晚上為什么要打更?

打更是大陸古代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

打更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

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么,人們都過著一種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解放后,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鐘表的普及,人們對時間的要求遠非打更可以滿足了。自然而然的,打更這門古老職業也就逐漸消失了。

別看小小的打更,那可還有許多講究。

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點),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臺“咚——咚!咚!咚!咚!”。

總體來說是由慢到快,連打三趟便收更結束。但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時)呢?因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過便開始起床做家務了,“一日之計在于晨”嘛,就連皇帝也在五更天便開始準備上朝了。

另外,還有種說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時不宜驚動他們以免影響他們回不到陰間而在陽間為禍,當然,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

古代沒有鐘表,無法精確掌握時間。在白天的時候,還能通過觀察太陽高低,確認大致的時間。但到了夜里,這個事兒就很頭疼了。對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倒無所謂,反正天黑就關門上床玩老婆,天亮就起床下地干活。但對于另一些需要夜間工作的人,比如讀書人,官員或者手工業者,掌握時間就比較重要了。

當然,古人已經發明出了一些計時工具,比如用點香計時,比如沙漏,或者夜觀星象等。但這些要么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要么設備安排和維護比較麻煩,不可能人人用得起。

因此,采用打更這種模式,每隔一定的時間,通過更夫敲鑼和喊話,讓還沒睡覺的人知道現在大致幾點了。

至于打更的人怎么掌握時間,那就好辦了。就是咱們前面說的這些計時工具,比如更香,點燃一支是一個時辰或半個時辰,時辰到了再點一支,很容易掌握現在多少時間。負責定時的人觀測到時刻變化,告訴更夫,再由更夫敲鑼告訴所有人。這樣,一個地區只需要維護一套計時設備,通過打更實現時間共享,這也算古代科技不發達時候的一種資訊廣播平臺。

綜合一下,古時更夫晚上打更的主要作用是:報時!

兼具防火防盜防老王!

所以在古代,打更是非常有必要的!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古時那么多鬼為什么更夫不怕鬼[捂臉]

  2. 說的詳細[贊]

  3. 那這個打更人應有鐘表,按時敲打銅鑼。

  4. 打更比現在的記時方法便宜。現在看手表,鬧鐘,行動電話都有成本。

  5. 除了報時,還有安全巡邏的作用。

  6. 古代更夫是最窮苦的人。

  7. 古代有宵禁制度

  8. 古代不打更,晚上醒來誰知道幾點了。

  9. 也不一定是解放后沒有了打更的啦!我的老妻家鄉是浙江省的諸暨與浦江交界的地方,叫做“五指山”(那時候稱為五指山公社)。1965年底,我作為她們家的“新姑爺”去叩見丈人與丈母娘,第一次在晚上吃飯的時候,聽見了打更的聲音,“哆,哆哆——,哐哐!”她們家那里還是用“燈芯草”點亮的“油燈盞”呢!因為歡迎我這個新姑爺,特別從五里路外的小鎮商店里去,借來了,一架用煤油點亮的“打氣煤油燈”。一時間把整個村莊里的會走動的人都吸引過來了!因為他們很少看見過晚上有這么“亮”的!!!

  10. 古代更夫每月多少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