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陳廷敬是清官或是貪官呢?如是清官又怎建得起皇城相府呢?

感謝邀請,分兩個方面來回答問題。

問題一:陳廷敬是清官還是貪官?

陳廷敬,字子端,清代澤州府陽城人。歷侍順治、康熙兩朝,馳騁官場五十多年,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部士,乞歸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

清代,有許都山西籍官員在朝廷中央任職,有許多為清正廉潔之士,以家國天下為己任,成為廉吏楷模。這其中最有名的三位,分別是陳廷敬、于成龍、孫嘉淦。

陳廷敬曾被康熙皇帝贊為完人。清朝雖然沿襲明朝制度,不在設置丞相,然而如同明珠、索額圖等實權人物,依然被眾大臣私下成為明相、索相。但是康熙皇帝親口承認的也就只有陳廷敬了,被康熙稱為“老相國”。

陳廷敬為官一生,謹遵“忍”“穩”字訣,始終在朝廷中央任官,從最初經筵講官,到歷任工、戶、刑、吏四部尚書,到加封文淵閣大學部士,入閣拜相,做官一直很穩,完全以道德模范約束自己,對于貪贓枉法更是避而遠之。

陳廷敬會做官,也是一代清官。在掌管戶部期間,陳廷敬秉公理財,爬梳積弊,主持錢幣改革;面對朝廷腐化之風盛行,陳廷敬上疏整治貪污;為了清朝長治,主張官員廉潔奉公。

問題二:關于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是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文淵閣大學部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的故居。皇城是因為曾經兩次接待康熙皇帝,故謂之“皇城”;相府是陳廷敬在康熙時期為文淵閣大學部士,入閣拜相,被康熙稱為“老相國”,故謂之“相府”。

皇城相府是經歷陳廷敬祖輩及后輩數代人的發展,才形成如此規模的,并不是在陳廷敬手中驟然修建起來的。陳氏家族作為書香門第,世代讀書出仕之人絡繹不絕,可謂明清兩朝的文化巨族,文化底蘊深厚。

從明孝宗到清乾隆年間的260年中,陳氏家族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其中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美譽。出仕之人有38人,遍及14個省、市大半個大陸,且多政績顯赫,百姓稱頌,民間立祠。

陳氏家族最鼎盛是在康熙年間,居官者達16人之多,出現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盛況。其中陳廷敬更是身為帝師,入閣拜相,主持《康熙字典》編纂這樣百年文化工程,與三子陳壯履參與同編一典《康熙字典》的佳話。

皇城相府建筑群分內城、外城兩部分。其中,內城在明崇禎六年陳廷敬伯父陳昌言為避戰亂就已修建;外城于康熙四十二年修建完成。陳氏家族作為北方名門望族,又深受皇恩,經幾代人之力逐漸形成一座規模宏大的府邸,也不足為奇。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