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過招,比試的往往不是誰的招式更高明,而是誰犯錯更少。朝堂之上的皇子以及臣子,誰先失誤,誰就提前出局,失誤少才能笑到最后。康熙晚年,胤禩的一次失誤就曾讓其奪嫡之路變得前途無“亮”。
《雍正王朝》中,在康熙的萬壽節上,發生過一次“斃鷹事件”。該事件由胤禩操作,他將胤禵送給康熙的天石調包成死鷹,目的是攪亂朝局,然后混水摸魚,奪取皇位。可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康熙穩住了局面,并未給胤禩可趁之機。
無獨有偶,歷史上也出現過一次“斃鷹事件”,而且當事人同樣是胤禩,造成的后果也很嚴重,但情節比《雍正王朝》更詭異,主謀是誰至今也是未解之謎。
歷史上“斃鷹事件”發生時的前前后后
康熙廢胤礽后,曾公開議立太子,結果胤禩得到朝堂大多數人的擁護。對于胤禩,康熙深知他“柔奸成性,妄蓄大志”。這個票選結果讓康熙大感意外,與他默定的人選也不符,無奈之下只好出爾反爾。
事后,康熙對諸臣保舉胤禩為太子之事耿耿于懷:“惟于茲事,忿恚殊甚,務必追其根源。”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康熙召來侍衛內大臣、滿漢大學部士、尚書等人,當場追查舉薦胤禩的“首倡之人”。經康熙一再追究,有人供出由領侍衛內大臣渾德先發言保舉胤禩。康熙立即批示:
“朕知之矣!此事必舅舅佟國維、大學部士馬齊以當舉胤禩喻于眾,眾乃畏懼伊等,依阿立耳——《清圣祖實錄》”
又經追查責問,證實是由馬齊暗中串聯。于是,康熙將馬齊交胤禩看押;馬齊之兄李榮保按律枷責,由胤禩審問;其弟弟馬武以及家族中其他在京任職人員均被罷官。此外,佟國維也受到康熙的嚴厲責斥。康熙此舉,意在敲打胤禩,你不是和馬齊關系好嗎,那我讓你親自審問他。
胤禩雖然受到打擊,但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爭奪皇位的競爭力還在。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胤禩還陪同康熙出游好幾次,但后來的“斃鷹事件”,卻讓他一蹶不振。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康熙準備前往熱河度假。這次巡游,正逢胤禩母親良妃去世兩周年的祭日,他要前往祭奠,因此并未隨行。
胤禩祭奠完母親后,也沒有忘記塞外的康熙,他派遣太監帶著禮物(兩只獵鷹)去給康熙請安,并表示在湯泉等候父皇回京。誰知等康熙收到時,兩只獵鷹已經奄奄一息。
康熙極為憤怒,認為胤禩在詛咒他快點死,一時“心悸幾危”。他當即召來諸皇子,責罵胤禩“系辛者庫所生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人品不肖、結黨營私等等。
胤禩得知“斃鷹事件”后,更加密切地關注康熙的動態,并買通太監馮進朝等人,在康熙營帳前探聽消息。康熙對此深表擔憂:
“日后必有行若狗彘之阿哥仰賴其恩,為之興兵構難,逼朕遜位,而立胤禩者。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歿已耳——《清圣祖實錄》”
并表示“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這句話,徹底將胤禩打入奪嫡“冷宮”,也宣告他徹底與皇位無緣了。
“斃鷹事件”的嫌疑人
胤禩在送鷹前已經被康熙刻意壓制過,要奪嫡肯定要想辦法挽回圣心,他沒有任何理由與動機,給康熙送死鷹。何況,以他的智商,也不會故意去刺激康熙。這件事的發生,有四種可能:
一、對手故意給他挖坑。當時,所有人都知道胤禩有實力,正在角逐皇位,但爭奪皇位的不止他一人。胤禛、胤祉等人為了上位,指使別人用點拿不上臺面的小伎倆打擊胤禩,也是可能的。
二、隊友故意陷害。胤禩奪嫡時,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幾兄弟抱團取暖。內部爭斗的殘酷性,絲毫不亞于外部爭奪。胤禩集團的九爺、十爺以及胤禵,面對皇位的誘惑,恐怕也非鐵板一塊。內部只要有一個人動了歪心思,對胤禩的危害更大。
三、康熙故意小題大做。胤禩結黨營私,實力強大,心懷叵測,康熙對其早就不滿。為了徹底斷送其妄念,或者給其他皇子清理障礙,康熙有可能是借小題發大怒。
四、保管措施不當導致鷹奄奄一息。即使利用現代物流技術,也難以做到盡善盡美,何況是古代。鷹在運輸途中,喂養不善或者包裹過嚴,都有可能出事。
秋媚說:朝堂之上,波詭云譎,在利益面前,對手與隊友并不絕對,甚至可以相互轉化。“斃鷹事件”是胤禩爭奪皇位的“滑鐵盧”,他成了最大受害者,其他阿哥也因此少了一個有力競爭者。
長知識了[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欲加之罪的把柄
老八急于求成漏鋒芒了
好文![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玫瑰]佳作欣賞學習了!
很客觀的表述,點贊[贊][贊][贊]
欣賞了美篇![贊][贊][贊]
老師美文拜讀了[玫瑰][玫瑰][玫瑰][贊][贊][贊]
學習[贊][贊][贊][祈禱][玫瑰]
康熙何等帝王心術,怎么會當著其他兒子面,那樣說老八!
斃鷹事件算是懸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