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山雕是《智取威虎山》中的藝術人物,他帶著手底下的數百匪眾,長期盤踞在東北的深山老林里,綁票勒索,打家劫舍,無惡不作。
在影視作品中,座山雕同時還是一個首鼠兩端的人物。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他先是和抗聯合作,以獲取生存空間。后來他又置民族氣節于不顧,和日本人眉來眼去。在抗戰勝利后,座山雕轉而投靠國軍,將槍口對準了我軍,最后被智勇雙全的楊子榮生擒活捉。
(座山雕劇照)
那么,歷史上真實的座山雕是怎樣的人?最終他又是怎么死的呢?
座山雕的真名叫做張樂山,原籍山東新泰,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因此后來號稱“三爺”。張家到他這一代時,已三代做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土匪世家。
由此,張樂山的血液里都流淌著匪性,從小就浸淫在匪窩里,看著父輩們燒殺搶虐,魚肉百姓,充分感受著不勞而獲的“好處”。
可是,張樂山這種不勞而獲的日子也沒過幾年,他的父親在一次搶劫的時候,遭到頑強抵抗,被人開槍打死了。母親也因驚嚇過度,集郁成疾,緊隨父親而去了。8歲的張樂山,瞬間成了孤兒。
好在張樂山還有兩個哥哥照顧,在老家艱難生活了幾年后,15歲的張樂山隨堂哥開始闖關東,希望能在東北這塊黑土地上生存下去。
但他除了對土匪行業熟悉外,再無一技之長。所以在舉目無親的東北,張樂山更是窮苦潦倒,只好替人伐木,以維持生計。
但習慣了不勞而獲的張樂山,干不了這么粗重的體力活。他渴望輕松賺錢,渴望花天酒地。這時,張樂山體內的匪性,又開始蠢蠢欲動了。
機會終于來了,張樂山打聽到附近山上有一伙實力不俗的土匪,正在招兵買馬,決定前去投靠。
張樂山非常熟悉土匪拜山頭的規矩,必須得有“投名狀”,也就是人頭。只有入伙的匪徒雙手沾血,匪眾才會放心接納,本人也才會死心塌地地追隨匪首。
于是,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張樂山帶著兩個人,搶劫了一戶老百姓,還用斧頭砍殺了男主人,帶著人頭投奔了匪首。匪首見他心狠手毒,絕非善類,便讓他坐了第二把交椅。
(張樂山入伙,圖取其意)
但張樂山豈能甘居人下,他乘著和匪首外出搶劫的機會,伺機打了大當家的黑槍,因而堂而皇之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成為匪首。
張樂山做匪有別于其他土匪,首先是他身懷絕技,人稱“三絕”。
一是“槍絕”。張樂山出槍迅疾,當別人剛剛摸到手槍時,他就已經將槍頂在了你的腦袋上了。同時,張樂山的槍法奇準,指哪打哪,百步穿楊,彈無虛發。
二是“眼絕”。張樂山走夜路從不用火把,能在漆黑的深山老林里來去自如,從不迷路。張樂山還生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斷人識人奇準,只需看上一眼,就能將人的來歷看個明白。
三是“腿絕”。張樂山的腿上功夫很好,翻山越嶺簡直如履平地,在崎嶇不平的林間小道上也能健步如飛,一般人完全跟不上。據說在張樂山60歲的時候,還能在雪地里逮著兔子。
其次,張樂山的嘍啰少而精。
張樂山不追求大隊人馬,他只擁有二三十人,但這些人具有極強的戰斗力,就像一支特種部隊。這伙人能沖能打,亡命嗜血,專以綁票為生,以贖金養活自己。
正因為張樂山具備這些實力,因此從清末開始,直到民國,他一直盤踞在夾皮溝一帶(并非威虎山),危害百姓數十年。
實際上,張樂山既沒有打過日本鬼子,也沒有參加過抗聯,倒是在抗戰結束后,先是被我軍收編,而后公然投靠了國軍,調轉槍口,悍然與我軍為敵。
(楊子榮劇照)
1946年末,部分被我軍收編的東北土匪,在國軍的挑唆下,聯合起來,想攻占牡丹江,其中就包括張樂山這伙匪徒。當然,土匪們的企圖沒有得逞,他們被鎮守牡丹江的抗日名將李荊璞迎頭痛擊,匪眾落荒而逃。
其后,我軍決定對張樂山實施追擊和清剿,以絕后患。
1947年1月,楊子榮帶著一個小分隊,混進了張樂山的匪巢,最終將他生擒活捉,帶回牡丹江,投進了監獄。
那么,張樂山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有人說,他是病死的。也有人說他吸食鴉片成癮,在監獄里沒有鴉片可抽,被活活憋死在在監獄里。
其實,張樂山是被槍斃的。
在楊子榮把張樂山逮住后,由于他危害百姓多年,許多群眾自發地來到監獄,紛紛要求嚴懲張樂山。我軍對張樂山進行了審訊,也發現他確實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于是判處了他死刑。
執行槍決張樂山的人,名叫董仁堂。據他回憶,當年槍斃張樂山時,這個慣匪只說了一句話:“我死后,牡丹江就太平了。”
(參考資料:《民國土匪的結局》)
查查曹波老家是不是山東的
揚子榮也是土匪出身,只是后來走上了正道。
點這了解更多~
@腳臭大王
崔三爺是誰
崔三爺怎么姓張??
有說是河北人,姓崔,崔三爺
東北橫道河子
我聽到過一個不同板本!座山雕是山東省沂水縣人崔姓。
被我軍收編人員是解放軍啊,怎么又投靠了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