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不阻攔?

古代人下館子喝酒, 吃完留下一塊銀子就走,小二還不數錢那是電視劇看多了吧,除非非常熟悉的老顧客,否則店小二肯定要查看銀子真假、成色和分量。

在大陸古代大部分時候通用的貨幣是圓形方孔的銅錢,白銀作為貨幣流通,是在明朝中期大量白銀流入以后。而在大陸古代,流通的白銀是以重量計價,不是由官方發行的,也沒有固定的形狀,各家銀鋪甚至個人都能熔鑄銀錠使用。

另外這樣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市面上流通的白銀有元寶形的,有條形的,還有塊狀的,樣子千奇百怪,成色也不一樣。這種情況下,即使不考慮銀子的真假,在使用時也需要根據其成色進行折算,非常麻煩。

而且白銀的價值太高,像《儒林外史》里記載牛玉圃在外面吃飯,一碟臘豬頭肉只需要一分銀子,而一碟蘆蒿炒豆腐干是五厘銀子,然后一碗湯加一大碗飯一共是二厘,加起來一共不過花了一分七厘。不過古人的收入也不高,《二刻拍案驚奇》里的郭信,當教書先生每個月收入不過一兩銀子。

所以在古代如果真的下館子喝酒以后用銀子付賬,沒幾個顧客會直接扔出一錠銀子就走,小二也肯定會小心的先查驗銀子真假和成色,換算好了以后從銀錠上切割下所需的重量,然后把剩下的還給顧客。畢竟銀子太貴重,誰都不愿意承擔出錯的損失。

古代稱碎銀的工具——戥子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過程很負責很繁瑣,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普通人下館子吃一頓飯用銅錢就夠了,熟悉點的還可以記賬,比如我們在書里看到的孔乙己就記過幾次帳。而用白銀付賬只有那些豪門大戶去大酒樓吃飯時才有可能使用到,而在這些大酒樓里,收賬的一般都有專門的帳房,小二不會管。

不過呢,如果是常來店里的豪客,那么也可能會隨手丟下差不多重量的白銀,讓小二直接送到柜臺上。畢竟按照古代人的生活圈子,城里有頭有臉的人大家都熟悉,一般也不會占這點便宜,酒樓也不會拉著人一定要驗完銀子再走。

在《武林外傳》里呂秀才干的活才是收銀

11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為了拍劇方便!吃飯后問店家多少錢,還得掏錢,找零,拖泥帶水。

  2. 只說這事只虛烏有的事就行,還嚕數那么多干嗎?

  3. 打劫來的,所以出手大方

  4. 寫小說!看你弄的跟真的似的![可愛]

  5. 主要是沒有微信和支付寶,否則黃金都拿來支付。

  6. 為什么明代縣衙里的馬夫年薪是40兩白銀,但縣衙里的更夫,年薪只有3兩6錢?馬夫和更夫差別咋就這么大呢?

  7. 不是還有大俠用大額銀票嗎[捂臉]

  8. 什么⊙∀⊙?大俠吃飯還要給錢的嗎?

  9. 怎么可能,都被神劇騙了而已

  10. 水滸傳里用銀角子付酒錢的場景不止三五回,幾乎貫穿全場。這難道是杜撰的。這發生在宋朝的這點事情僅僅是過了過百余年就成了憑空想象出來的臆想,你認為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