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館子喝酒,吃完放下銀子就走的那可不是古代人啊,那是影視劇里的人物!
行走江湖不能掉面
通常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就會發現那些大俠們每次一到吃飯的時候往酒樓里一坐,刀劍往桌子上一放,大喝一聲:“小二,上酒!”通常這個時候呢,就有小二屁顛屁顛的端著一壺酒和一盤牛肉和幾個小菜過來,對了如果是丐幫的,肯定還會有一只燒雞,這就是大俠套餐!
結賬的時候也要灑脫,丟下銀子就得走。作為一個大俠,從不回頭看給的銀子夠不夠,而且甭管多少,店家都得收著。行走江湖的個個都是爺,那絕對都是武功高強的,一言不合拔刀相助都是常有的事,為了幾兩銀子犯不著和自己的小命較勁。
我是大俠我很忙
影視劇里的大俠一般都是正面角色。作為一個正面人物,怎么能隨便欠別人錢?更不能持強凌弱。所以一般大俠都會多給點,一來節約時間,畢竟大俠很忙,二來還可以強硬耍酷!
比如一頓飯吃了兩錢銀子,大俠就會多給三錢。那小二一看,肯定樂意啊,自己扣下來點還能是自己的小費呢。當然也不是沒有意外,比如大俠給完錢轉身就走,這時候小二叫住大俠了:“客官,留步,您給的銀子不夠啊,要知道我們這一片牛肉一兩銀子,這一盤怎么也得三四十片吧?”
那大俠一聽,不樂意了:“不是說牛肉一兩嗎?怎么成一片一兩了?哦,你們這是黑店。”確認過眼神,是要宰的人!于是,本著劫富濟貧的理念,大俠成功的洗劫了這個酒店,然后又有了零花錢!
打眼一看,用手一過就知道多少錢
對于古代人來說,銀子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這些做買賣的,銀子都是每天過手一遍,成色好壞,幾斤幾兩對于他們來說一眼就能看出來。而且在古代除了銀錠,大部分都是用碎銀。蓋因為銀錠面值過大,很多時候不方面使用。所以就把銀錠敲碎了,弄成碎銀。
碎銀大小不一,除了有些初學者需要借住一些稱重器材外,凡事有點經驗的賬房先生拿手一顛就知道價值幾何!這種情況下,一頓飯多少錢,手中的銀子多少錢,心中就有個數了!
老百姓可沒大俠豪爽
在古代,雖說酒樓一般都是達官貴人進出吃飯,但是偶爾呢也有平民去享受享受,這時候如果是鄉里鄉親的鄰居,記個賬也就欠著了,如果是拿現銀,吃完飯后還得讓老板打個折,畢竟賺錢不容易啊!
像《孔乙己》里描述的:
“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了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柜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
這才應該是老百姓們最真實的表現,兩碗酒一碟茴香豆剛好九文錢,我知道價格就拿九文錢出來,我也不多給,偶爾欠個帳掛個單也不是不行:
有一天,大約是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柜的正在慢慢的結賬,取下粉板,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
結束語:還有一件事,古代大俠套餐里的牛肉也不是隨便就可以吃的!古代吃牛肉是犯法的,因為大部分是耕牛,而大陸作為一個農業國家,耕牛的地位十分高,不能隨便吃,所以還是不要相信電視劇里演的了,那都是藝術加工!
為了拍劇方便!吃飯后問店家多少錢,還得掏錢,找零,拖泥帶水。
只說這事只虛烏有的事就行,還嚕數那么多干嗎?
打劫來的,所以出手大方
寫小說!看你弄的跟真的似的![可愛]
主要是沒有微信和支付寶,否則黃金都拿來支付。
為什么明代縣衙里的馬夫年薪是40兩白銀,但縣衙里的更夫,年薪只有3兩6錢?馬夫和更夫差別咋就這么大呢?
不是還有大俠用大額銀票嗎[捂臉]
什么⊙∀⊙?大俠吃飯還要給錢的嗎?
怎么可能,都被神劇騙了而已
水滸傳里用銀角子付酒錢的場景不止三五回,幾乎貫穿全場。這難道是杜撰的。這發生在宋朝的這點事情僅僅是過了過百余年就成了憑空想象出來的臆想,你認為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