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不阻攔?

古代人下館子喝酒,吃完留下一塊銀子就走,為什么小二不數數錢,不害怕少給了,銀子不夠呢?

這樣的場景,一般來自電視劇或者電影片段,比如幾年前熱播的《武林外傳》,主演的就是在酒館里喝酒,吃飯的事情。而其中的呂秀才就專門在那里等著收錢。

在一些古裝戲里這樣的場景也不少見,常見一個大俠提著一個刀,大搖大擺的走來,把刀往桌子上啪的一放,然后大喊一聲,小二,好酒好菜盡管上來。

來者大快朵頤,大口吃酒,大口吃肉,然后吃飽了飯,用力往桌子上拍上一定銀子,就大搖大擺走了。

這邊小二喜滋滋的收了銀子,揣入懷中,高興的去交賬了。從小兒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肯定是多收了顧客的銀子,多余的就做了自己的小費了。

所以大家就奇怪了,古代的人怎么這么大方?大家相互之間的信任度怎么這么高?也不看銀子到底夠不夠,只是象征性的交錢呢?

要不怎么說這是電視劇呢?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演電視劇像平時生活那樣,那就不是電視劇了。

現實的情況和我們現在差不多,大家在用銀子進行買賣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小心,比如當用白銀的時候,就要看白銀的成色,要細心稱量,去掉所消費的銀子的數量,然后找零。

在古代人們用貨幣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從用物換物,到交子的產生,又到用銅板,到后來元明清時期,白銀漸漸流入了大陸,成了當時常用的貨幣。

明朝中期,一兩白銀如果來到現在可以換大約500人民幣左右。所以小額的買賣基本都是用銅錢,大宗的貨物才會用銀子。為什么呢?因為不好找零啊。特別是對普通的老百姓而言,手里有幾個銅板就不錯了。

比如《孔乙己》在酒館兒吃茴香豆,一共花了九文錢,兩碗酒,一碟茴香豆,他當時用的就是銅板。

當然既然用白銀作為流通的貨幣,自然有方法來找零。戥[deng]子,也叫戥稱,是一種特別精確的稱重儀器,是稱金、銀、藥材、和香料等貴重物品專用的儀器。

這么說吧,如果說一般的秤稱是普通天平的話,那么戥子這種儀器,就是電子天平,分析天平。而戥子的精確度會和電子天平,分析天平一樣,精確度要高很多,它的精準度可以達到一厘,也就是十分之一錢,有一些甚至達到了一毫。

去酒店吃飯的人是如何結賬的呢?

如果顧客用銀子結賬,那么可以用碎銀子,也可以用整錠的銀子。酒店里的收銀員會拿過銀子然后仔細查看成色,然后再細心的用戥子稱一稱。多余的就找給對方碎銀子。

如果和酒店的人熟悉的話,也可以記賬,等攢的多了,然后一塊結賬,這樣省時間。當然要建立在特別熟悉,信譽度比較高的顧客身上。

也有的顧客比較大方有錢,就把自己的銀子事先壓在酒店的收銀員那里。去吃飯然后就給記著,就如同我們現在在飯店消費之前,先買一個大額的卡,然后隨去隨刷一樣。

不管古代人還是現代人,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哪有不計較的呢,所以在買和賣的過程中都會講究公平公正,不會隨隨便便的對待。

所謂的小二收錢的時候,不數一數,不怕銀子夠不夠的問題,只是我們腦洞大開罷了,只是存在于影視劇里。

11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為了拍劇方便!吃飯后問店家多少錢,還得掏錢,找零,拖泥帶水。

  2. 只說這事只虛烏有的事就行,還嚕數那么多干嗎?

  3. 打劫來的,所以出手大方

  4. 寫小說!看你弄的跟真的似的![可愛]

  5. 主要是沒有微信和支付寶,否則黃金都拿來支付。

  6. 為什么明代縣衙里的馬夫年薪是40兩白銀,但縣衙里的更夫,年薪只有3兩6錢?馬夫和更夫差別咋就這么大呢?

  7. 不是還有大俠用大額銀票嗎[捂臉]

  8. 什么⊙∀⊙?大俠吃飯還要給錢的嗎?

  9. 怎么可能,都被神劇騙了而已

  10. 水滸傳里用銀角子付酒錢的場景不止三五回,幾乎貫穿全場。這難道是杜撰的。這發生在宋朝的這點事情僅僅是過了過百余年就成了憑空想象出來的臆想,你認為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