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不阻攔?

一般不會阻攔。

為什么?因為古時候和我們現代社會不一樣!

大多數時候,大多數古人在外面的食鋪吃飯,沒啥選擇,定食,給啥吃啥。

更多的時候還是定價,我今兒就一個人,兜里有10文,都撂這兒了,老板您看著給上飯。

走的時候,自然也沒啥店小二跳出來攔著打臉要錢的橋段了。

要么就是“老板,我這兒有三兩銀,給我上三斤牛肉,一壺酒!”。

古時候點菜很耿直的,先把錢擺出來,再點菜,否則你想吃霸王餐的機會都沒有。

其他更多的食客都是老面孔了,沒特別情況,就是老三樣了,就不可能有發生故事的機會。

我們現在去飯店,很多時候都會有選擇困難癥。

看著琳瑯滿目的菜品目錄,哇,這個不錯,那個也好想嘗嘗看,滿臉的糾結。

到最后,還是算了吧,兜兜比臉還干凈,“老板,來碗素面,多放蔥!”。

“嗯,先生,我們這不提供素面,你可以出門左拐,有家‘來一碗’!”

現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菜單上的菜品價格從幾百到幾塊的都有,你吃完飯,扔下10塊就想跑?

呵呵,無處不在的天眼了解下。

我們再聊聊在古時候普遍的狀況,不包括象清明上河圖所描述的豐年盛世。

那時候,進飯店,除了幾家超級大的酒店外,很少有綜合性的飯店,基本都是專業的小食鋪。

比如有記載的朱家包子鋪,萬家三鮮面等等。

每家食鋪受限于物資來源和技術水平,很難有廚師精通多道菜品的制作。

原因很簡單,那個時候可沒有多余的食物可以供廚師練手的。

其實那時候的飲食習慣比較多的都是定食的模式,食客進了鋪子,如果老板沒有大聲吆喝說今天得了一尾金色鯉魚可以熬個魚湯,客官要不要嘗嘗。

否則絕大多數時候,除了鋪子里提供的標準酒菜搭配,你還想吃點兒額外的花樣,只能象李逵一樣,到碼頭上搶魚來給宋江哥哥添道醒酒湯了。

而且古時候的糧食產量不足,酒水的量不足,品種也沒什么花樣。

同時酒是專賣品,沒得選,標準價,區別只是不同的鋪子摻水的比例高低而已。

肉食呢絕大多數都是豬,羊為主,加上少量的牛和野生動物,所以沒有特別說明,價格基本都一樣,沒人能搞出花來。

蔬果由于受限于落后的交通物流水平,真的就只有本地產的綠色蔬菜,肯定沒有防腐劑的綠色食品。

連皇帝想吃口荔枝都得挨罵,平民就安省些吧。

因此,古人吃完飯,一般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不阻攔。

11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為了拍劇方便!吃飯后問店家多少錢,還得掏錢,找零,拖泥帶水。

  2. 只說這事只虛烏有的事就行,還嚕數那么多干嗎?

  3. 打劫來的,所以出手大方

  4. 寫小說!看你弄的跟真的似的![可愛]

  5. 主要是沒有微信和支付寶,否則黃金都拿來支付。

  6. 為什么明代縣衙里的馬夫年薪是40兩白銀,但縣衙里的更夫,年薪只有3兩6錢?馬夫和更夫差別咋就這么大呢?

  7. 不是還有大俠用大額銀票嗎[捂臉]

  8. 什么⊙∀⊙?大俠吃飯還要給錢的嗎?

  9. 怎么可能,都被神劇騙了而已

  10. 水滸傳里用銀角子付酒錢的場景不止三五回,幾乎貫穿全場。這難道是杜撰的。這發生在宋朝的這點事情僅僅是過了過百余年就成了憑空想象出來的臆想,你認為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