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個環狀的,為什么能做成玉璽呢?

很多人都曾聽說過有關和氏璧的傳說和故事,對于和氏璧之后的下落也基本上是如數家珍,但也有很多人對于和氏璧最后的歸宿很有疑惑,其中最大的疑惑自然就是針對和氏璧被雕琢成傳國玉璽這種說法。為什么會針對這種說法疑惑最大呢,原來,按照對和氏璧的描述,和氏璧理所應當應該是玉環一類的器物,怎么能雕刻成為那么大、那么厚的傳國玉璽呢?這很難并且也很不科學。

那么,到底這種看法有沒有什么直接的證據可以佐證呢?當然是有的,事實上,由于和氏璧在歷史上太過于有名,以至于歷史上有關的它的記載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完璧歸趙的說法更是相當的出名,這就是一塊玉璧,既然是玉璧,那就不可能會成為那么重那么厚那么大的傳國玉璽。

這種懷疑建立在這種看上去天衣無縫的推理之上,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細節,那就是傳國玉璽一定是影視劇里面描繪的那種又大又厚的玉璽嗎?這難道不是一種刻板印象嗎?從來就沒人說過傳國玉璽是個大玩意兒呀。

那么事情就變得有意思起來了,既然傳國玉璽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是個又大又厚的玩意兒,那么為什么大家都覺得傳國玉璽又大又厚?除了上文提到過的影視劇印象,其實在筆者看來,也許還和明清時期的現存玉璽有關,在明清時期的印章和玉璽,往往很大很厚,用料基本都很足,而明清時期尤其是清朝時期皇太極,常常自稱自己手里的玉璽就是自打秦朝;流傳下來的傳國玉璽,但是實際上皇太極說的是一種謊言——乾隆親自證偽。

之所以明清時期的印章又大又厚,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因為明清時期礦場資源開發技術得到了進步以及明清時期雕刻工藝和生產力水平得到了發展。這些都不應該在戰國至秦朝時候產生,因為那個時候生產力不管從那個角度,都不應該比得上千年之后的明清。

秦始皇讓那個李斯制作傳國玉璽,還讓李斯刻上“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這個細節也讓不少人認為,這個玉璽肯定要足夠大,不然哪里容得下這么多的字呢?但很遺憾,這也是一種刻板印象,具體來說其實這屬于不了解秦漢時期的印章習慣,今天考古事業極為發達,出土了不少漢墓,在這些漢墓當中,不乏漢朝的許多諸侯王,這些諸侯手里的印章,不但形狀較小,而且刻的字非常小且密,著名的漢初吳王,他的墓葬里面就出土了一枚嬌小可人的八面印章,這個印章有八個面,每一個面都刻有許多字,漢初距離秦末其實并不非常遠,所以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傳國玉璽應該與漢墓出土的許多玉璽一樣,屬于較小的那種。

在西漢末年的時候,王莽篡位,傳國玉璽被狠狠丟擲在地,磕壞了一角,也有人認為如果不是傳國玉璽自身極為大且重,怎么會輕易的被磕壞呢?然而,深究的話,會發現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和氏璧造就的傳國玉璽史料也曾經記載過:早在始皇帝時代就曾經被丟進過湖水里。那就是很有可能西漢的這個傳國玉璽壓根就不是當初始皇帝的那個和氏璧做的傳國玉璽了,如果是這樣,那么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和氏璧說到底只是一個很不尋常的玉璧,能工巧匠再怎么巧奪天工,也不可能把一塊玉璧當做玉石來雕琢,又厚又大的傳國玉璽也許在以后的歲月中出現過,但是很有可能其實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和氏璧做的傳國玉璽了,就拿始皇帝來說,按照史料記載始皇帝把傳國玉璽丟進湖水里面后,風平浪靜了,一段時間后,居然還有仙人把這塊玉璽送回來了!隨隨便便用腳趾頭想也會明白這里的水分有多大。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筆者猜測和氏璧造就的這個傳國玉璽,大概率其實并不是很大,就和漢初那些諸侯的小印章區別不大,后世的傳國玉璽早就被“替換”掉了。

5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秦滅,歷史記載有好多人都見到劉邦把傳國玉璽用繩子系在腰間經常拿在手里把玩,應該不是很大,漢朝出土文物皇后之璽:正方形2.8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是劉邦的老婆呂后的玉璽)不是也沒有多大嗎,可以參考一下尺寸。

  2. 傳國玉璽可能是圓的吧,把和氏璧的一面磨平刻上8個字

  3. 宮女把玉璽掛脖子上投井了,袁術撈上來帶走稱帝去了。

  4. 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玉璽過小的話,關鍵在于“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是怎么刻上去的,傳說這還是李斯親筆寫的“鳥蟲篆”體。鳥蟲篆,顧名思義就是以鳥與筆劃像畫畫,它是篆體之一,又稱“鳥蟲書”,其筆畫屈曲如蟲,畫首或飾以鳥狀而得名,太復雜了且字又太小了,沒法刻不說,就是刻好了,也沒法用印呀!萬一字體用印,看不清了啥辦?畢竟當時都是純手工刻章的呀!

  5. 如果題主要采信《史記》傳國玉璽是和氏璧改制而成的話。那關于記載中傳國玉璽是皇帝五璽之外的。方圓四寸。按秦代規制傳國玉璽應該方圓9.24*9.24*9.24cm 有這么厚的玉壁?起碼目前沒見過。

  6. 因李斯是經手人,所以原版的傳國玉璽應是用和氏壁做的,估計印面為圓形也不出奇,但這要放入秦陵,為了秦二世登基,無奈之下李斯應該用藍田玉仿刻了現在流傳的方形的傳國玉璽了!

  7. 和氏璧是寶不應該刻玉璽,是以訛傳訛。

  8. 和氏璧雕刻的傳國玉璽,已經被秦始皇扔到洞庭湖里了。既然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那么,傳國玉璽丟了,臉也丟盡了。怎么辦?這不挺容易嗎!找塊藍田玉,命李斯再刻一個就可以了。這就是后來被搶來搶去的那個傳國玉璽。真的和氏璧刻的傳國玉璽還在洞庭湖的泥沙里呢!

  9. 不是有留下來的圣旨嗎,看那上面的大小就可以判斷呀

  10. 陜西歷史博物館里面的玉璽我見過,很小,比指甲蓋稍微大點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