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個環狀的,為什么能做成玉璽呢?

這個問題非常好,宋代學者李心傳就對和氏璧能否磨制成玉璽提出過疑問。

傳國璽乃用和氏璧磨制的說法,最早出自北魏崔浩語:“李斯磨和璧作之,漢諸帝世傳服之,謂`傳國璽’。”(見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宋代學者李心傳考慮到玉璧和玉璽的形制,對這個說法表示懷疑。他認為按照玉璧的一般形制,和氏璧的大小無法改造成玉璽。我們這個題目中提出的問題恰好和李心傳提出的問題相同。

史書記載,秦始皇刻了一枚表示秦得到了天命的玉璽,這枚玉璽在秦滅亡后被劉邦得到,從漢代開始這枚玉璽就被視作國家政權的象征,歷代王朝將其寶藏,這就是傳國璽。但是傳國璽最遲在五代后唐時就失蹤了,也有說在東漢董卓之亂時就失蹤了。傳國璽到底是什么樣子,只能根據文獻記載進行推測。

首先我們來推測下和氏璧的尺寸。史書記載,和氏璧的原料是一塊外表像石頭的玉料,楚文王時經過玉工的打磨雕琢制成了和氏璧。所謂的“璧”,是正中有孔的平圓形玉器。根據出土玉璧實物測量,戰國時期玉璧的尺寸因用途不一而異,一般佩帶的系璧尺寸較小,直徑在10厘米以內,殮葬用璧和作為禮器的璧稍大,直徑在15一25厘米之間;玉璧厚度在一般在1厘米左右。直徑超過25厘米的玉璧比較少見的。(宿晨:《大陸歷代玉璧形制舉例》)春秋時代制成的和氏璧,形制可能與戰國時期玉壁差異不太大,推測直徑10-25厘米,厚度不超過1厘米。

上圖為戰國晚期玉璧,外徑21.7、內徑8、厚0.8厘米。1965年湖北省江陵縣望山2號楚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

我們再來推測下傳國璽的大小。傳國璽為方形,上面還雕刻有盤龍鈕,具體尺寸史書記載不盡相同。《三國志》《北齊書》《宋史》等記載方四寸,璽紐為盤龍。(三國至于南北朝,1寸約為2.45厘米,宋代1寸為3.12厘米)《唐六典》記載:方六寸,髙四寸六分,厚一寸七分。( 唐代1寸為3-3.6厘米,1分為0.3-0.36厘米。)如果是方六寸,那么傳國璽的邊長為18-21厘米,厚5-6厘米,玉璽鈕高14-17厘米;如果方四寸,邊長約10-13厘米,按比例縮小厚度就大概為3-4厘米,高7-8厘米。

玉璧中間有孔,邊與孔的比例為二比一。即使按方四寸計算,傳國璽的一邊大概為10厘米,需要玉璧直徑在30厘米以上,厚度7厘米以上。這么大的玉璧是很罕見的。所以把和氏璧改制成傳國璽還真是不大可能。

上圖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年間江蘇進獻的仿制傳國璽,高6.1厘米,印面6.7X6.8厘米,頂方3.6厘米。

傳國璽可能是用陜西藍田玉制造的。傳國璽是用藍田玉制成的,這個說法最早見于東漢末衛宏所著《漢舊儀》;而和氏璧說最早見于北魏崔浩。拋開形制問題,僅從傳國璽的流傳歷程來看,衛宏的說法也更為可靠些。古時就有不少學者認為,東漢董卓之亂時傳國璽就失蹤了,史書記載孫堅發現的所謂傳國璽應該不是真的。南北朝時期曾出現了多個真假難辨的傳國璽,大都是仿制的。東漢的衛宏肯定是見過真傳國璽的,崔浩見到的可能是仿制品。而且藍田離秦都城咸陽較近,在漢代就以產美玉而著稱。《漢書·地理志》稱藍田這個地名的由來是因為產玉。《竹書紀年》說:“惠王命秦子向為藍田君。”這說明說至少戰國時期藍田這一地名就存在,所以戰國時秦人就應該知道這個地區產玉。秦始皇下令從首都附近采玉制作皇帝璽,可能性非常大。

5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秦滅,歷史記載有好多人都見到劉邦把傳國玉璽用繩子系在腰間經常拿在手里把玩,應該不是很大,漢朝出土文物皇后之璽:正方形2.8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是劉邦的老婆呂后的玉璽)不是也沒有多大嗎,可以參考一下尺寸。

  2. 傳國玉璽可能是圓的吧,把和氏璧的一面磨平刻上8個字

  3. 宮女把玉璽掛脖子上投井了,袁術撈上來帶走稱帝去了。

  4. 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玉璽過小的話,關鍵在于“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是怎么刻上去的,傳說這還是李斯親筆寫的“鳥蟲篆”體。鳥蟲篆,顧名思義就是以鳥與筆劃像畫畫,它是篆體之一,又稱“鳥蟲書”,其筆畫屈曲如蟲,畫首或飾以鳥狀而得名,太復雜了且字又太小了,沒法刻不說,就是刻好了,也沒法用印呀!萬一字體用印,看不清了啥辦?畢竟當時都是純手工刻章的呀!

  5. 如果題主要采信《史記》傳國玉璽是和氏璧改制而成的話。那關于記載中傳國玉璽是皇帝五璽之外的。方圓四寸。按秦代規制傳國玉璽應該方圓9.24*9.24*9.24cm 有這么厚的玉壁?起碼目前沒見過。

  6. 因李斯是經手人,所以原版的傳國玉璽應是用和氏壁做的,估計印面為圓形也不出奇,但這要放入秦陵,為了秦二世登基,無奈之下李斯應該用藍田玉仿刻了現在流傳的方形的傳國玉璽了!

  7. 和氏璧是寶不應該刻玉璽,是以訛傳訛。

  8. 和氏璧雕刻的傳國玉璽,已經被秦始皇扔到洞庭湖里了。既然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那么,傳國玉璽丟了,臉也丟盡了。怎么辦?這不挺容易嗎!找塊藍田玉,命李斯再刻一個就可以了。這就是后來被搶來搶去的那個傳國玉璽。真的和氏璧刻的傳國玉璽還在洞庭湖的泥沙里呢!

  9. 不是有留下來的圣旨嗎,看那上面的大小就可以判斷呀

  10. 陜西歷史博物館里面的玉璽我見過,很小,比指甲蓋稍微大點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