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完璧歸趙,大家都知道,就是因為這一塊玉石,幾乎貫穿了大陸封建社會的始終,封建帝王們為了它可以說爭的頭破血流都不為過。它在被秦國得到后,秦始皇命李斯在上面刻了“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又在上面雕刻了五龍,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之后,歷代帝王都以得到此璽為正統合法的象征,奉若奇珍,成為了國家最重要的東西。
大陸人總是喜歡借助于外物來表達自己感情,來體現自己正統合法的地位。但如果和氏璧沒有被秦國得到,而是被藺相如以假換真或者直接雪藏了,這些帝王們該如何呢?
首先,和氏璧如果沒有被秦國得到,秦始皇還是照樣會弄出別的什么材質的傳國玉璽的。因為從殷商時期,大陸就有刻章的習慣了,而到了戰國時期,這一行為已基本深入到國家、個人的生活中。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刻傳國玉璽,只是因為和氏璧的名氣與材質。如果沒有和氏璧,他既然受命于天,作為第一個統一大陸的帝王,是有太多的可能做出別的什么傳國玉璽的。
其次,如果沒有和氏璧,歷朝歷代的帝王們會因為一塊石頭而放棄自己的地位與野心?就如同武則天一般,作為大陸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都能使出“洛河獻碑”的伎倆。更何況他們已經掌握了國家的至高權利,或者他們已經為了權利爭得頭破血流,不會因為一塊石頭而止戈熄兵,而放棄他們的權利與野心。所以說,傳國玉璽到了后期已成了一種權利的象征,而非真正的權利。就算沒有傳國玉璽,他們也能找出自己權利合法性的象征。
秦滅,歷史記載有好多人都見到劉邦把傳國玉璽用繩子系在腰間經常拿在手里把玩,應該不是很大,漢朝出土文物皇后之璽:正方形2.8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是劉邦的老婆呂后的玉璽)不是也沒有多大嗎,可以參考一下尺寸。
傳國玉璽可能是圓的吧,把和氏璧的一面磨平刻上8個字
宮女把玉璽掛脖子上投井了,袁術撈上來帶走稱帝去了。
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玉璽過小的話,關鍵在于“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是怎么刻上去的,傳說這還是李斯親筆寫的“鳥蟲篆”體。鳥蟲篆,顧名思義就是以鳥與筆劃像畫畫,它是篆體之一,又稱“鳥蟲書”,其筆畫屈曲如蟲,畫首或飾以鳥狀而得名,太復雜了且字又太小了,沒法刻不說,就是刻好了,也沒法用印呀!萬一字體用印,看不清了啥辦?畢竟當時都是純手工刻章的呀!
如果題主要采信《史記》傳國玉璽是和氏璧改制而成的話。那關于記載中傳國玉璽是皇帝五璽之外的。方圓四寸。按秦代規制傳國玉璽應該方圓9.24*9.24*9.24cm 有這么厚的玉壁?起碼目前沒見過。
因李斯是經手人,所以原版的傳國玉璽應是用和氏壁做的,估計印面為圓形也不出奇,但這要放入秦陵,為了秦二世登基,無奈之下李斯應該用藍田玉仿刻了現在流傳的方形的傳國玉璽了!
和氏璧是寶不應該刻玉璽,是以訛傳訛。
和氏璧雕刻的傳國玉璽,已經被秦始皇扔到洞庭湖里了。既然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那么,傳國玉璽丟了,臉也丟盡了。怎么辦?這不挺容易嗎!找塊藍田玉,命李斯再刻一個就可以了。這就是后來被搶來搶去的那個傳國玉璽。真的和氏璧刻的傳國玉璽還在洞庭湖的泥沙里呢!
不是有留下來的圣旨嗎,看那上面的大小就可以判斷呀
陜西歷史博物館里面的玉璽我見過,很小,比指甲蓋稍微大點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