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大家都聽說過,是一塊環形的美玉,有傳說秦始皇后來把和氏璧加工成了傳國玉璽。那么問題來了,環形的和氏璧是如何做成方形的玉璽的呢?
答案很簡單,和氏璧跟傳國玉璽其實沒任何關系,所謂的和氏璧被做成了玉璽的傳說是假的。
傳國玉璽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的玉璽,被后世的歷代皇帝都看做皇權的象征,都希望得到它好真名自己皇位的正統。
那么傳國玉璽是怎么來的呢?關于它的記載其實非常多,很多史書上都有描述。
比如《晉書》上就說了,傳國玉璽是用一塊藍田玉做的。藍田玉產自西安,而和氏璧則是一塊楚玉,是楚人卞和在襄陽發現的。藍田玉作為大陸的四大美玉之一,和楚玉的質地外觀還是有著明顯的差別的。
所以說,和氏璧其實跟傳國玉璽并沒有關系。
不光《晉書》,《宋書》和《唐六典》中也都有類似的記載。
玉璽者,傳國璽也,秦始皇取藍田玉刻而為之。
而且這幾本書的作者都是大人物,比如晉書的作者團隊可了不得,有房玄齡、褚遂良,最最關鍵的,連李世民都有參與撰寫,李世民可是傳國玉璽的擁有者之一,其他幾位也都有份親眼見過傳國玉璽。所以他們的說法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
上面提到的另外兩本書的作者也不簡單,分別是沈約和張九齡等人,這幾人在他們所處的朝代也都很厲害,都是皇帝身邊最有權勢的人,也都是可以經常見到傳國玉璽的。所以說傳國玉璽長什么樣,他們有很大的幾率也都是親眼見過的。
綜上所述,傳國玉璽其實是秦始皇用一塊藍田玉雕刻而成的,跟和氏璧其實沒什么關系。
秦滅,歷史記載有好多人都見到劉邦把傳國玉璽用繩子系在腰間經常拿在手里把玩,應該不是很大,漢朝出土文物皇后之璽:正方形2.8厘米見方,通高2厘米,(是劉邦的老婆呂后的玉璽)不是也沒有多大嗎,可以參考一下尺寸。
傳國玉璽可能是圓的吧,把和氏璧的一面磨平刻上8個字
宮女把玉璽掛脖子上投井了,袁術撈上來帶走稱帝去了。
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玉璽過小的話,關鍵在于“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是怎么刻上去的,傳說這還是李斯親筆寫的“鳥蟲篆”體。鳥蟲篆,顧名思義就是以鳥與筆劃像畫畫,它是篆體之一,又稱“鳥蟲書”,其筆畫屈曲如蟲,畫首或飾以鳥狀而得名,太復雜了且字又太小了,沒法刻不說,就是刻好了,也沒法用印呀!萬一字體用印,看不清了啥辦?畢竟當時都是純手工刻章的呀!
如果題主要采信《史記》傳國玉璽是和氏璧改制而成的話。那關于記載中傳國玉璽是皇帝五璽之外的。方圓四寸。按秦代規制傳國玉璽應該方圓9.24*9.24*9.24cm 有這么厚的玉壁?起碼目前沒見過。
因李斯是經手人,所以原版的傳國玉璽應是用和氏壁做的,估計印面為圓形也不出奇,但這要放入秦陵,為了秦二世登基,無奈之下李斯應該用藍田玉仿刻了現在流傳的方形的傳國玉璽了!
和氏璧是寶不應該刻玉璽,是以訛傳訛。
和氏璧雕刻的傳國玉璽,已經被秦始皇扔到洞庭湖里了。既然是“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那么,傳國玉璽丟了,臉也丟盡了。怎么辦?這不挺容易嗎!找塊藍田玉,命李斯再刻一個就可以了。這就是后來被搶來搶去的那個傳國玉璽。真的和氏璧刻的傳國玉璽還在洞庭湖的泥沙里呢!
不是有留下來的圣旨嗎,看那上面的大小就可以判斷呀
陜西歷史博物館里面的玉璽我見過,很小,比指甲蓋稍微大點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