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是比較抗凍的,只是大家現在習慣暖氣空調了,就覺得人并不怎么抗凍,其實并不是那樣的,小時候,我家就是四川北部的,那些地方冬天可以結五厘米厚的冰的,也就到溫度很低,那個時候,家在農村,根本就沒有暖氣,空調。房子還是透風的墻,當然也不是那么夸張的,反正多少有些透風。
過冬主要是圍在火塘邊烤火,火塘就是在地上挖一個像鍋一樣的坑,在坑里燒火。每天我都是提前進被窩睡覺,等我把被窩捂熱了,我外婆也差不多過來了,然后我給外婆捂腳。
至于為什么不住地窖,地窖的溫度要高一些,不過也容易缺氧啊,如果一家人都在不大的地窖,弄不好要出人命的。
其實古代就有半地下的房屋,為什么并沒有流行呢,我想應該是與環境有關吧,在雨水多的地方,要住地窖,要是有雨雪,雨雪落地,地下可就不是干的了,那樣會很麻煩的,要是那樣的話,我寧愿蓋稻草。
還有古代的人并不懂得通風的重要性,不說別的吧,就說做飯的灶臺吧,我小時候可沒有什么爐篦子的,也沒有抽煙的煙囪,看著很可笑吧,不過事實就是如此,燒火做飯都是一件費力的事情。
不過在四川北面的陜西,住窯洞的就多,主要是氣候比較干燥吧。反正在比較潮濕的地方,住在地窖里面,古人不懂的通風,死人的事情肯定是發生過不止一次,所以大家基本上沒有住地窖的,兩害權其輕,古人就不做地窖了。
地窖很潮濕
我們老家在鄂西北山里,冬天也很冷,小時候家里一到入冬,就在山上把過冬的材砍好,堆放起來,然后山溝溝里面種的玉米紅薯大白菜蘿卜儲存在后山地窖里,還有辣椒干,花椒,香葉,八角,然后入冬后,家里殺兩頭豬,一頭腌制后掛屋外房梁上風干,一頭熏制成臘肉來年開春吃,阿公和爸爸開始釀苞谷燒,也就是土白酒,阿么和媽媽開始做各種零食,如爆米花,炒黃豆,柿子餅,密紅棗,地瓜干,木瓜條,炒板栗,瓜子,核桃,白果子,等等,整個冬天阿公爸爸都在喝酒,下棋,有時也出去圍獵野豬野雞兔子麂子,阿么和媽媽,就在家給我們做衣服,鞋子,還有做各種好吃了,這期間我們也經常互相到親戚家中做客,多么美好的時光,長大后阿公阿么不在了,我們也在城里定居了,爸媽老了也和我們到城里了,老家房子也沒人管理塌掉了,回不去了[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老家河南,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種很多紅薯,因為產量高,一到秋天刨紅薯的季節,家家戶戶都把紅薯切成紅薯干,晾曬在打麥場、河沙灘里,放眼望去,白花花的都是紅薯干,蔚為壯觀。紅薯干可以直接拿來煮粥,也可以磨成紅薯面,冬天就吃紅薯面混白面。
我小時候家里囤白菜,最少囤幾十顆,四五百斤。現在條件好了,市場經濟發達了,囤的少了點。我數學不好,看不懂了
棉花襖比羽絨服暖和太多了,冬天穿都燒的慌
我小的時候70年代家里就有暖氣了,還是24小時供暖的。冬天外面零下二十多度屋里得經常開窗暖氣太熱了。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們家冬天必備得,菜窖里,白菜,馬鈴薯,蘿卜,這是三大樣。家里必備一缸醬,醬缸咸菜,茄子干,蘿卜干,凍白菜,干辣椒,大蔥,一兩缸酸菜這些基本就夠一家四五口人吃到六月份了。這就是東北人的日子。
我是80后,家在農村,出生時家里就有藍色的卡車,吉普車,搖把電話,冰柜,洗衣機,機車,發電機,日本產的電視機,日本產的相機,剛會走路時候還給我買的太空棉的防寒服,一個村里人都來看我的防寒服。。。。[捂臉][捂臉]
存大白菜,腌咸菜,酸菜,北方人苦啊。南方人氣候好,收成也好,因此古代的南方就比北方人有錢,農民也吃得好,但是為啥個頭沒有北方高,大概還是DNA的問題。
2003?縣城吧,印象城市里八十年代就供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