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這個問題的,冬天自己到郊外,找個大坑貓一宿就知道了。
首先一點,所謂的地窖溫度較高,也只是相對地表高一點而已,遠不能達到寒夜里人體保溫的需求。以前農村會有紅薯窖、菜窖,包括部分地方的酒窖,進去之后陰冷異常。莫說避寒了,只怕凍死的會更快。
東北有人試過躲到雪窩里避寒的辦法,那也只是極短時間內的權宜之計,作為固定手段顯然不行。不然東北同胞還建房子干嘛,直接鉆雪窩子好了。
新聞上曾報道過貴州有孩子躲到大垃圾桶里,生活取暖導致死亡的案件。
我們也從未聽說過某地開放人防工程供人取暖的說法。如果地窖溫度高,大家直接鉆防空洞好了,省的供暖增加PM2.5.
這個問題就好像問既然摩擦可以生熱,為啥古代窮人不天天在一起摩擦或者自己搓身體來避寒一樣扯淡。
另外,挖地窖不是挖坑種樹,這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需要一定的門檻的。
別的答案提到窯洞,這東西的成本可不低,不信可以找個陜北、甘肅的朋友問問現在箍一口窯要多少錢。
但凡有點可能的人都不會被凍死,被凍死的人你讓他去挖地窖,這就像在問一家破產的企業為啥不去貸款、申請政府補貼一樣。
地窖很潮濕
我們老家在鄂西北山里,冬天也很冷,小時候家里一到入冬,就在山上把過冬的材砍好,堆放起來,然后山溝溝里面種的玉米紅薯大白菜蘿卜儲存在后山地窖里,還有辣椒干,花椒,香葉,八角,然后入冬后,家里殺兩頭豬,一頭腌制后掛屋外房梁上風干,一頭熏制成臘肉來年開春吃,阿公和爸爸開始釀苞谷燒,也就是土白酒,阿么和媽媽開始做各種零食,如爆米花,炒黃豆,柿子餅,密紅棗,地瓜干,木瓜條,炒板栗,瓜子,核桃,白果子,等等,整個冬天阿公爸爸都在喝酒,下棋,有時也出去圍獵野豬野雞兔子麂子,阿么和媽媽,就在家給我們做衣服,鞋子,還有做各種好吃了,這期間我們也經常互相到親戚家中做客,多么美好的時光,長大后阿公阿么不在了,我們也在城里定居了,爸媽老了也和我們到城里了,老家房子也沒人管理塌掉了,回不去了[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老家河南,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種很多紅薯,因為產量高,一到秋天刨紅薯的季節,家家戶戶都把紅薯切成紅薯干,晾曬在打麥場、河沙灘里,放眼望去,白花花的都是紅薯干,蔚為壯觀。紅薯干可以直接拿來煮粥,也可以磨成紅薯面,冬天就吃紅薯面混白面。
我小時候家里囤白菜,最少囤幾十顆,四五百斤。現在條件好了,市場經濟發達了,囤的少了點。我數學不好,看不懂了
棉花襖比羽絨服暖和太多了,冬天穿都燒的慌
我小的時候70年代家里就有暖氣了,還是24小時供暖的。冬天外面零下二十多度屋里得經常開窗暖氣太熱了。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們家冬天必備得,菜窖里,白菜,馬鈴薯,蘿卜,這是三大樣。家里必備一缸醬,醬缸咸菜,茄子干,蘿卜干,凍白菜,干辣椒,大蔥,一兩缸酸菜這些基本就夠一家四五口人吃到六月份了。這就是東北人的日子。
我是80后,家在農村,出生時家里就有藍色的卡車,吉普車,搖把電話,冰柜,洗衣機,機車,發電機,日本產的電視機,日本產的相機,剛會走路時候還給我買的太空棉的防寒服,一個村里人都來看我的防寒服。。。。[捂臉][捂臉]
存大白菜,腌咸菜,酸菜,北方人苦啊。南方人氣候好,收成也好,因此古代的南方就比北方人有錢,農民也吃得好,但是為啥個頭沒有北方高,大概還是DNA的問題。
2003?縣城吧,印象城市里八十年代就供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