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地窖溫度較高,古代窮人為啥不挖地窖避寒,而在戶外被凍死?

首先要了解古代百姓社會地位及基本生活狀況。古代封建社會,有著森嚴的等級分化,最基本的社會階層及士、農、工、商,而要滿足窮人的概念,只有在“農”這個階層里找,就是部分有田地的農民。

有田地的農民,勤勤懇懇的勞作,基本還是能滿足一家基本生活,最慘的是被其他階層占去土地大量的失地農民。這些失地農民又有一個稱呼“佃農”。而佃農是給地主、士大夫、商人等階層打工的。

他們的衣食住行,衣方面,佃農只能穿粗布做的衣服。鄉下農民在耕作的時候,大多穿打了許多補丁的短褐。

食方面,一年四季所食用的,大多數是粗鄙的食物。至于精米、白面,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上一頓。這些糧食都是辛苦為地主辛苦工作一年,大部分收成都給地主了,自己只有很少一部分。

住宿,只能住在茅草屋里面。更有甚者,很多人連茅草屋都住不上,甚至在當地主的長工。正所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立錐之地都沒有,又怎么去挖地窖呢?

徭役方面。漢代詩歌中有《十五從軍征》,講的是一個十五歲漢朝少年被征發當兵后,八十多歲才得以回家。

三國時代蜀漢多次北伐曹魏。蜀漢國小民少,但是又需要支持不斷的戰爭,這就導致蜀漢的男丁都去當兵,婦女負責農業生產并繳納農業賦稅——在沒有雜交水稻和化肥的古代,糧食畝產不能和現代相提并論,由此可想而知,蜀漢百姓可以用赤貧來形容。

事實上類似蜀漢這樣的沉重徭役負擔,是古代社會的主流現象。農忙時為地主工作,而農閑時間則要為國家服勞役。一方面農民和佃農等階層受其他階層盤剝,一年勞作就只能果腹,還有向國家履行徭役,另一方面即便知道地窖暖和,也沒有足夠的生產時間和工具來準備地窖,更沒有土地能用來挖地窖。

所以古代但凡有點災荒、旱澇,對于普通老百姓都是滅頂之災!

更何況古語有云:富者田連阡陌 貧者無立錐之地。地都沒有,怎么挖地窖呢?



5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地窖很潮濕

  2. 我們老家在鄂西北山里,冬天也很冷,小時候家里一到入冬,就在山上把過冬的材砍好,堆放起來,然后山溝溝里面種的玉米紅薯大白菜蘿卜儲存在后山地窖里,還有辣椒干,花椒,香葉,八角,然后入冬后,家里殺兩頭豬,一頭腌制后掛屋外房梁上風干,一頭熏制成臘肉來年開春吃,阿公和爸爸開始釀苞谷燒,也就是土白酒,阿么和媽媽開始做各種零食,如爆米花,炒黃豆,柿子餅,密紅棗,地瓜干,木瓜條,炒板栗,瓜子,核桃,白果子,等等,整個冬天阿公爸爸都在喝酒,下棋,有時也出去圍獵野豬野雞兔子麂子,阿么和媽媽,就在家給我們做衣服,鞋子,還有做各種好吃了,這期間我們也經常互相到親戚家中做客,多么美好的時光,長大后阿公阿么不在了,我們也在城里定居了,爸媽老了也和我們到城里了,老家房子也沒人管理塌掉了,回不去了[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3. 老家河南,記得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都種很多紅薯,因為產量高,一到秋天刨紅薯的季節,家家戶戶都把紅薯切成紅薯干,晾曬在打麥場、河沙灘里,放眼望去,白花花的都是紅薯干,蔚為壯觀。紅薯干可以直接拿來煮粥,也可以磨成紅薯面,冬天就吃紅薯面混白面。

  4. 我小時候家里囤白菜,最少囤幾十顆,四五百斤。現在條件好了,市場經濟發達了,囤的少了點。我數學不好,看不懂了

  5. 棉花襖比羽絨服暖和太多了,冬天穿都燒的慌

  6. 我小的時候70年代家里就有暖氣了,還是24小時供暖的。冬天外面零下二十多度屋里得經常開窗暖氣太熱了。

  7.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們家冬天必備得,菜窖里,白菜,馬鈴薯,蘿卜,這是三大樣。家里必備一缸醬,醬缸咸菜,茄子干,蘿卜干,凍白菜,干辣椒,大蔥,一兩缸酸菜這些基本就夠一家四五口人吃到六月份了。這就是東北人的日子。

  8. 我是80后,家在農村,出生時家里就有藍色的卡車,吉普車,搖把電話,冰柜,洗衣機,機車,發電機,日本產的電視機,日本產的相機,剛會走路時候還給我買的太空棉的防寒服,一個村里人都來看我的防寒服。。。。[捂臉][捂臉]

  9. 存大白菜,腌咸菜,酸菜,北方人苦啊。南方人氣候好,收成也好,因此古代的南方就比北方人有錢,農民也吃得好,但是為啥個頭沒有北方高,大概還是DNA的問題。

  10. 2003?縣城吧,印象城市里八十年代就供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