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為什么不殺張良?

作為漢初三杰結局最好的張良,他的為人處世非常值得現代人學習,他之所以能躲過了呂后的殘害,還是因為他情商高,會處理事情。

為躲避劉邦的的猜忌他都做了什么?

劉邦即位后,感嘆張良“決勝于千里之外”,便讓他享受齊國的三萬戶的封邑,可是張良卻拒絕了,他表示既然自己與劉邦是在留縣相見的,那就把自己封在留縣這個小地方好了。于是劉邦封他為留侯。

這一做法恰巧與韓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良只想做一個小小的留侯,而韓信攻打齊國后,便上書請求劉邦封自己為齊王。當時劉邦被項羽圍困,焦頭爛額,無論韓信的本意有多么好,他這一做法非常欠考慮。

后來劉邦進入關中后,張良以身體有病為由隱居了起來,一年多也不出來,并且連五谷雜糧都戒了。

后人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生病了,但他這么做大有在劉邦面前表現自己清心寡欲的嫌疑,以此來放松劉邦對自己的戒心。

在看韓信,從齊王貶為楚王后,又被貶為了淮陰侯,讓他悶悶不樂。他曾回想起劉邦的連襟樊噲見了他都得跪拜,如今卻與他平起平坐。再加上劉邦越來越不信任韓信了,韓信一氣之下便背叛了劉邦。

如此看來,張良之所以能活下來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淡泊名利。

張良是如何搞定呂后的

呂后有多狠張良不會不知道,韓信和彭越都死在了他的手里,所以張良知道呂后是他得罪不起的人。

可是有才能的人想低調也低調不了,就算張良隱居了起來,他還是逃不了被人抓回去出謀劃策的命運。

這不呂后遇到困難了嗎,兒子的太子之位不保了,丈夫劉邦要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呂后情急之下,變讓哥哥綁架了張良,想讓他來幫自己出主意。

已經不食五谷看破紅塵的張良沒想到自己都做到這種程度了,竟然還有人惦記他,他根本就不愿意去管這些事兒了,可是性命已經掌握在呂后手中了,他只能硬著頭皮去幫他。

可是幫了呂后,那就得罪了劉邦,不幫又會丟掉性命。但張良就是張良,在這種兩難的境地里他也能發現生機,那就是將這個皮球踢給別人。

他表示這件事很難辦,滿朝文武沒有人能改變劉邦的心意,只有商山四皓才能改變劉邦的心意。

就這樣,張良將這個麻煩轉給了商山四皓,自己順利地脫身了,還感動了呂后。

結語:張良能夠有好的結局,就在于他能洞察人心,并且他的情智雙商皆高,以至于在劉邦死后,呂后仍然對他感恩戴德,并勸他一定好好吃飯。張良死后,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爵位,這些待遇都是韓信比不了的。

5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最NB的是陳平,就是喜歡這些活到最后又歷史留名的人,這才是“搞人”[酷拽]

  2.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才是牛的地方。

  3. 張良在武廟位置排第二,僅次于姜子牙。

  4. 張良真要弄呂雉,十個呂雉的智力都追不上張良

  5. 開國功臣能善終的最重要一點是不被帝皇猜忌,張良充分的認識到這點,作為智囊,張良本身在劉邦集團里并不具備太大影響力,不像韓信在軍隊中有崇高的威望,也不像劉邦那班老鄉在朝堂上有很大話語權,也不像彭越、英步那樣有實質的封國,他只是一個留侯,無兵無土,還要受地方節制,對皇權沒威脅,這是本質原因。

  6. 張良的六代玄孫才是真正牛人,估計比張良還有名

  7. 說的有道理,呂后死后,豐沛元從集團就迫不及待的殺了當時的皇帝漢少帝,殺皇帝啊,大孽不道。

  8. 多虧張良的計劃,才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呂后感激還來不及,怎么可能去殺他。

  9. 張良只是謀士,沒有軍權,想殺就殺,但韓信不一樣,有兵權,隨時可以弒君奪位,所以必須先下手為強殺之

  10. 一般都在說張良知進退保了一命,作者這個觀點標新立異[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