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為什么不殺張良?

呂雉:劉邦的結發妻子,為劉邦生有一兒(劉盈)一女(魯元公主)。在漢朝的歷史上她扮演的角色是殺功臣的罪人、殺后妃的妒夫、她是后宮干政的第一個皇后。

她的聲名狼藉,不過她的所作所為雖然不能接受卻可以被理解。

例如她將戚夫人做成人棍,那是因為戚夫人搶了她的地位還想搶她兒子的皇位。

至于她殺的功臣:季布、韓信、彭越,是不是有劉邦的指使雖然無法考證卻不難推斷。

她殺了這么多人為什么沒有殺張良呢?

原因有三。

一,戚夫人奪權時,張良有謀劃之功。

戚夫人是劉邦成為漢王后擁有的女人,年輕貌美而挪多姿;自古英雄愛美人,劉邦也不例外。

戚夫人自知自己在漢朝中地位都來自劉邦,她需要趁劉邦健在、自己任然受寵之時為自己謀劃未來。

讓兒子劉如意成為太子、劉邦死后成為漢朝的皇帝就是戚夫人最理想的選擇。

劉邦寵愛戚夫人,同時又覺得劉盈太過軟弱不適合做皇帝;所以私下同意了戚夫人的要求,換太子風波由此而起。

呂雉無計可施求助張良,張良獻計請出“商山四皓”為太子劉盈助陣。劉邦看到商山四皓認為劉盈已經具備一定勢力,從此不再提換太子之事。

在呂雉心中,此事張良首功,是呂雉的恩人

,張良從不居功自傲,為人低調懂得急流勇退。

劉邦平定天下之后韓信、彭越、季布都被封王,而且他們在楚漢爭霸時所表現出來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說白了就是劉邦集團害怕他們,所以先下手為強,呂雉出面只是背黑鍋而已。

張良與他們不同,雖然也被封候。但是他是文官出身,對于帶兵打仗的事并不精通(至少在劉邦和呂雉的的印象中是這樣);而且統一天下后張良急流勇退很少參加政事。

他知道什么叫功成身退、急流勇退,或者說他知道什么叫做“狡兔死、走狗烹”。

沒有威脅也是張良沒有被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見風使舵,明哲保身

劉邦死后,呂雉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依然殺了很多不聽話的大臣。

呂雉垂簾聽政時,殺了一批大臣;這些人認為應該是劉家的人做主,呂雉不能干預朝政;張良這時候的態度很明確――支持呂雉。

呂雉打破“非劉姓不王”的規矩時殺了一批人;這時候張良的態度依然很明確――支持呂雉。

這樣一個有能力的識時務者呂雉又怎么會殺他呢?

不只是呂雉不會殺張良,如果我們做為領導也不會殺他吧。

張良定位清楚:他只是漢朝的一個臣子誰控制天下他就跟誰混,而且在跟隨的時候總是盡心盡責為領導排憂艱難;于是乎他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并且在漢朝混的如魚得水。

5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最NB的是陳平,就是喜歡這些活到最后又歷史留名的人,這才是“搞人”[酷拽]

  2.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才是牛的地方。

  3. 張良在武廟位置排第二,僅次于姜子牙。

  4. 張良真要弄呂雉,十個呂雉的智力都追不上張良

  5. 開國功臣能善終的最重要一點是不被帝皇猜忌,張良充分的認識到這點,作為智囊,張良本身在劉邦集團里并不具備太大影響力,不像韓信在軍隊中有崇高的威望,也不像劉邦那班老鄉在朝堂上有很大話語權,也不像彭越、英步那樣有實質的封國,他只是一個留侯,無兵無土,還要受地方節制,對皇權沒威脅,這是本質原因。

  6. 張良的六代玄孫才是真正牛人,估計比張良還有名

  7. 說的有道理,呂后死后,豐沛元從集團就迫不及待的殺了當時的皇帝漢少帝,殺皇帝啊,大孽不道。

  8. 多虧張良的計劃,才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呂后感激還來不及,怎么可能去殺他。

  9. 張良只是謀士,沒有軍權,想殺就殺,但韓信不一樣,有兵權,隨時可以弒君奪位,所以必須先下手為強殺之

  10. 一般都在說張良知進退保了一命,作者這個觀點標新立異[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