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能想象得到,大陸旅游景點門票最貴的地方不是京畿重地紫禁城,不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不是天下功夫出少林的嵩山,不是湖北道教圣地武當山,也不是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杭州西子湖……而是上不見飛鳥,下不見走獸的一片不毛之地,千載以前,她曾經有一個如夢似幻的名字——樓蘭!
門票價格:若是大陸人,3500元人民幣,拒絕打折,且要提前半年預定;倘若是外國人,那恭喜你,則是30萬人民幣起步(包含保證金)。
說起樓蘭,必提唐詩。國人“認識”樓蘭,可能大都是因為唐詩里那讓人血脈噴涌的超邁之詩吧?
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李白: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杜甫: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岑參:渾驅大腕馬,系取樓蘭王
孟郊:擬膾樓蘭肉,蓄怒時未揚
……
歷史很奇怪,為什么詩中伴隨著樓蘭的描述,不是斬、就是破、不是破,就是取,不是取,就是殺,……樓蘭國到底招惹了誰?做了什么傷天害理、大逆不道、人憎鬼愁的事?讓人們即使在樓蘭亡國了幾百甚至上千年都還是咬牙切齒,欲除之而后快呢?
樓蘭最早的記載見于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樓蘭雖臨鹽澤,但卻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樞紐,南可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可達車師,西可至焉耆,東可往白龍堆,敦煌。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樓蘭國的遭遇常常讓我聯想到阿富汗,那個東西方貿易往來的中心和歐洲、中亞往返南亞次大陸的交通要塞,古往今來,難有幾年太平光景。
可悲的是,撮爾小國樓蘭存續到漢朝時,遇到了兩股強大的軍事力量,一個是大漢,一個是匈奴,更為要命的是,這兩股軍事力量之間又有著切齒之恨,漢人想讓匈奴稱臣納貢,長城之外逐水草而居;而匈奴遙望大漢之博,欲問鼎于中原。
于是,樓蘭變成了一口熱鍋上的煎餅。
彼時的漢朝,武帝執政,熟悉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那是野心和能力一樣都大的不要不要的一個硬核皇帝,他的口頭禪我估計就一句:就問你,服,還是不服?漢武帝之前歷朝對待匈奴的外交政策多半是以政治和親、金銀玉帛來換取和平,但這種外交政策在武帝手里變成了一個字:打!以武力打出和平。
樓蘭雖然馳名西域,可畢竟還是太小,大漢雖威,但鞭長莫及,所以樓蘭多半還是臣服在不遠的匈奴的鐵蹄之下。
漢元封三年(西元前109年),樓蘭多次在匈奴的授意下攻劫漢朝使節、阻斷通往西域的商路。漢武帝遂派大將趙破奴(這個名字看來專門是為樓蘭而取的,名字都可以“殺敵”)率軍數萬進攻樓蘭。
上圖為樓蘭壁畫(殘)
在漢軍的絕對優勢無情的碾壓下,樓蘭王被生擒,樓蘭于是歸附漢朝。但,狡猾的匈奴卻并沒有就此放棄這塊美味的“肥肉”,在漢軍人馬撤離后的煙塵幾乎還未散去之時,又重新脅迫樓蘭對自己稱臣。漢武帝見樓蘭降而復叛,背信棄義,怒不可遏,于是又于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再度前去征討,這次,可憐又可恨的樓蘭王再度被生擒。
面對朝堂上暴怒的漢朝皇帝,樓蘭王也是大倒苦水:這邊是匈奴,那邊又是大漢,兩個都是大爺,我誰都不敢得罪啊,皇上你說我們樓蘭到底該怎么活下去?
聽完樓蘭王的傾訴,武帝陷入了沉默,心想:如果小樓蘭國不同時向兩面俯首稱臣,朝秦暮楚,其結局似乎只有一個——亡國滅種。體諒到樓蘭確實不易后,漢武帝遂向匈奴方面提出交涉——讓樓蘭至少不再攔截漢使,不再阻斷商道。
但,這種狀況并未維持多久。這個兩度被俘的樓蘭王死后,曾作為人質(樓蘭在漢、匈都留有質子)在匈奴長大的王子安歸被擁立為新一任樓蘭王。吃著匈奴的牛羊肉長大的孩子,對匈奴自然是有著深厚的感情。于匈奴言聽計從,唯馬首是瞻。于是,商道再次被阻,漢使再次被劫殺。
時間到了漢昭帝元鳳四年(西元前77年),大將軍霍光為了徹底解決樓蘭問題,派出有勇有謀的傅介子出使西域。而這次出使的目的不是安撫,也不是封賞,而是刺殺。
至樓蘭后,由于受到匈奴方面的挑唆,自幼在匈奴長大的新任樓蘭王并不愿見傅介子。傅介子眼見計劃要落空,在即將離開樓蘭邊界時,對譯官說:“漢朝使者帶著黃金和五彩的絲綢,準備前去重重賞賜西域諸國,樓蘭王若是不來接受,我們就要離開到西邊的國家去了。”言下之意就是過這個村就再沒這個店了。隨即讓隨從掏出黃金讓譯官看。于是,譯官火速回去報告了樓蘭王,樓蘭王垂涎于漢朝的財物,遂答應接見漢朝的使者。
席間,傅介子與他坐著對飲,悉數陳列那些金銀玉帛給他看。等到樓蘭王和他的手下都喝得亂醉之時,傅介子對樓蘭王說:“漢朝天子派我秘密地和你商談一些重要事情。”樓蘭王于是起身隨傅介子進到內帳里,讓其他人回避。就在二人單獨講話時,忽然,兩個壯士從后面用利劍劍刺穿了樓蘭王的胸膛,樓蘭王即刻斃命,那些貴人和身邊的侍從官員都嚇得四散逃竄。傅介子隨后又召集眾人宣布說:“樓蘭王多次背棄漢朝,親近匈奴,殺我漢使,劫我商隊,罪不可恕,皇上派我來誅殺他,應當改立以前在漢朝做質子尉屠耆為樓蘭王。漢朝大軍隨即將至,爾等不得造反,若是膽敢造次,就踏平樓蘭!
后,傅介子帶著樓蘭王的人頭回去晉見漢昭帝,參加商討的一眾人等皆稱贊他的至偉功勞。皇帝下詔說:“樓蘭國王安歸曾經被匈奴反間,多次窺伺(偵察)攔截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出兵殺害略衛司馬安樂、光祿大夫忠、期門郎遂成等人,以及安息、大宛派來的使者,搶去漢朝使者帶去的節印和安息大宛所獻寶物,很是違背天理。平樂監傅介子持節出使誅斬了樓蘭王的人頭,掛在城之北闕,用正直來報答仇恨,不煩勞軍隊。現在封介子為義陽侯,賞七百戶人口的封地。刺殺樓蘭王的兩個壯士都補為侍郎。(《漢書》)
如此來看,樓蘭國的確該斬,該破,該取……
自此以后,樓蘭不再叫樓蘭,更名為鄯善。
為了防止匈奴人再度襲擾,漢廷專門派出了一支漢軍在那里屯田戍守。
神爵二年(西元前60年),西漢到達極盛。為了加強對西域各國的有效統治,漢宣帝下令設置西域都護府,樓蘭便成了其中一員。在此后相當長的長一段時間里,樓蘭都依附于漢朝中原政權,它先后臣服于曹魏、西晉、北涼、前秦等,還曾一度依靠著中原的支持而逐步發展壯大,一越成為西域最強盛的七大政權之一。
上圖為西域美女
歷史繼續前行,太平真君九年(西元448年),存在約六百年的樓蘭古國在伴隨著戰爭、環境惡化、河流改道,瘟疫肆虐之下,徹底宣告滅亡,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消失在了漫漫的千年黃沙之下。只到兩千多年以后的1900年,一個叫做斯文·赫定的瑞典探險家,為了找到一把丟失的鐵鏟而發現了這個曾經具有高度文明、煊赫一時的國度——樓蘭。
值得一提的是斯文·赫定雖然曾建議提名魯迅先生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但他也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頭——正是由于他的發現,才導致了后來無數的西方探險家如同緝毒犬一般的以探險考古之名盜掘了數之不盡的中華瑰寶,銷往了世界各地,
至今想來,心里還隱隱作痛……
文末附陳毅元帥詩一首
《衛崗初捷》
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
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
(參考資料:
《漢書》《斯文·赫定穿越亞洲沙漠》)
不斬樓蘭誓不還[贊]
樓蘭的消失過程,呈現詳盡!
去西北旅游,看到很多沒有保護的遺址,慢慢的豐化,真可惜!
寫的不錯,一個獨特的開始,一個意味聲長的結尾…[贊][贊][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