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書名為什么不叫夏冬,估計很多人心中有困惑,這主要是由于傳統文化斷層造成的。
《春秋》據說由孔子編撰成形的,代表的是孔子的觀點,而并非如實記載歷史的發生,正如《新五代史》是歐陽修私撰,那里就代表他的私人觀點。《春秋》是儒家的經典,又稱《春秋經》、《麟經》。后世對《春秋》進行補注又形成好多派別。
《春秋》主要講的是怎么治理國家,安撫百姓之事。
很多人都好奇,怎么會用兩個季節的名稱作為題目,既然可以叫春秋,為什么不可以叫夏冬呢,所以提問者有此疑問是很正常的。
喜歡文學的朋友會發現古詩中出現東風一定是描寫春天,出現南風一定是描寫夏天,出現西風一定是描寫秋天,而出現北風一定是描寫冬天的。
再比如為什么叫買東西,而不叫買南北呢?
諸如此類的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與古人對天地定位和理解在關。
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這是古人觀察到的,他們就以這個為基礎開始了華夏文化的創造。
太陽從東方升起,這自然象征著希望,一天之計在于晨,同樣也有一年之際在于春的說法,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刻。所以東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新生,生命,生機。
四個季節中最符合這個特點的自然是春天。
春天自然就被古人將其安排在東方代表著生,而秋天是什么?
太陽落山這是一種收縮,肯定不是希望而是一種肅殺,這是在西邊。
秋風掃落葉,這是一種凄涼,和太陽西下很相象,古代將秋天放在西邊。既然春天代表生,那秋天自然和死有關系了。
南方代表夏天,也就相當于太陽正午的時候,最大的感覺就是熱。同理北方代表冬天,最大的感覺是冷,這就好比是下半夜里。
看到這里,古詩中出現的說法相信朋友們不再疑惑了。
為什么又是買東西呢?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時大家就往集市中走,古人沒有時間和鐘表,只能看太陽。當趕到時,太陽正好是日中時分,太陽西下時大家就各自散開回家,交易結束。
所以華夏文化說到底根本還是天地運行的規律直接相關。
這個觀念建立之后再看下面的內容邏輯上就很清晰了。
《道德經》中有這么一句話: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很多人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居貴左,兵貴右?
朝南的房子是最好的,皇帝坐著的位置也是坐北朝南,此時他的左右手在哪個位置?
他的左手在東邊,右手在西邊。剛才已經說過了東邊屬春天,屬木,代表生。西邊屬秋天,屬金代表肅殺。為什么“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應該不用解釋了。你翻史書會發現只有秋后問斬沒有春后問斬的。
在古人眼中春天是萬物生機之時刻,不是殺戮的季節。
《道德經》中還有一句話:吉事尚左,兇事尚右。這實際上又是方位的拓展。吉自然是生的,兇事自然是與死有關。
所以《春秋》講的是生與死,也就是這本書講的是怎么讓百姓安居樂業,有生機有活路,這就是春。秋自然是治理天下需要刑罰,同時守護國家也需要武力。
換成現在的話說就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所以書名就可以看出作者要寫什么了。
當只關注百姓生計,卻不注重守護,容易被國外入侵,同樣只是強大武力卻不關心百姓,百姓自然有意見。這就是《春秋》之深意,也很符合陰陽之道。
至于夏冬,夏冬即不代表生也不代表死,一個表示達到了最高點,另一個表示第二輪的開啟,第一輪的結束。這個怎么看也和治理國家沒有關系。
講到這里順便再多說一句。《道德經》中還有一句話:是以圣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很多人對圣人為什么執左契,而不是右契有疑問,還有人會問左契是啥?
你看完上面的內容我相信你對左契的意思肯定很清楚,左契就是給人以生機的意思,如果右的話那就是殺戮了。關于這些根源性的文化我在《從抱拳禮、拱手禮為什么左手在外右手在內,聊聊傳統文化核心邏輯 》也有詳細的說明。
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弄清楚我們文化的核心邏輯,再去看會比較清楚,否則很容易會覺得好難理解,或者自己在那邊按現代的字面意思在解釋,容易造成理解困難,或理解差之千里。
所以當你喜歡傳統文化,時間越久,你就會很自然地找到《河圖》、《洛書》進行研究,因為這是華夏文化的起點和根源。
非常感謝您,這個問題困擾我23年了,今天明白了,受教了,拜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