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慘,簡直慘絕人寰,令人扼腕痛惜;
鉤弋夫人不慘,甚至千刀萬剮可能都不為過!
這兩個女子,可謂封建社會后宮女子中,兩種秉性的極致。
先從鉤弋夫人說起。
鉤弋夫人:因“子少母壯”被殺的“奇女子”
西元前88年,一個年輕女子的死獲得了后世無數人的嘆息。只因她的死因太前衛:立子殺母。
“子少母壯,必亂天下”,因為這個緣由,漢武帝將屠刀揮向了鉤弋夫人。從此這個年輕母親給世人留下了無辜又可憐的形象,無數人為武帝到底該不該殺這個女人爭論不休。
那么這個女人真的這么可憐又無辜嗎?讓我們抽絲剝繭,從眾多史料的點滴記載中,來還原這個女子的完整形象。
1.握拳藏鉤 因“奇女子氣”被發現的美麗少女
漢武帝晚年游幸河間,有“望氣者”說“此有奇女”。本就喜愛神仙方術的武帝非常高興,馬上命人前去尋找。
不多時,一顰一笑動人心魄的少女鉤弋被帶了上來。這時的鉤弋只有十四五歲,娉婷嬌美,兩只玉手握成拳狀,左右人皆說這個少女自幼就無法張開手掌。
漢武帝十分好奇,用手撫摸了下少女的雙拳,奇跡發生了,少女的雙拳順勢打開,里面竟然還握著一個玉鉤。
眾臣少不得都道天子神威感動上天,從而引發了神跡。漢武帝非常高興,車載少女回宮,從此寵幸有加。
拋掉神秘的色彩思考歷史問題,顯然,鉤弋夫人與漢武帝的這場初遇是一場精心的謀劃。因為暫時找不到鉤弋夫人受寵的最大背后受益人,所以只能認為,這就是滿腹野心的少女鉤弋自己主動與“望氣者”謀劃的,最大受益人就是自己。
此時的漢武帝已年近六十,坐鎮后宮數十年,按理來說早就見多了大風大浪,為何還會輕易被少女鉤弋迷惑呢?
第一,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鉤弋真的生得美。《史記》中記載其“少好清靜、姿色甚佳”,也就是說鉤弋是一位非常文靜,而且漂亮極了的美少女。這樣動人的少女主動投懷,武帝沒有拒絕的理由。
第二,鉤弋玩的這套“握拳藏鉤”的把戲,正中武帝的下懷。我們都知道武帝晚年就是好神仙方術,所以即便知道鉤弋這套獻媚伎倆是假的,但是跟“奇”粘上了鉤,武帝就很受用。
第三,武帝雄武半生,過于自負,也許認為眼前這個嫻靜嬌小的十幾歲少女,翻不出什么水花。
但是這次,他或許低估了欲望的力量。
2.懷胎十四月生子 尊享“堯母”之寵
鉤弋夫人的童年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根據史書的只言片語,只知道鉤弋夫人應是自幼喪母,而父親則曾被處以宮刑,是個太監。宮刑這個刑罰,怎么想都不會是一個體面的刑罰,因此鉤弋夫人的童年應是不幸的,或許也正因如此養成了她沉穩內斂的性格。
鉤弋夫人初見武帝時,父親已經去世。一個失去雙親的十幾歲少女,串通了武帝身邊的官員和“望氣者”,從容在威嚴的武帝面前演出一場藏鉤好戲,毫不失態,這樣的膽略和氣場明顯不是一般女子可有的,她或許并不如她表面看上去那樣的“少好清靜”。
鉤弋進宮很快被晉升為婕妤,居住在甘泉宮。宮里的女人,要想站穩腳跟,必須要有子。而鉤弋夫人的野心遠不止于此,她不僅要有子,還要有“奇子”,畢竟自己已經是“奇女”了,那就“奇上加奇”。
我們不知道她采取了什么手段,總之她生下了一個胎齡十四月的兒子,這就是劉弗陵。老來得子的漢武帝非常高興,進封她為夫人,因為她居住的宮殿叫鉤弋宮,因此人們也稱她為“鉤弋夫人”。
漢武帝高興地說:“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聽說過去堯帝就是懷了十四個月生出來的,現在鉤弋夫人也是這樣。)于是將鉤弋所生之門命名為“堯母門”,并對這個幼子寄予特別的厚愛。
漢武帝對母子倆的奇寵,也不斷滋長著鉤弋夫人的欲望。她憑借著種種手段,如今已有了“堯母”的稱號。可她距離真正的“堯母”,還有著不小的距離,最大的障礙便是當時穩坐中宮的皇后——衛子夫,以及她的兒子,太子劉據。
嘉夫德若斯 千古賢后衛子夫
衛子夫因從一介卑賤的歌女身份,榮登皇后尊位,而為世人所知。而她的賢德溫良以及她背后的整個衛氏家族對中華民族的巨大貢獻,卻少為人樂道。
衛子夫可以說是帝王之妻的典范。
西元前139年,18歲的漢武帝劉徹,在姐姐平陽公主家,對歌女衛子夫一見鐘情,并迫不及待地在更衣的軒車中就把她寵幸了。
衛子夫因此得以入宮,在前138年左右立為夫人。
漢武帝與陳皇后多年無子,而衛子夫則接連為武帝生下三女一子,因此尊崇日隆。陳皇后嫉妒衛子夫,用盡多種手段不能得逞后,最后決定用巫蠱的方式詛咒衛子夫,最后事敗被廢。
西元前128年春天,衛子夫被立為皇后。前122年,她的兒子皇長子劉據被立為太子。
衛子夫深受劉徹寵愛,史書中接連用“大幸”“有寵”形容她,她背后的衛氏家族因而也得以顯貴起來。
但是衛子夫并沒有恃寵而驕,在長達38年的皇后生涯中,衛子夫將后宮管理得井井有條。在這38年的時間里,漢家后宮不復有妒婦嬌女,更無因妃嬪相嫉引發的惡劣事件。
而衛氏家族也并沒有像別的外戚一樣寄居于裙帶之寵,衛氏一門,衛青、衛廣、霍去病等盡皆民族英烈,憑著鐵血丹心和傲人軍事天賦,披甲北上、數破匈奴,以真正實力封侯列戶,為中華民族的大一統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衛子夫在年老色衰后,依然憑借著寵辱不驚、公正穩重的處事風格受到漢武帝的禮遇和尊重。武帝每次外出,都將宮中事務交由皇后負責,待他回來后皇后再向他匯報,武帝從來沒有異議。
衛子夫的良好品行不僅贏得了漢武帝的全面信任,也在《外戚世家》所記載的四朝十余名后妃中,贏得了太史令司馬遷唯一的贊美:嘉夫德若斯。
巫蠱之禍背后處處直指它的最大受益人——鉤弋夫人
前面提到,鉤弋夫人想要成為真正的堯母,最大的障礙便是穩坐中宮的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
而年逾花甲的武帝身體和精神狀況每況愈下 ,留給鉤弋夫人的時間不多了。
以“握拳藏鉤”把戲上位的鉤弋夫人,深知武帝最大的弱點便是迷信鬼神,她也從這方面找到了突破口。
很快,在鉤弋夫人生下兒子劉弗陵后的三年,“巫蠱之禍”便爆發了。
這場震驚歷史,牽連數十萬人的重大歷史災難,綜合事件發生前后的各個疑點,基本都指向了它背后最大的受益人——鉤弋夫人。
疑點1:災難首起衛家人
這場災難一開始,似乎就是沖著衛家人來的。
衛皇后行事謹慎,衛太子做事穩健,這兩人都找不到可以攻擊的缺口。但是衛氏的族親做事卻未必像這兩個人一樣周密,這個口子,就開在了衛子夫的姐姐衛君孺之子公孫敬聲身上。
公孫敬聲身為皇后的外甥,丞相的兒子,行事難免驕橫。他因為擅自動用了一千九百萬錢的軍費,被捕下獄。
他的父親公孫賀上書武帝,用追捕江洋大盜朱安世來給兒子抵罪,武帝同意了,而公孫賀也竟真的捉到了朱安世。
而一切問題,就出在這個朱安世身上。
朱安世竟然在獄中上書武帝,揭發了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并在皇帝專用馳道上埋藏木偶人詛咒漢武帝的事。這份上書直接導致了公孫家族覆滅,諸邑、陽石兩位公主以及長平侯衛伉(衛青之子)的死亡,從而開啟了巫蠱之禍的序幕。
疑點2:江洋大盜如何知曉宮廷秘事?獄中上書竟可直達天聽?
說到朱安世,人稱陽陵大俠,史書上沒有對其生平的記載。我們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何罪,能夠驚動武帝親自下詔來追捕他,而且追捕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抓到。當公孫賀說要捉拿他替兒子抵罪時,武帝居然欣然同意了,這說明這個江洋大盜絕非等閑之輩。
朱安世被公孫賀逮捕下獄后,笑著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丞相禍及宗矣。”(丞相就要禍及全族了!)
這句話基本坐實了整個巫蠱之禍是有人背后蓄意為之,而目的就是斬掉衛氏的這個臂膀。
像公主和誰私通,誰在馳道上埋木偶人等這種宮廷隱秘,他一個江洋大盜是如何得知呢?而一個大盜在獄中的上書,居然可以直達天聽,更是匪夷所思。
能夠做到這一切的,除了皇帝身邊的人,不可能有其他人了。
疑點3:江充為何對太子有這么大的敵意?
了解過“巫蠱之禍”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場災難之所以燒到太子和皇后頭上,都因為江充這個小人故意把事情鬧大。
武帝晚年多病,又篤信鬼神。他的寵臣江充便說宮中有蠱氣,不除掉,武帝的病就好不了,因此武帝命他嚴查巫蠱之事。
江充用此事大做文章,通過栽贓陷害和嚴刑逼供的形式,誅殺了一大批無辜的朝臣和百姓,數萬人因此喪命。而這一切的終極目標,就是將火引到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頭上。
史籍記載,江充因為與太子有隙,擔心太子即位后誅殺自己,所以拼盡全力陷害太子。
初聽這個理由似乎很充分,但是看看江充與太子嫌隙的內容后,又令人大跌眼鏡。
江充與太子到底有什么樣天大的嫌隙呢?原來太子劉據的家臣犯了法,江充依法扣押了這個家臣,太子便好聲好氣為家臣求了下情,江充沒有答應,依法處置了。
就這點事,所以江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拼命置太子和皇后于死地?太過牽強!
要知道太子劉據可是以寬厚仁和聞名的,不可能因為這個跟他結怨。
如果沒有強大的背后勢力支持,江充完全沒有理由這樣做。
疑點4:巫蠱之禍之時 為何太子和武帝無法互通消息?
江充和宦官蘇文等人在太子宮中挖出了桐木人,太子劉據百口莫辯。
這時候漢武帝正在長安以北的甘泉宮中休養,陪伴他的,正是鉤弋夫人。
衛子夫和太子多次派使者前往甘泉宮想要向武帝匯報此事,結果竟然都沒有見到武帝。于是太子劉據決定親自前往甘泉宮,向武帝解釋此事,結果江充卻百般阻撓。
太奇怪了,到底是誰在阻止太子與武帝見面呢?
太子見不到武帝,江充又逼迫甚緊,太子沒有辦法,只好采取老師的計策,假傳圣旨,逮捕了江充等人。
太子親自監殺江充,罵道:“趙虜!前亂乃國王父子不足邪!乃復亂吾父子也!”(你這趙國的奴才,先前擾害你們國王父子,還嫌不夠,如今又來擾害我們父子!)
江充的同伙,宦官蘇文趁機悄悄逃出了長安,來到甘泉宮。輕易見到武帝,并向他報告說“太子詛咒陛下”。
武帝雖然憎恨巫蠱,此刻卻替太子解釋道:“太子只是害怕了,所以才殺了江充等人。”這說明直到此時,武帝都是信任太子的。那之前皇后和太子派來的使者為何沒有見到他?
武帝相信太子必有苦衷,因此派使者前往長安查看情況。吊詭的來了,這個使者跑到長安城門轉了一圈,連門也沒進,又跑回甘泉宮匯報說:“太子已經造反了,要殺我,所以我逃回來了。”
此刻,武帝才開始大怒,認為太子真的謀反了。
就這樣,父子兩人在無法互通消息的情況下,一個認為父皇可能遇害,一個認為兒子真的造反,于是互相集結兵力,在長安城里混戰五天,死傷數萬人,血流成河。
太子很快招架不住,逃出長安,躲到一個支持他的百姓家中,百姓靠織草鞋養他。武帝則派使者前往皇后宮中,收回皇后的印璽和綬帶,衛皇后含冤自殺。
追兵圍剿太子,太子緊閉房門,凄涼地追隨母親自殺。而藏匿他的百姓,也為了保護他被亂兵殺死。
一代賢后衛子夫,和深得民心的衛太子劉據,就此凄涼落幕。
《漢書•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載:“巫蠱之禍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敗。”
幡然醒悟的武帝與無聲被殺的鉤弋夫人
縱觀整個巫蠱之禍,樁樁件件、絲絲縷縷,很明顯是專門針對衛氏家族的血腥圖謀。
事后,武帝對巫蠱之事重啟調查,才發現牽連數萬人的眾多巫蠱案件,多半竟為不實和空穴來風。
在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的仗義執言下,武帝才幡然醒悟,太子并無謀反之心,一切皆是被江充等小人逼迫。
清醒過來的漢武帝,悲痛不已,下令夷滅江充三族,燒死宦官蘇文,又將曾經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盡皆誅殺。
武帝修建了一座思子宮,又于太子被害處建了一座“歸來望思之臺”,寄寓自己的哀思,天下人都為之悲傷。
盡管如此,陪伴自己長達49年的妻子和自己最愛的兒子,卻再也回不來了。
六十多歲,鐵血一生的武帝,此刻突然感覺力不從心,周遭的一切仿佛都是謊言和陰謀堆砌而成。
他看著身邊年輕的美人,帶著明媚的笑,逗弄著聰明伶俐的小兒子。突然一股極冷的血流過心口,武帝用陰鷙的眼光打量著她:竟是你嗎?
即將要成為天下最尊貴的女人,幾乎就要成功的鉤弋夫人,怎么也沒想到,死亡向她張開了懷抱。
西元前88年,巫蠱之禍結束后的3年,武帝賜死了鉤弋夫人。
《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后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陽宮。時暴風揚塵,百姓感傷。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識其處。
我們看下《史記》中關于賜死鉤弋夫人的這段記載:武帝先是譴責了鉤弋夫人,譴責的內容不得而知。隨后鉤弋夫人脫去簪飾,這是一種請罪的方式。在武帝命左右帶鉤弋夫人去掖庭獄時,夫人回頭看了一眼,但并沒有為自己辯解。武帝大怒“快走,你活不成了!”,沒留絲毫情面。
武帝的毫不留情和鉤弋夫人的無聲被殺,是這段記載的兩個關鍵點。鉤弋夫人可憐無助的形象,也通過這段記載贏得了后世無數人的同情。
但是要注意,“脫簪”即是有罪,不為自己辯解,反而更可能是知道自己已罪無可恕!
《漢書》對鉤弋夫人之死的記載極其簡略,但是卻與《史記》有所出入:
鉤弋婕妤從幸甘泉,有過見譴,以憂死,因葬云陽。——《漢書》
《漢書》中說鉤弋夫人因有錯被譴責,居然憂郁而死。一個正常的大活人,到底什么樣的錯被譴責,居然“憂死”了呢?只能解讀為鉤弋夫人當時被漢武帝訓斥時內心十分驚恐,之后一直活在恐懼之中,以至于最后被活活嚇死了。
鉤弋夫人死后,武帝閑來無事向身邊的人解釋,于是出現了著名的“子少母壯,必亂天下”的理由。在解釋完之后,武帝還意味深長地說了句:“你們沒聽說過呂后的故事嗎?”
“少好清靜、姿色甚佳”的鉤弋夫人,到底是怎么讓武帝聯想到呂后的,非常值得玩味。
歷史昭昭,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即位后并沒有子嗣,漢家皇位最后又兜兜轉轉回到了衛氏后代,太子劉據的孫子劉詢手上,這就是另一個傳奇了。
我看漢武大帝電視劇,竇嬰之死,巫蠱一案是讓我最心痛的
好文章!分析有道理
十四個月明顯是作局了
老天有眼,最后又回到了太子一脈,并且是個明君
人生的結果其實都是由抉擇決定的。\n如果鉤弋夫人止步于一個妃子的榮華富貴,以衛子夫之賢和她生下的太子之德,她可安享富貴到老。\n但鉤弋聽從貪欲或其背后的利益集團的操縱,置別人于死地,最后被一句“子少母壯,必亂天下”無情地置于死地,其實是機關算盡算掉了自己的性命。
劉詢是不是烏龍闖情關那個
漢武帝年老,順位太子青壯,皇后恭謹,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能獲取最大權利?人年老多疑怕死,何況帝王,那么就可利用這一弱點布局,首先送入后宮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這個女子必須符合有野心有頭腦且無娘家靠山的條件,其次女子生下男孩后利用巫蠱誣告太子,太子和衛氏集團榮辱一體,則能順帶拉皇后和衛氏集團下水,期間宮內宮人和鉤弋夫人為策應,外庭控制好鷹犬孤臣江充,那么可操縱性極大,謀劃事后漢武帝絕對能反應過來,事發后自然是鉤弋夫人和江沖為替罪羊,既對內外都有交代,又剪除后患留下幼年太子(幼年太子血脈個人存疑),還進一步打擊年老的漢武帝,那么年老的漢武帝為了劉氏帝國必須會尋找托孤之臣,誰最符合?!
時間根本對不上,瞎寫的
陳皇后毀于巫蠱,衛皇后也毀于巫蠱,唉
衛氏一族戰功赫赫,但是歷史記載感覺很少,我最初知道衛子夫這個人物還是以前王珞丹演的衛子夫電視劇播出,初高中歷史書也只簡述了衛青和霍去病,大多也是對霍去病描述比較多一些筆墨,此外所知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