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老人解讀兩漢三國,與您一起體會歷史新感覺!
諸葛亮為什么會失敗?
諸葛亮一生致力于北伐,諸葛亮的失敗主要是指北伐的失敗。
很多人以為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是生不逢時。
用水鏡先生的話說是“得其主,不得其時”。
其實,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的!
什么叫“生不逢時”?
每一個人的出生,就是“生逢其時”;不是“生逢其時”,怎么能會出生呢?
將人生的毫無作為或者失敗歸咎于生不逢時,是荒唐的。
人的出生是無法選擇時代背景的,出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盡管環境惡劣,只要能深刻認識所處的時代,同樣能創造一番偉業。
偉大的新大陸就誕生在大陸歷史的最黑暗時期。
面對大陸最黑暗的歷史時期,一大批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締造了偉大的新大陸!
所以,將諸葛亮的失敗歸咎于生不逢時是毫無道理的。
諸葛亮為什么會失敗?
山野老人以為原因很多,從宏觀上看,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以卵擊石,作困獸斗。
我們只要認真觀察下面這幅地圖,就明白了諸葛亮北伐為什么會失敗!
從地圖看,諸葛亮所在的蜀國,偏安一隅,處于曹魏與東吳的半包圍之中。
從土地面積情況看:
諸葛亮所在的蜀漢僅僅占有益州這塊狹窄的山區,國土面積大概66 萬平方千米左右。
曹魏占有天下富庶的地區,包括黃河流域各省、關中地區、甘肅、青海部分地區,面積大約300萬平方千米。
從人口看:
諸葛亮所在的蜀漢只有90 多萬人口,軍隊就有10萬,各級官吏就有4萬。
曹魏大約有450萬人口,軍隊大約有50萬,各級官吏大約5萬。
諸葛亮所在的蜀漢與曹魏相比,實力如此懸殊,諸葛亮要北伐中原難道不是以卵擊石、作困獸斗嗎?
用諸葛亮自己的話說,不北伐蜀漢也要滅亡,如此這樣,不如北伐,以求一逞。
二,越俎代庖,眾叛親離。
諸葛亮不管有多大的才能,畢竟是劉備的托孤大臣,其職責是輔佐后主劉禪。
至于要不要北伐是后主劉禪的事情,就是諸葛亮想北伐,也應該經朝廷討論,后主劉禪同意,才能部署北伐。
就算后主劉禪同意北伐,統帥軍隊北伐的應該是另一個托孤大臣李嚴。
因為李嚴是劉備欽定的主管軍事的托孤大臣。
現在諸葛亮北伐,既沒有經過后主劉禪的授權,更沒有經過朝廷討論,就擅自帶軍隊北伐,這難道不是越俎代庖嗎?
即使后主同意北伐,帶著軍隊北伐的應該是李嚴這個主管軍事的托孤大臣。
由于諸葛亮北伐是越俎代庖,在蜀漢內部怨聲載道,讓諸葛亮眾叛親離。
諸葛亮北伐,首先是主管軍事的李嚴不配合,甚至故意刁難。
諸葛亮前線征戰,讓李嚴主管后勤。
李嚴一時借故說,由于天氣等原因,糧草一時難以送到前線,諸葛亮由此不得不撤軍。
諸葛亮撤軍回到后方后,李嚴又說,糧草可以按時送到前線,怎么就撤軍了呢?
如此,讓諸葛亮十分狼狽。
諸葛亮在前線也不太平,跟隨諸葛亮征戰的魏延、趙云等老將讓諸葛亮也不省心。
關鍵戰役,諸葛亮想讓魏延親自掛帥,魏延就是不配合,讓諸葛亮無所適從。
在后方,諸葛亮也麻煩不斷。
張裔是諸葛亮的心腹,在前往益州就任太守的途中,被益州大戶雍凱抓住流放到東吳。
諸葛亮千方百計將張裔從東吳營救回來,并委以重任,張裔卻與同僚關系緊張,讓諸葛亮心力交瘁。
三,師出無名,不得人心。
諸葛亮口口聲聲匡扶漢室,漢賊不兩立。
可是當諸葛亮的部屬提出“孫權稱帝,與我們蜀漢勢不兩立,應該派兵征剿孫權”的時候,諸葛亮卻說:“孫權想稱帝的野心早就有了,我們不必計較。現在我的主要任務是北伐,只要東吳不干擾我們北伐,就讓孫權稱帝好了。”
諸葛亮如此對待孫權稱帝,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雙重標準。
曹魏稱帝,諸葛亮認為漢、賊不兩立;孫權稱帝,諸葛亮認為只因為孫權早有稱帝野心,我們也不計較。
如此這般,在蜀漢內部,對于北伐自然是不得人心。
不得人心的北伐,其結局只有失敗。
對于諸葛亮北伐,雖然沒有專門的文字記載蜀漢人們反對北伐。
然而,我們從《三國志》的史料中仍然能讀出蜀漢人們反對北伐的史實。
《三國志》呂乂傳記載:“諸葛亮連年帶兵征戰,兵員損失嚴重,征兵十分困難。很多地方無法完成征兵指標。就是能抓到少數壯丁,送到前線的途中逃亡嚴重。”
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北伐,不得民心。
古語有言:“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綜上所述,諸葛亮北伐之所以失敗,并不是生不逢時,而是對于自己所處的時代,沒有清醒地認識,逆潮流而動,違逆民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以必敗無疑!
有道理。\n智者當借力而行,諸葛亮象一勇之夫,率意而為,憑自己想象辦事,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苦了百姓。
諸葛亮不善于培養人才
謹慎沒問題,謹慎太過,又不肯放權,培養其他人才
寫得好,贊同。
老先生又發佳作,振聾發聵![祈禱][蠟燭][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