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柴榮本人也很惆悵啊,他本來一共有7個兒子。可是姑父郭威造反以后,柴榮前面3個年長的兒子,全都被后漢漢隱帝給宰了。
這么一來老四柴宗訓就成了年紀最大的一個兒子。其實郭威也很慘,他為數不多的2個兒子,也被漢隱帝給滅了。
所以郭威才把皇位傳給了柴榮,柴榮自己不爭氣,只活了39歲。而老四柴宗訓當時才7歲,這能怪誰呢?剩下3個兒子,就別提了,幼稚園大班還沒畢業呢!
一、有兒子不傳給兒子,那才是傻子。
雖說當時是亂世,但是后周的實力強勁。柴榮本人很努力,在他的努力之下,后周打服了周圍一票鄰居,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國。北宋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所以說柴榮在這種情況下,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很正常。相對于郭威來說,柴榮本身就是外人。所以他明白自己對郭威的那種感覺,始終跟父子之間是不一樣的。
有兒子的情況下,柴榮當然要首選讓自己的兒子繼位。讓兒子繼位的好處自然是非常多的。
- 首先,讓兒子繼位,可以保證自己的血脈,能夠繼承自己的江山。辛辛苦苦一生,最后為了什么呢?還不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嘛!
- 其次,讓兒子繼位,可以給自己善后。你讓其他任何人繼位,人家未必就真心實意對你們家好,甚至可能會清算你過去的過錯。
- 再者,讓兒子繼位,可以保證自己這一脈在這個王朝的地位。如果換其他人,其他人也有父母爺祖,他們會把這一大幫子人追封為帝,那你老柴家就沒什么存在感了。畢竟老郭家就是這么個情況。
由此可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柴榮都必須要把皇位傳給兒子。如果這一點做不到的話,那他還費那個勁,那么努力干嘛呢?
二、柴榮有良好的托孤布局。
至少在柴榮看來,他的安排是相當到位的。柴宗訓登基的時候,才7歲,顯然不足以治理朝政。因此柴榮必須要給他安排一套輔佐班子才行。
首先柴榮直接任命的托孤大臣,只有3名文臣,他們分別是:宰相魏仁浦和參知樞密院事范質、王溥。
這3個人手里是沒有兵權的,但是他們的地位崇高,手握朝政權柄。可以幫助柴宗訓治理朝政,約束武將。
其次,柴榮還安排了3位武將,掌握朝廷兵權。他們分別是:左驍衛上將軍吳廷祚,檢校太尉韓通,包括殿前都點檢趙匡胤。
他們3個主要掌握禁軍軍權,是朝廷直接統轄兵權的3位大將。他們必須要聽3位托孤大臣的,但是彼此之間,又能夠互相協作。
再者,柴榮還安排了3位封疆大吏,他們分別是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昭義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
他們三個平時主要負責防范契丹、北漢、南唐各處的外敵。可是同時也可以作為掣肘禁軍的重要力量。
在柴榮的設計中,托孤文臣不具備叛逆的實力,而手握禁軍的武將,可以互相牽制。同時禁軍又和封疆大吏們互相制約,這簡直是再好不過的托孤布局了。
既然有如此好的托孤布局,那柴榮還有什么好擔心的呢?只要大家不出岔子,至少可以保住后周當時的局面。
三、歷史上托孤成功的案例并不少。
從情感角度,柴榮當然要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可是自然也要考慮實際情況,如果歷史上沒有托孤成功的案例,那柴榮或許也不敢輕易嘗試,問題是歷史上的確是有類似案例的。
第一個成功的案例,便是周武王托孤周公旦。周武王滅了殷商才不過3年,他就去世了。因此周成王上臺的時候年紀還很小。
這個時候周武王把兒子周成王托付給了弟弟周公旦。后來我們也看到了,周公旦勵精圖治,等到周成王年紀大了以后,又把江山還給了周成王。
第二個成功的案例,則是漢武帝托孤霍光。漢武帝晚年逼死了太子劉據,其他幾個兒子又不爭氣,唯一看得上眼的便是最小的兒子劉弗陵。
當時漢昭帝劉弗陵才不過8歲,霍光輔佐期間,雖說獨攬朝政,但是的確沒有做虧待過漢昭帝的事情,勉強也算是成功的托孤。
第三個成功的案例,是劉備托孤諸葛亮。這是千古以來最成功的托孤案例了。當時同樣是戰亂年代,而劉禪雖然已經17歲了,可執政能力和柴宗訓基本相當。
因此在諸葛亮嘔心瀝血的12年輔佐下,劉禪逐漸有了執政能力,所以劉禪成為了三國期間,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帝王。
有這么多成功的托孤案例擺在這里,柴榮為什么就不能相信,自己也是那個幸運兒呢?所以柴榮把皇位傳給兒子,是抱有這方面幻想的。
總結:柴榮也沒有親兄弟。
如果不傳給兒子,那就只能傳給兄弟了。趙匡胤有個親兄弟趙光義,所以皇位就到了趙光義手里。那么柴榮有親兄弟嗎?不好意思,還真沒有。
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無子,養后兄守禮之子以為子,是為世宗。—《新五代史》
柴榮的生父柴守禮,也只有他這么一個兒子。當時郭威和柴皇后沒有子嗣,所以才把柴榮過繼到了自己膝下,因此五代時期,我們應該稱他為郭榮。
老郭家這邊也是個斷子絕孫的局面,所以沒有任何其他合適的人選接班。總不能找個毫不相關的人吧?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舊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