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一看到這個問題,可能有五雷轟頂的感覺:天吶,難道隋唐也是漢民族被游牧民族統治期?大陸大一統王朝2100多年,豈不就剩漢、宋和明三朝是中原正統王朝?
是的,楊堅的鮮卑姓氏叫“普六茹”,他還有個鮮卑字號,叫“那羅延”,甚至還有個鮮卑族老婆,叫獨孤伽羅。楊堅的長子楊勇,鮮卑名“普六茹•睍地伐”,次子楊廣鮮卑名叫“普六茹•阿摩”。
同樣,李唐王朝的國姓,也有個鮮卑姓氏,叫“大野”。正常情況下,他們都應該有鮮卑名字,只是史書沒記錄下來。
人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老楊家和老李家到底是不是“假洋鬼子”?
按史料記載,楊堅出身弘農楊氏,貨真價實的漢人。這個家族在兩漢可謂名人輩出,西漢開國戰爭中,烏江邊斬殺項羽的,有位叫楊喜的侍衛,就是弘農楊氏始祖。楊家在東漢四世三公,顯赫一時。
不過,據史學家陳寅恪考證,楊堅很可能是山東楊氏,冒領弘農楊氏而已。但不管弘農楊氏,還是山東楊氏,其漢人的身份是可以確認的。
如果按現代醫學血源論,隋煬帝楊廣,身上確實有鮮卑血統。其母獨孤伽羅,是鮮卑貴族獨孤信的女兒。獨孤伽羅的生母崔氏是漢人,因而她身上有一半漢人血統,因此楊廣身上有四分之一鮮卑血統。
同樣,李淵身上也有四分之一鮮卑血統(其母獨孤氏有一半漢人血統)。李世民及他的兒子們,血統要復雜一些。
李淵的嫡妻竇氏,其父是漢人,其母是宇文泰的第五女襄陽公主,宇文泰的母親是漢人,襄陽公主的生母不詳。以此推導,竇氏身上有八分之三或八分之一鮮卑血統,也就是說,李世民身上大約有四分之一鮮卑血統。
李世民的嫡妻長孫皇后出身也很復雜,她雖是鮮卑人,身上也有漢人血統。粗略計算,高宗李治約有一半的鮮卑血統。
由此可見,從南北朝開始,北方游牧民族與漢民族融合現象嚴重,已經很難分得清純正的漢人或鮮卑人種。
這種民族融合的現象,源于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隨著西晉的滅亡和鮮卑拓跋氏的崛起,大陸北方地區,經歷了三百年的少數民族統治期,社會經過了漢民鮮卑化,和鮮卑漢化兩個階段。
楊氏和李氏家族,就是漢民鮮卑化的代表。在鮮卑政權北魏統治時期,為了融入鮮卑上流社會,他們與鮮卑貴族通婚,獲得身份認同。而鮮卑貴族也通過與漢人豪門士族通婚,獲得地方勢力支持。由此形成了一個,由鮮卑貴族與當地豪門士族,共同構成的上層建筑。
李淵的祖父李虎,位列西魏八柱國,并被賜姓“大野”。楊堅的父親楊忠,位列西魏十二將軍,因北周建國有功,被賜姓“普六茹”。不過,隨著鮮卑族漢化,以及楊堅建立隋朝后,原先鮮卑化的漢民,又紛紛改回漢姓。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到李世民這一代,早就沒有了“大野”姓氏,不應該稱之為“大野世民”。
那么,為什么還有很多人糾纏于李唐到底是鮮卑人,還是漢人呢?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件事?
- 首先,很多少數民族其實原本就是中原人種的分支,本是同根生。
根據《史記》等記載,包括鮮卑、突厥、匈奴,以及更早的山戎、鬼方、獫狁、東胡,后來的烏桓、吐谷渾、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其先祖都是夏商周三代的部落分支。
在西周農耕文明之前,大陸以游牧文明為主體。隨著中原農耕文明的發展,一部分人進入西周的封建社會,成為漢民族。
還有一部分人依然保留了三代之前的游牧文明,他們逐水草而居,漂泊在兩河文明的四周,形成了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各大游牧部落,進而發展成漢民族以外的少數民族。
從人類發展的根脈上看,無論漢民族還是少數民族,原本都是一家人。
- 其次,漢民族本就是一個雜合的民族,大陸歷史的發展就是民族融合的過程。
通觀大陸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周邊的少數民族,最終都慢慢融合于漢民族了。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山國一帶的犬戎、西北地區的戎狄。又比如兩漢的南匈奴,及本文提到的鮮卑,和此后的突厥、契丹、女真等。
比如今天的元姓,很可能是鮮卑皇族或長孫氏后裔;姓劉的不全是劉邦的后人,還包括獨孤氏;姓陸的很可能是“步六孤”的后裔;“普六茹”改成了“茹”姓;“賀蘭”氏,改成了“賀”姓。
今天,我們還能在全國各地,都能找到古代少數民族的遺存。比如已經消失的契丹族,有人考證,在云南,蔣、陳、李等姓氏很多都是契丹皇族后裔。
所以,漢民族本就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結果,中原文明只是它的核心部分,而不是全部。
- 最后,漢文化的包容性是其最光輝璀璨的部分,是中華民族永生的法寶。
漢民族的這個特性,源于漢文化。漢文化是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它相對于游牧文明,具有先進性,這是以游牧文明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必然被融合的原因。
同時漢化文化又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對各種外來文化,都可以兼收并蓄,甚至加以改造升華,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比如佛教,起源于印度,它來到大陸,并沒有被漢文化視作洪水猛獸,而是在漢文化的接納下,被改造成與漢文化完美結合的文化精粹。
再比如,雖然中原文化遭受多次滅亡危機,可結果總是漢文化同化了一切入侵者,讓他們變成了我們的一部分。包括鮮卑、遼、金、清等王朝,他們的統治者甚至驕傲地宣稱:我們才是漢文化的正統。
因此,我們根本沒必要糾纏于隋唐兩朝的統治者,究竟是漢人還是鮮卑人,哪怕他們是純種的鮮卑人,他們也是漢民族的一部分,他們也是漢文化的繼承人,也是中華文明的優秀傳承者。
今天,我們依然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看待整個世界。雖然當今國際形勢不省心,可是我們要堅信,我們擁有傳統文化這個法寶,最終可以解決一切困難,也可以擁抱世界,創造全新的大同世界。
大陸大地上,尊奉某某為祖先,天下一家親,我覺得滲水的比較多,民族不同,哪來一家親,更何況北方戰爭多,哪來同一脈,翻開氏譜,每個姓氏一世祖或者祖先,都是顯門要貴,皇親國戚,上下幾千年,難道沒一個農民,老百姓,歷朝歷代,千千萬老百姓“后裔跑哪去了,難道穿越時空到宇宙上天去了,太假了
中華文明從不以血統論種族,而是基于文化認同!大陸歷史上許許多多強盛一時的民族,都如曇花一現,永遠消失在歷長河里……匈奴、鮮卑、突厥、柔然、契丹、女真以及南方的百越等!其實他們從沒走遠,只是融進了你我的血液里……
很簡單說楊堅和李世民是鮮卑人的都是辮子。
漢族從來不是大家理解的是民族,他是一個文化圈,只要是信仰儒家思想,遵守漢地文化,姓在前,名在后,都叫漢人,漢族,這是文化圈,沒想到吧[呲牙][呲牙][呲牙]
漢人是漢族,漢族不一定是漢人!
你以為五胡亂華之后,長江以北還有多少真正血緣上的漢人貴族? [捂臉][捂臉][捂臉]
如果楊李二人不認自己家族和原姓,而只認鮮卑姓為尊,骨子里也認自己為鮮卑人,他們是不可能恢復自己漢姓的,\n畢竟上一朝代就以鮮卑姓為尊,不恢復自己漢姓也沒事,也一樣能進行自己的統治,還可以延續上個王朝的統治,讓整個王朝都已鮮卑姓為榮,\n但是他們并沒有這么做\n反而恢復漢姓,讓自己與祖宗同源,讓史書記載他們原姓楊,原姓李,以漢姓為榮,認祖歸宗。\n所以隋唐本來就是中原正統王朝。
弘農楊氏始祖是楊伯喬,不是楊喜。
史書沒有記載,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所說的內容出自那里?有什么真實的依據?
有個奇怪現象,楊是百家姓里的大姓,不過在廣東姓楊的比例不高。大陸小時候整個年級就我一個姓楊的,中學同年級姓楊的也不超過五個人。我也很好奇我家族是原住民還是什么時候外來遷入廣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