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緬戰役緬甸用了燧發槍打得當時只有火繩槍的清軍落花流水,為何乾隆拒絕使用燧發槍?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清緬戰爭,滿清確實在很多戰斗中被緬甸人打的落花流水。

而且緬甸軍隊對滿清軍隊的騎兵較為畏懼,但對于滿清的火力頗為蔑視。

清緬戰爭前后共有4次。

戰爭的原因是,緬甸爭奪北部同時向中緬稱臣的土司,并且直接出兵攻打,甚至進入大陸境內。

鑒于這種情況,乾隆命令和緬甸貢榜王朝開戰。

前三次,清軍都被打的落花流水。

第一次,

云貴總督劉藻出兵收復了被緬甸軍隊占領的西雙版納,然而追擊期間中伏,軍隊傷亡慘重。

乾隆皇帝聞奏大怒,將劉藻降職湖北巡撫。劉藻驚恐之下,自殺而死。

第二次,

乾隆任命大學部士陜甘總督楊應琚代替劉藻任職云貴總督,出兵攻入緬甸境內,一度占領緬北曼德勒地區。

當時緬甸軍隊主力正在暹羅激戰,但剩下的部隊仍然能夠對付清軍。

緬甸軍隊很聰明的堅壁清野,吸引清軍主力持久戰。隨后,緬甸軍隊派一部主力,包抄滿清側后騰越地區,切斷他們的補給線和退路。

在此次作戰期間,緬甸軍隊有少量從印度和英國人手中購買的燧發槍,在火力和射程上相對清軍有很大優勢,給后者造成很大的麻煩。

清軍連戰不利,被迫向后退入大陸境內,損兵折將。

由于楊應琚長期回報前線大勝,卻又不斷索要糧餉,讓乾隆產生懷疑,派出心腹侍衛福靈安去查清真相。

知道滿清潰敗以后,乾隆極為惱怒,將楊應琚逮捕進京賜死,讓廣東將軍楊寧接任云南提督。

此次作戰,云貴總督楊應琚上報兵部調兵一萬四千,實際共調兵二萬二千。戰爭中,死、傷、病官兵不下萬人(其中戰死1899人,病故3708人),敗退回本國境內。

第三次,

乾隆皇帝派愛將明瑞接任云貴總督,對他寄予很大希望。

而此時緬甸軍隊主力已經攻破暹羅首都,大勝特勝,開始將主力抽調回緬甸。

明瑞是悍將,但也相當輕敵。上任以后,他立即率領2萬主力再次攻入緬甸境內。

緬甸軍隊故技重施,在600里內堅壁清野,以游擊戰進行騷擾,主力則以木寨配合火槍防御,消耗清軍實力和士氣。

明瑞連續猛攻,但糧草很快耗盡,被迫撤退。

緬甸軍隊立即尾隨追擊,重創清軍。明瑞自己率領的1萬多人都被緬甸人團團包圍,雖奮力突圍成功,但傷亡很大,明瑞自己身負重傷,眼見不能突圍,用佩刀自殺身亡。

其實,明瑞如果不自殺,也是死路一條。

得知明瑞慘敗后,乾隆惱怒之極,下令將逃回來的大將額爾登額逮捕進京,凌遲處死。

連續3次慘敗后,乾隆認為堂堂天朝上國,竟然對付不了一個兩線作戰的緬甸。

第四次,

乾隆任命赫赫有名的傅恒為主帥,親自在太和殿授之敕印,并把自己用的甲胄贈給他,以表示對他的信任和期望。

傅恒調動數萬主力攻入緬甸境內。

緬甸還是同樣方法,采用后退決戰方式。

傅恒的主力殺到伊洛瓦底江以后,糧草匱乏,傳染病流行,戰斗力急劇降低,無力繼續作戰。

既然大半年,傅恒向乾隆匯報已經無力再戰,必須立即撤退“奈因本年瘴癘過甚,交冬未減。”,“三萬一千兵,現在僅存一萬三千余”。

總兵吳士勝、副將軍阿里袞、水師提督葉相德先后病死,傅恒本人也染病臥床,隨后病死。

這種情況下,乾隆只得找個臺階下,隨后退兵。

清朝方面的記載,停戰協議為:

一、緬甸遵照古禮奉表進貢

二、緬甸釋放所有戰俘

三、緬甸永不犯天朝邊境

然而,緬甸根本沒有稱臣納貢,還發了封不夠恭敬的文書過來,乾隆皇帝雖然憋氣,但也清楚要再次動兵很難,只得裝作沒看見。

四次清緬戰爭,4個主帥全部死亡,可見戰爭的不順利。清軍以泱泱大國,同兩線作戰的緬甸打成這樣,如果說自己贏了就是沒天理了。

此次作戰中,雖然緬甸軍隊只用了少量燧發槍,而且型號不一樣,主要是從英國人或者法國人手中高價購買的,卻給清軍帶來很多麻煩。

燧發槍的精度和可靠性要大大強于火繩槍,而且較為輕便,容易攜帶。

然而,滿清對此也不在乎,并沒有大量仿制裝備。

實際上,早在康熙時期,雅克薩的俄軍也用燧發槍狠狠修理了清軍,后者一樣拒絕接受

為什么?

這倒不是滿清就是一群傻蛋,他們只是不希望讓漢人大量使用火器。

他們認為,滿清能夠奪取和控制天下的法寶就是騎兵和弓箭。

如果火器大量發展期間,漢人農民人手一桿火槍,尤其是先進的燧發槍,滿清的騎兵和弓箭還有個蛋用,加上他們人數又遠遠少于漢人,肯定要完。

因為火槍不需要像騎術和射箭那樣,需要長期訓練才可以掌握,農民往上一二個月,也可以射的很準。這樣一來,滿清的所謂軍事壟斷優勢就沒了,一旦漢人造反,滿清就慘了。

這種情況下,滿清刻意控制大陸火器發展,不允許老百姓使用火槍,不允許漢人為主的綠營大量裝備火槍,就是這個意思。

對于滿清的所作所為,簡單有效的兩個字就可以形容:傻鳥!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乾隆是民族罪人,想不通為什么不進行軍事改革發展武器。

  2. 1.中緬邊境到處山地,大軍團作戰困難,路途遙遠補給困難,文中所說堅壁清野戰術非常有效。2.蚊蟲多,那時候瘧疾等疾病很難治愈,導致軍隊死于瘟疫的多。4次都失敗,不是沒有吸取每次的教訓,主因大概是當時自然條件和補給條件。

  3. 你要說滿清不讓漢人持槍完全錯誤,滿清時期百姓是可以合法持槍,乾隆后期出海商人可以持有火炮。與明朝禁止百姓持槍不一樣,你要說乾隆是蠢貨可以,但論防漢人,明朝防的更嚴重

  4. “盛世”的時候連緬甸都打不過,后來打不過日本和八國聯軍也是很正常的了

  5. 別說就是多了幾桿燧發槍,中緬邊境那地方,山高林密,就放在現在也是易守難攻,不然民地武裝就憑幾桿破槍就敢跟政府軍打這么多年,更別說從北方過來的清軍還不服水土

  6. 滿清并不傻,反而非常的聰明,如果火槍普及,清朝估計提前100年完蛋。

  7. 滿清很聰明,不讓漢人掌握火器的使用,果然到鴉片戰爭以后,大陸被列強打得滿地找牙。

  8. 燧發槍的精度射程比火繩槍高不出哪去,否則線列步兵也不會存在了兩百年,優勢并不明顯,再加上滿清在重火力和騎兵上擁有明顯優勢,所以對于燧發槍的認識并不夠深刻。清緬之戰,與其說是失利于裝備,倒不如說是天時地利不合的因素更多

  9. 本來明朝火器就已經發展起來了,可惜滿清目光短淺

  10. 不讓漢人持有為什么滿人自己也不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