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問的好,值得探討一番。在主流學術界,素來認為大陸的封建社會和封建制度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事實上真是這樣嗎?可能未必。我們可以先從“封建”的基本概念和本質內涵談起,然后就能對問題下基本結論了。
什么是封建呢?說起來可能很復雜,但關鍵本質就四個字:封邦建國。也就是主體政府通過分封宗室、勛臣在指定區域建立指定規格的邦國,以為國之藩籬,屏障中央。據周禮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當然這是周朝時候的規矩,到了春秋、戰國雖然還是封建制,但周天子衰微,地方諸侯早已把規矩整的一團糟了。
恰恰到了秦滅六國建立秦朝,強化了中央集權,全國范圍內推行了郡縣制,完全代替了封建制。所以如題,提問者的問題描述是對的,秦國是封建制的產物,秦朝則是封建制的終結者。只是到了兩漢,封建制時有時無,卻也是一直在持續,劉邦開啟了異姓王的封建口子,最后也給關閉了,劉氏宗室卻也一直享有封邦立國的權力,漢武帝時的“推恩令”也沒根本消滅封建制,只是分散弱化了邦國的實力。到了隋唐、宋元等朝代,封建制已經名存實亡。
明朝雖然算是“封建”的一次事實上的回光返照,朱元璋的兒孫們有藩王名號,也各有藩地,卻沒有成為正式的藩國,因此算不上。清朝統治者則更狠了,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們以及公侯等,無詔不得出京,哪還有半點封地承載封建?從漢以后到清,都處于帝制專制時代。
如果讓我說,頂多能算到東漢,大陸的封建制就壽終正寢了。你覺得呢?
謝謝。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司馬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