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后期優質大將有哪些人?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

三國后期優質大將,不要再只知道姜維了,與后面這幾位相比,姜維的道行真的不夠。

唐朝武廟里面供奉的歷代名將中,屬于三國時期的如下幾位:

魏征東將軍晉陽侯張遼,魏太尉鄧艾

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

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丞相婁侯陸遜,大司馬荊州牧陸抗

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

諸葛亮位置更高,位列武廟十哲之一。

這當中,鄧艾、陸抗、羊祜、王濬、杜預都是三國后期主要人物,蜀國一個沒有,吳國只有陸抗苦苦支撐,而魏國有鄧艾、羊祜、王濬、杜預(司馬氏篡權后,后三者服務于晉),所以蜀國最弱,而魏晉統一三國是大勢所趨,接下來就談談這五人的戰績。

陸抗——東吳最后的名將

20歲時父親陸遜去世,由于陸遜晚年與孫權之前有嫌隙,因此孫權并沒有重用陸抗,反而是拿著別人告發陸遜的罪狀一條一條地讀給陸抗聽,陸抗也極力為父親辯白。

直到孫權駕崩,孫亮繼位,陸抗才迎來人生上升期,等到孫皓繼位,成為鎮軍大將軍,領益州牧,駐防西陵,嚴密防守魏蜀吳三方勢力犬牙交錯的荊州地區。

西元263年,蜀國被魏國所滅,三國鼎立變成了魏國一家獨大,吳國壓力空前,孫皓卻荒淫殘暴,內憂外患,陸抗在荊州前線苦苦支撐,又遇到了西陵督步闡叛變投晉,晉武帝命荊州刺史楊肇到西陵接應步闡,同時命車騎將軍羊祜率步兵5萬進攻江陵,命巴東監軍徐胤率水軍進攻建平,三路大軍同時來襲,陸抗沉著應戰,用次要兵力固守堅城,主要兵力圍城打援(和反圍剿時期毛主席使用的策略如出一轍),最終擊退三路大軍,俘殺叛將步闡,聲名大振,自此之后羊祜不再主動進攻東吳,反而對陸抗欽佩有加,竟然形成陸羊之交!

然而陸抗獨木難支,建康的吳國朝堂已經徹底腐朽,孫皓殘暴,宦官何定掌權,濫殺大臣,陸抗痛心疾首,多次上書諫言,均無效,不過只要他守在荊州前線,晉軍就不敢順江而下。

西元274年,蜀國滅亡10年后,陸抗病了,一病不起,臨終前把未來晉國可能進攻吳國的路線、方略都陳奏給孫皓,卻沒有引起重視,279年晉軍滅吳,路線和陸抗預測得相差無幾!后人評價說:陸抗存則吳存,抗亡則吳亡者。

鄧艾——滅蜀

本是南陽士族,家族沒落后被曹操強遷到汝南屯田,當了典農都尉,寫了《濟河論》,建議在淮河區域屯田,以就近供應攻吳所需物資,受到司馬懿賞識,后被司馬懿調入關中。在與蜀國交戰的前沿,鄧艾開始展現了他過人的軍事才能。

蜀國領軍大將姜維繼承諸葛丞相遺志,屢屢出兵進攻魏國,但是鄧艾每次都能準確判斷姜維的作戰意圖,嚴密防守,使得姜維無功而返,因此受到郭淮的賞識,不斷升遷。

西元262年,把持魏國朝政的司馬昭定下“先滅蜀后滅吳”的國策,隨后命鄧艾、鐘會、諸葛緒三路大軍進攻蜀國,其中鄧艾進攻駐守沓中的姜維主力。后姜維收縮軍隊據守劍閣,劍閣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鐘會、鄧艾的大軍受阻,正當鐘會無計可施時,鄧艾親率大軍偷渡陰平,在秦嶺大山中來了次千里大迂回,先從劍閣向南200里,再向西700里,所到之處都渺無人煙,鄧艾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出其不意抵達江油,迫近綿竹,后又攻陷雒縣,兵鋒直逼成都!對于天降神兵般的鄧艾,劉禪喪失了抵抗意志,兵臨城下之際,捧著玉璽出城投降,蜀國滅亡。

然而鄧艾卻居功自傲,受降之后竟然以天子名義任命益州官吏,任命劉禪為行驃騎將軍等等,這是官場大忌,遠在洛陽的司馬昭很不爽,鐘會見狀誣告鄧艾有謀反之意,司馬昭派衛瓘殺之,諷刺的是誣陷鄧艾謀反的鐘會自己謀反了,后來晉武帝為其平反。

羊祜——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出自泰山羊氏,他母親是大文豪蔡邕的女兒,他是蔡文姬的外甥,他的姐姐嫁給了司馬師,就是后來的景獻皇后,而他自己娶了夏侯霸的女兒。不過如此好的出身,羊祜并沒有早早地上位,這也讓他躲避了司馬懿與曹爽之間的傾軋。司馬昭去世,司馬炎掌權,羊祜成了其心腹,在司馬炎篡魏前夕,任命他為中護軍,統領宮中禁軍,這是絕對的心腹,司馬炎稱帝后,本欲賜其公爵,羊祜推辭不受,只接受侯爵。

滅蜀后,司馬氏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吳國,司馬炎派羊祜前往荊州,任命其為荊州諸軍都督,主持荊州一切事務,為滅吳做準備。經過多次試探之后,特別是西陵之戰敗給陸抗之后,羊祜判斷吳國外有陸抗,內部也沒完全腐朽,此時進攻吳國不可取,于是采取懷柔政策。如何懷柔的呢?說出來都感覺很做作,但是吳國人吃這一套。

首先就是講究信義,從不偷襲吳軍,每次交戰都要先和吳軍約定時間和地點,以展現君子之交;其次對吳國將領重恩,比如說抓到吳軍將領的孩子,命人送回,面對來降的吳將,禮遇有加,對于陣亡的吳軍將領,厚禮殯殮,還準其子弟迎喪,對于活捉的吳將,愿意投降就高官厚祿,不愿意就放其回去;三者對吳國百姓施恩,最典型的就是有次羊祜的部隊在吳國境內行軍,收割了田里的稻子,后來命人送還等價的布匹,還有打獵時約束軍隊不準過境,如果獵物是吳國百姓先發現或者擊傷的,即使被晉軍獲得也要歸還。一系列騷操作之后,吳人心悅誠服,稱其“羊公”,這也為后來晉軍滅吳奠定基礎。可惜的是羊祜沒有等到這一天便病逝了,臨終舉薦杜預,并提出滅吳策略,為晉朝統一作出最后貢獻。

晉國滅吳之后,得到奏報的司馬炎執杯流涕:“此羊太傅之功也,惜其不親見之耳!”

王濬、杜預——滅吳

王濬是一員老將,司馬炎有滅吳之志后,一方面命羊祜到荊州前線準備,另一方面命王濬在益州大肆造船,以期順江而下,直達建業城下。然而由于朝堂勢力傾軋,以賈充為首的勢力并不想羊祜、王濬、杜預等人建立如此大的功業,多次阻撓伐吳,王濬等不及了,給司馬炎上書,說了三點,第一孫皓無道,現在正是討伐良機,一旦孫皓死了,吳國換上一位賢明君主就不好處理了,畢竟吳國還是有很多人才的,其次表示自己已經在成都造船7年,下水的船只日漸腐朽損壞,再不用就要廢了,第三陳述自己已經快70歲了,再不攻吳估計就沒機會了。

奏疏送到,再加上接替羊祜出任荊州刺史的杜預從旁助攻,雖然依舊遭到了賈充等人的阻撓,但是司馬炎還是力排眾議,決定興兵伐吳。晉軍20余萬,分六路進攻吳國,其中王濬自成都順江而下,到了荊州之后歸杜預指揮。

杜預,一介文人“而已”,他不會騎馬,不會射箭,然而他卻是吳國軍民最怕的人,因為他是最會打仗的人!成都的王濬想要順江而下,就必須要突破西陵,西陵是吳國經營的西大門,陸遜曾表示,失去西陵,吳國將失去荊州,從而失去整個吳地!陸抗的后半生也是一直堅守在西陵,才得以阻止晉軍順江而下,陸抗去世之后,張政駐守西陵。張政雖不如陸抗,但也是員良將,杜預使用離間計,讓孫皓不再信任張政,調其回建業,張政一走,杜預便上書要求伐吳!司馬炎下詔伐吳。

杜預率軍進攻江陵,圍而不打,趁著黑夜混進江陵城,江陵不戰而降,拿下整個荊州,隨后率軍突入交州、廣州等吳國腹地。

與此同時王濬率水陸8萬大軍順江而下,突破吳軍的鐵索連江,攻占西陵,隨后夏口、武昌等地的吳國水軍望風而降,王濬一路“開到”建業城下,孫皓自縛雙手,命人抬著棺材出城投降,吳國滅亡。

杜預此人,不僅軍事謀略過人,還是經學大家,號稱杜武庫,其著作的《春秋左氏傳集解》及《春秋釋例》被儒家奉為經典,他也是唯二同時入文廟和武廟的大神,另一位叫諸葛亮!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陸遜和陸抗是父子

  2. 蜀國大將都被諸葛亮嚯嚯完了

  3. 陸抗[贊]

  4. 除了陸抗,鄧艾。其他的拉到混戰割據三國初,都是偏將的水平。

  5. 蜀漢人才斷檔嚴重

  6. 杜預是杜甫是祖上。

  7. 東吳的文鴦呢?

  8. 如果這些人都在蜀國,蜀國就可以統一是嗎?

  9. 羊祜有點被高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