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明太宗”:誰動了朱棣的廟號?為何要改“成祖”呢?

古玩界曾經就鬧出過一個笑話,說是販賣文物的一個團伙拿著“大明洪熙元年成祖遺制”的瓷器招搖撞騙,界內回應道,如果這個都能騙到錢,那么玩友的下限也太低了。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洪熙”是朱高熾的年號,在朱高熾的時期,朱棣的廟號乃是“太宗”,直到嘉靖時期,朱棣廟號才更為“成祖”,所以嘉靖以前帶有“成祖”的款都是侮辱玩友智商的。那么嘉靖帝為何要給朱棣更改年號呢?

我們知道朱棣是通過靖難之役上位的,在位二十二年,死后上廟號為“太宗”,大明的皇位也是從朱棣開始小宗奪嫡一脈傳承。到了嘉靖帝朱厚熜時,又是一次小宗奪嫡。明武宗朱厚照暴斃后,無嗣繼位,朱厚照的老爹朱佑樘(明孝宗)也沒給他留下個親兄弟,所以按照《明皇祖訓》中“兄終弟及”的繼承法則,朱厚熜這個血緣最近,年紀最長的堂弟,就成為大明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小宗奪嫡自古就是一個敏感話題,朱棣曾拼命地尋找建文下落,宋太宗也曾在立儲的時候與大臣、宗室拼命斗法,說到底就是因為小宗奪嫡有些“得位不正”(但不違背宗法)。雖然朱厚熜被選立皇嗣時年僅十四,但他確實算的上明朝最善權謀的皇帝之一,在還未正式繼位前,他就著眼解決小宗奪嫡這個敏感的事情,由此也引發了著名的“大禮儀之爭”。

“大禮儀之爭”大體意思就是朱厚熜得認哪個爹為親爹。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大臣們要求朱厚熜先認朱佑樘為親爹,這樣他才能算是皇嗣繼位。而朱厚熜真正的親爹是興獻王朱祐杬,這個朱祐杬也就朱厚熜這一個兒子,總不能讓興獻王“絕后”吧,大臣們于是又想了個辦法,再讓益王次子朱厚炫過繼給興獻王為嗣。

楊廷和劇照

朱厚熜這時候肯定不樂意了,是你們讓我當皇帝的,又不是我自己個想來搶皇位的(據說楊廷和為保首輔之位,才擁立朱厚熜這個年輕的皇帝)。這個時候不談條件,以后恐怕就再難認自己的親爹了。往深了說,這些大臣明擺著針對“小宗入繼大宗”的問題,這時候后認了小宗的卑微,以后朝堂上可不就全看大臣臉色了?

所以朱厚熜在入京前就開始“撥亂反正”了,也就是這個“大禮儀之爭”。朱厚熜的原則就是親爹只有興獻王一個,皇位傳承乃是“繼統不繼嗣”,按照宗法他就是大統繼承人,沒必要再認個爹。當時也有大臣迎合新帝的,如吏部員外郎方獻夫順勢提出“繼統不繼嗣”。另一個原則就是奉迎生母蔣妃入京時必須按照皇太后的禮儀。

這個大禮儀之爭的過程不再贅述,最終結果就是嘉靖帝和大臣們各讓一步,嘉靖帝父親上尊號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母親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注意“本生”二字。此二字熟悉清史的朋友都很清楚,光緒帝的生父奕譞被尊為“本生皇考醇賢親王”,生母醇親王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被稱為“皇帝本生妣”。實際上光緒帝是被過繼給咸豐帝為子,宗法上得稱咸豐帝為“皇考”,稱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為“母后”。

嘉靖帝也一樣,實際上還是被“過繼”給了朱佑樘,作為大孝子,朱厚熜當然不愿意吃這個啞巴虧,隨之而來的就是想方設法的給親爹找補回來。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給老爹抬進太廟了,太廟里都是皇帝,朱厚熜將親爹排位送進太廟,意味著他是繼承了親爹的皇位,這就不再牽扯繼嗣還是繼統了,說白了就是給自己的皇位樹立更合法的地位。這就是“太宗”變“成祖”的原始誘因。

嘉靖帝給自己老爹抬進太廟,這與朱棣又有何干呢?關于這個問題,其實也有一些誤解,也就是廣泛認為的太廟位置不夠,嘉靖帝要給親爹騰位置!

嘉靖帝給父母正名的操作一直不斷,前文說了“本生”尊號,這個尊號不到4個月就被嘉靖帝給改掉了,其父改成了“皇考恭穆獻皇帝”,其母改成了“圣母章圣皇太后”。這種操作一直不斷,直到入太廟的環節。

太廟自古就有規制約束,如《禮記·王制》所言:“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太)祖之廟而七”。意思就是太廟的正殿可以供奉七個皇帝的牌位,除正中間的太祖牌位不能動以外,現任皇帝可根據血緣遠近,請出一個皇帝的牌位移入偏殿供奉,稱為“親盡則祧”。嘉靖時期則是“天子九廟”的規制,也就是太廟正殿可供奉九位祖先。

明仁宗劇照

所以就有一個誤解:嘉靖帝要將父親朱祐杬(明睿宗)搬進太廟正殿,則需要祧出血緣關系最遠的明太宗朱棣。而朱棣對于嘉靖帝這一脈來說可比肩明太祖朱元璋(不奪權也輪不上這一脈當皇帝,視為開創之功),所以嘉靖帝不敢祧出朱棣。由此變心生一計,將太宗更為“成祖”,廟號為“祖”的就享有萬世不祧的特權,往后順延一位血脈最遠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熾了(朱棣長子),所以將明仁宗朱高熾祧出了正殿,搬進偏殿。

這個誤解確實很迷惑人,因為史實就是朱高熾出來了,朱祐杬進去了。但問題是嘉靖年間的廟數并不飽和!且在嘉靖九年(1530年)前,太廟正殿供奉的已有“二祖”,即明德祖(朱百六,朱元璋高祖)。

這個很少有人注意,其實在明初,朱元璋一共將四個老祖請進了太廟,他們分別是明仁祖、明熙祖、明懿祖、明德祖。這四位乃是朱元璋治政孝為先的宣傳手段,皆是追封的“虛祖”,沒有不祧特權。這“務農四祖”已經占據了四個席位,太廟位置捉襟見肘,所以朱元璋將“天子廟七”更改為廟九,增加了兩個席位。

到明憲宗朱見深時,太廟已有太祖、務農四祖、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的牌位,九個名額剛好滿員(朱祁鈺未準入太廟)。再死皇帝,就得遷牌位了,第一個被遷的是明懿祖朱四九;隨后弘治時期將明懿祖朱四九遷出;正德時期將明熙祖朱四九遷出。到了嘉靖時期,又將明仁祖朱五四遷出,是為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武宗)騰位置的。至此務農四祖就還剩最后一位,即明德祖朱百六。

太廟此時就有明德祖、太祖兩祖,太、仁、宣、英、憲、孝、武七宗,共計九人。隨后嘉靖帝是將德祖、仁宗祧出,那么太廟就騰出了兩個位置,難道嘉靖帝為了親爹入太廟,要一下騰出兩個位置?還要給自己預留一個?顯然這是不合理的。

其實主要是嘉靖帝先祧仁宗,后祧德祖的順序迷惑了大家,普遍認為先祧仁宗是為了給明睿宗騰位置,但這本身就不符合“親盡則祧”的法則,如果是騰位置,也是要先祧德祖的。這跟朱棣就一點關系也扯不上,能跟朱棣扯上關系的還是朱厚熜的廟制改革,也就是將“天子九廟”更回“天子七廟”。

所以嘉靖帝改革廟制是要騰出兩個位置,德祖“當仁不讓”,剩下一個就如前文所說,不敢祧出朱棣,故而改“太宗”為“成祖”,享萬世不祧之特權,然后順延一位請出了仁宗。

朱棣劇照

那么朱厚熜他爹入太廟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實明睿宗入太廟并未占用名額,乃是“既無昭穆,亦無世次,只序倫理”,屬于天子七廟計劃外名額。嘉靖遷出德祖、仁宗,升太宗為成祖萬世不祧是在嘉靖十三年。他爹計劃外單列是在嘉靖二十七年。這些都跟嘉靖的父親入廟沒關系。且到了萬歷年時期,萬歷皇帝就把這個計劃外單列,無昭穆亦無世次的曾阿公給遷走了。由此可見,太宗變成祖,明面上是大禮儀之爭的后續結果,實際上是嘉靖皇帝廟制改革造成的。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正確的歷史文化!

  2. 成祖是廟號不是年號

  3. 嘉靖為啥要把九廟改回七廟?

  4. 你說得錯了,和《明史》記載不同。睿宗進太廟后仁宗還在廟,后來仁宗被祧,是因為嘉靖要把老婆孝烈方皇后放入太廟中自己的廟位,所以先祧了仁宗給自己預先讓出位子放老婆[摳鼻]

  5. 嘉靖還能給朱棣改年號?

  6. 秦二世胡亥,謀權篡位。楊廣,謀權篡位。李世民,謀權篡位。趙光義,謀權篡位。朱棣,謀權篡位。

  7. 遷誰也不能遷朱棣,他們都是朱棣的后代,把朱棣遷出太廟,那不就是明告天下他們家得位不正嗎?

  8. 漲知識![贊][贊]

  9. 通透[贊][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