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彘”事件,是因為呂雉狠毒、戚姬作死還是劉邦的寡情薄幸?

“美人成人彘”是非常著名的歷史事件,也因此讓大家見識到呂雉的狠毒。能夠如此有創造性的行殘忍之事,呂雉自然不是善類,可是一個女人,為何會變得如此陰狠毒辣?難道她真的天性如此?

每個人心中其實都藏著一個魔鬼,當遇到不可抗拒的外力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時,魔鬼就會被釋放,呂雉就是如此。

將她變成魔鬼的不僅僅是她自己,在這點上,丈夫劉邦和人彘事件的受害者戚夫人同樣功不可沒。

凡事自有因果,呂雉日積月累的怨氣集中爆發,從而促成了慘無人道的人彘事件。

家有賢妻

起初,劉邦還叫劉季,劉季連個正經名字都算不上,和劉老幺意思差不多,他不耕田,不種地,因此還被劉太公痛罵,說他不如哥哥劉仲(劉邦稱帝后還拿這件事揶揄過他爹)。

劉邦最大的愛好就是喝酒和吹牛比,不過也因此處下了不少朋友,使的他在當地人緣很好,混了個“泗水亭長”。

或許是呂公獨具慧眼,或許是老眼昏花,多少青年才俊都入不了他的眼,偏偏一眼看中了劉邦,要知道,那時候的劉邦已經四十多歲了,而呂雉還是個不到二十的大家閨秀。

呂雉沒有抱怨過,他一心一意的操持著這個“窮”家,任勞任怨,劉邦也很得意,“一樹梨花壓海棠”,任誰都高興。

后來,劉邦帶人趕去服役,誤了時辰,因為害怕率人進了大山藏匿,老劉家因此倒了霉,一家人動不動就被審訊,甚至投入大牢,而呂雉既要照顧一雙子女,又要照顧年邁的公公,卻依舊任勞任怨,她對劉邦似乎有一種天生的信任,覺得丈夫在做大事。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劉邦正式插旗造反,成了“沛公”。

夫妻離心

不久后,天下大亂,狼煙四起,劉邦夾縫中求生,混得順風順水,取得了一定的權勢地位,當呂雉滿懷憧憬的見到丈夫,準備享受屬于她的榮華富貴時,發現劉邦的身邊出現了一個比她年輕、美艷、乖巧的女人——戚姬。從劉邦的寵愛程度上看,如果不是呂雉擁有足夠的資歷和在功勛屬下中有很高的威望,恐怕連王妃都要被搶去了。

不過這也算了,哪個成功的男人身邊不是美女成群?呂雉雖然心有芥蒂,卻也不至于為了這個想不開,事情的轉折出現在楚漢戰爭的睢水之戰時。

劉邦在韓信的幫助下得以出川,接連大勝,于是有些飄飄然,過高的估算了自己的能力,親率五十六萬聯軍大戰項羽,結果被項羽的三萬人馬殺得人仰馬翻,血流成河,尸體堆積如山,睢水為之不流。

劉邦如喪家之犬、漏網之魚,坐在夏侯嬰趕的車上逃命,為了加快速度,竟然幾次將同車的親生兒女推下車,如果不是夏侯嬰多次將兩個孩子救回,恐怕他們早就死于亂軍之中了。

項羽順利擊敗劉邦,并抓獲了其部分家眷,其中就包括劉邦的父親和呂雉,為了逼劉邦就范,項羽命人在陣前架起大鍋,稱劉邦若不降,則將他滿門烹殺。劉邦悠然自得,說出了那句被人詬病的名言——分我杯羹。

關于這點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劉邦本性如此,自不必說。另一種是劉邦這樣說是為了激項羽,保全全家。因為他還有說我們是兄弟,殺我父親相當于殺你自己父親,氣得項羽破口大罵。

無論真相怎樣,在當時情況下,呂雉的生死只在項羽的一念之間,一心盼望丈夫能救自己的呂雉來說,這番話無疑是一盆澆在頭上的涼水。我想,作為一個含辛茹苦的女人,在那一刻,心怕是真的死了,剩下的不過是單純的王與王后而已。

戚姬的趁勢而起——太子之爭

最終,劉邦擊敗了項羽,楚霸王烏江自刎,漢高祖一統天下,于是,更多的問題在劉邦和呂雉之間展開了。

劉邦不喜歡與呂雉所生的太子劉盈,覺得劉盈性格懦弱,毫無自己的風范,但劉盈是自己與呂雉所生的嫡長子,在朝中頗有聲望,同時深得功勛大臣的擁護,若非如此,劉盈恐怕也不可能坐上太子之位。

與劉盈的對比之下,加上愛屋及烏,劉邦對自己與戚夫人生的兒子劉如意極為看中,多次說這孩子像自己,加上戚姬嬌滴滴的枕邊風,于是劉邦有了廢立的打算。

戚夫人沒有什么背景,所倚仗的不過是劉邦的寵愛,她明目張膽的鼓動劉邦另立太子等于向呂雉宣戰,實際并不明智,當然,如果她有薄姬那樣的智慧,也不會落得那樣慘淡的收場。

劉盈有滿朝文武,特別是軍功大臣幾乎一邊倒的支持,大將樊噲還是呂雉的妹夫,再加上在那個背景下廢長立幼乃取亂之道,即便太子有些小差錯,也不會輕易被廢,更何況劉盈仁德賢明,所以大臣群起反對,反而激起了劉邦的倔脾氣,戚姬感覺有機可乘,于是變本加厲的哭訴,弄得劉邦憐惜不已,心頭小鹿亂撞(楚楚可憐的女人很容易激起雄性的原始欲望),于是廢太子之心更盛。

呂雉深感不安,他知道劉邦的性格和地位,如果真的鐵了心,自己和那些大臣根本無法改變他的想法,于是“逼”張良獻計,請出商山四來皓輔佐太子,整日陪伴左右。

劉邦見了,知道太子羽翼已豐,無可奈何(不過我覺得這里有些問題,以劉邦混不吝的性格,即便商山四皓再如何有威望,也不至于讓劉邦望而卻步)。為了保全戚姬母子,劉邦想了幾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首先命劉如意返回封地,終身不得進京;其次,命忠直的大臣周昌為趙國相,名為輔佐,實為保護;最后,更是在彌留之際,令陳平與周勃帶著奉旨斬殺自己昔日摯友,功勛大將——樊噲(樊噲與劉邦是連襟,娶了呂雉的妹妹)。

秋后算賬

陳平奉旨出城,在路上聽聞劉邦駕崩,他與周勃經過商議,并未執行劉邦的圣旨,而是回京見呂雉,同時陳述己功,呂雉大喜,之后對陳平、周勃十分恩待。

這里或許有陳平、周勃二人識時務,知劉邦死后,大權盡歸呂雉,故而明哲保身,但是從后來他們在呂雉死后清除呂氏宗族來看,也未嘗沒有隱忍以待時機的成分。

說回正題,大權在握的呂雉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也可以好好和戚姬清算一下舊賬了。不過,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呂雉并沒有狂風暴雨般的對付戚姬,只是將戚夫人剃光了頭,扔到冷宮舀米,對于此時的呂雉來說,這樣的“報復”實在太輕,也太讓人意外了。

這里面或許有朝局還不安穩的成分在,也有可能是呂雉像想貓捉老鼠一樣,體驗一下支配別人命運的快感,無論怎樣都好,總之呂雉還沒有正式出手,戚姬再一次愚蠢的主動撞上了槍口。

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想著在遠處為王的兒子,心中不甘的戚姬,很愚蠢的做了一首詩,每日哼唱:

子為王。母為虜。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里。誰使告女。

劉邦辛辛苦苦把劉如意送走,為的就是保兒子的周全,偏偏卻被戚姬這個蠢女人給搞砸了,真的很難想象,格局和智商只有這種程度的戚夫人,是誰給了她當初和呂雉叫板的勇氣。

劉如意不可能會得到這樣的消息,但呂雉很快知道了,于是,血雨腥風般的秋后算賬,開始了……

呂雉先下詔將周昌宣回京師,之后又令劉如意進京朝賀,伺機暗殺,就這樣輕易化解了劉邦的遺計。劉盈不僅不像劉邦,也不像呂雉,知道母后心思的他與弟弟劉如意形影不離,實施保護,因為無論如何,呂雉也不會當著兒子的面殺人。

但凡事總有疏漏,劉如意年幼,好睡個懶覺,而劉盈很喜歡狩獵,他心疼弟弟,想讓他多休息,于是自己帶人去打獵,可是回來時,劉如意已經毒發身亡,呂后抓住了這少的可憐的時間差,毒死了劉如意。

人心中的有扇門,里面裝著惡鬼,一旦打開就如同開閘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殺死劉如意后,呂雉終于對戚姬下手,她派人將戚夫人剜目、割舌、灌耳、毒啞、砍掉四只,扔進廁所,此時,生命力頑強的戚姬還未死去,身體在糞坑中扭動抽搐。呂雉為了滿足此時心中的變態欲望,邀請了皇帝和大臣來觀看自己的“杰作”,當劉盈得知,廁所中這個怪物就是當初那個美艷的戚夫人時,嚇得手腳冰涼,嚎啕大哭,至此渾渾噩噩,少理朝政,幾年后病故。文武百官也是掩面而泣,戰戰兢兢,只有呂雉放聲大笑——是的,她多年的怨氣在這一瞬間終于釋放出來了。


呂雉的狠辣是不可否認的,戚夫人凄慘的結局也確實讓人不寒而栗,但是,今日果,前日因,落到這步田地,和她與劉邦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最終上位的是戚夫人,呂雉母子的結局會如何呢?人,總是要多行善事,而不是一直指望著別人以德報怨。

正所謂,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本文由燭影亂談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漲知識。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