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有五個兒子。
嫡長子朱雄英八歲夭折。無嗣。
次子朱允炆就是建文帝。
靖難之役期間,朱允炆失蹤。至今為止,關于他的下落都是迷。
按明朝官方的說法,朱允炆是自焚而死。因為朱允炆死了,才最符合朱棣的利益,如果朱允炆不死,朱棣就不可能名正言順地稱帝。
但明朝官方的說辭,歷來備受質疑。很多人認為朱允炆沒有死于戰火,認為是朱棣故意篡改了歷史。
這些人對朱允炆的下落有三種猜測。
一是說南京城破前夕,朱允炆在一個叫做王鉞的太監的幫助下,化妝成和尚,走水路逃出了南京。后來流亡到海外。朱棣因為要尋找朱允炆,所以才有了鄭和下西洋。
二是說朱允炆躲在民間隱居了,善終。死在了朱棣之前。胡濙通過多番查訪(朱棣派到民間尋找朱允炆的官員),得到消息,連夜向朱棣報告。兩人為此事密談至深夜。史料記載,朱棣“至是疑始釋”。大概就是聽完胡濙的匯報后,得知朱允炆死了,朱棣露出欣慰笑容的意思。
三是說朱允炆化妝成和尚出逃后,對奪回帝位失去信心,找了座廟(道館)出家了。具體是哪座廟(道觀),說法不一,有浙江余杭東明寺、江蘇吳縣普洛寺、江西上饒三清宮等幾種說法。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說法。也有很多人聲稱自己就是建文帝。比如明憲宗時期就有一個老頭聲稱是建文帝,結果被朝廷咔嚓了。
由于這些推測都缺乏有力證據。所以朱允炆到底是怎么死的,還是個迷。
朱允炆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朱文奎。朱棣攻入南京后,朱文奎失蹤。明朝官方的說法是朱文奎與父親朱允炆一起自焚而死。
官方之所以給出這套說辭,動機很簡單。朱允炆是皇帝,朱文奎是太子。這爺倆,一個都不能留。不然朱棣無法順利繼位。
朱文奎到底下落如何,史料記載不詳。被人殺了,偽裝成自焚,也是有可能的。畢竟朱文奎當時只有六歲。
南明時,弘光帝追復朱文奎太子身份。
皇次子叫朱文圭,朱棣攻入南京時,朱文圭只有一歲多。由于年幼,且不是皇儲,對朱棣夠不成威脅。所以他也就沒有“被失蹤”。
不過雖然朱文圭僥幸活了下來,但他的一生也是非常可憐的。在他兩歲時,朱棣就下旨將他禁錮于鳳陽的廣安宮。這一禁錮,就是五十多年。直到1457年,奪門之變,明英宗復辟后,他才被釋放。(英宗也被囚禁了八年,對同樣被禁錮的朱文圭動了惻隱之心,所以才有此之舉)
據說朱文圭被釋放后,見識只有幾歲小孩子水平,連牛馬都不認識,如同白目。為了幫他傳嗣,英宗賜了婢妾十余人,并派專人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就這樣,他才有了子嗣。
明英宗復辟后的第三年,有官員上奏,請英宗下旨,將“建庶人”、“吳庶人”重新押到有軍隊的城中看守,明英宗不許。這時候,朱文圭已經死了,所以此處所指的“建庶人”,肯定不是朱文圭,很可能是他的子孫。
明孝宗時期,又有一個叫繆恭的老百姓上書孝宗皇帝,請求給“建庶人”封王,以奉祀懿文太子朱標。
另外根據近年專家的研究,早在明宣宗在位時期,朱文圭就結婚了。
史籍中提到的被明英宗賜婚的人,可能不是朱文圭,而是明代宗的遺腹子“見庶人”。
英宗復位后,故意把“見庶人”過繼到“建庶人”名下。然后又修改史書,把朱文圭在明宣宗時期的婚配紀錄劃掉。
史料記載很亂,研究結果更亂。這里就不深究了。總之,朱文圭應該是有子嗣的。而朱文圭有子嗣,那說明朱允炆也有子嗣。只是這些皇室后裔不被明朝官方承認。
(建庶人傳后譜)
南明時,朱文圭被追復王爵。
朱文奎和朱文圭是親兄弟,母親是光祿少卿馬全之女馬氏。南京城破后,馬皇后據說也自焚而死。
朱標的第三子叫朱允熥,他和朱雄英是同母親兄弟。與朱允炆只是異母兄弟關系。按照繼承順位,朱標死后,大明的儲君原本應該是朱允熥。但朱元璋考慮到朱允熥年幼,可能會被外戚控制(外公是常遇春),于是朱元璋也就選了朱允炆。
結果就因為朱元璋的一念之差,朱允熥的人生徹底改變。
朱允炆繼位后,朱允熥開始走霉運。他雖被封為吳王,但不能就藩。因為他才是正牌的嫡長子,對朱允炆的威脅比朱棣大,所以他一直處在朱允炆的監視中。他與周王、齊王等藩王一樣,被朱允炆視為眼中釘。
靖難之役后,周王等人重獲自由。朱允熥則沒份,朱標兒子的身份導致他繼續被朱棣視為眼中釘,繼續被囚禁。
1417年,谷王朱橞詐稱崇陽王朱悅燇(蜀王朱椿的兒子)為“建文君”,意在謀反。后被朱棣鎮壓。
不久后,朱允熥就暴斃而亡了。
明朝官方說是暴斃,其實真實原因不過就是朱允熥威脅到了朱棣的皇位。朱棣不得不把他抹除,一勞永逸解決后患。
“不幸生在帝王家”這句話,用在朱允熥身上非常貼切。
他原本是儲君,而且本該是第一順位,本該繼承皇位。但就因為阿公一念之差,他的命運就被改變了。落了個慘死下場。
朱允熥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字不知道,詳細生平也無記載。
次子叫朱文坤,據民國二十四年版的《萊陽縣志》記載,朱允熥暴斃而亡時,身邊的心腹抱著尚在襁褓的朱文坤逃到萊陽隱居。后經百年繁衍,有百余戶后裔。
另外,明英宗復辟,釋放“建庶人”時,也一并釋放了“吳庶人”。而當時朱允熥已經死了快四十年了,“吳庶人”不可能是朱允熥。所以朱允熥也應該是有子嗣的。只是這些后裔不被明朝官方認可。
插一句。所謂建庶人,吳庶人,不是單指一個人。而是特指一個群體。朱文圭是建文帝的兒子,但被踢出了皇族,淪為庶民。所以他的他的子嗣,就統稱為建庶人。朱允熥的爵位是吳王,但被踢出皇族,淪為庶民。所以他的他的子嗣,就統稱為吳庶人。
有明一朝,不止有建庶人,吳庶人,還有齊庶人等群體。
朱元璋的第七子齊王朱榑謀反,全家被踢出皇族,貶為庶民。后來朱榑的三個兒子被明宣宗處死(史書記載為暴斃),只留下一個小兒子朱賢爀沒殺。朱賢爀以及其后人,在明朝就被統稱為齊庶人。這個群體直到嘉靖時期才獲得自由。
朱允熥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分別是四子朱允熞和五子朱允熙。兩人均是建文帝的胞弟,均為呂皇后所生。
朱棣繼位后,廢了大哥朱標的帝號,呂皇后的后位自然也被廢除,改稱為“皇嫂懿文太子妃”。
也就是說,朱棣只承認大哥大嫂的太子和太子妃身份。
呂皇后晚年的生平記載不詳,有自焚而死的說法,也有善終的說法。
朱允熞和朱允熙的記載就很明確了。
朱允炆在位期間,兩人封親王。朱棣廢除朱標的帝號后,兩人不再是皇子,便降封為郡王,并被軟禁。
朱允熞死于1417年(或之前),死因和朱允熥一樣。
朱允熙死于1407年,因住所失火被燒死。死的比較蹊蹺。朱允熙當時16歲,已經快成年了。而且他雖然被軟禁,但畢竟還是郡王,身邊是有下人服侍的。一個大活人被火燒死,實在讓人不得不懷疑是朱棣下的黑手。
朱允熞和朱允熙都沒留下孩子。絕嗣。
另外,朱標還有四個女兒。
大女兒的封號是江都公主,嫁給了長興侯耿炳文子耿璿。靖難之役期間,耿璿曾經勸父親耿炳文直搗北平,結果因此得罪朱棣。靖難之役后,朱棣清算耿璿,將其處死。江都公主也被降為郡主。自己夫君被殺,自己也被降爵。打擊來的太大,江都公主一時接受不了,便憂慮而逝了。
二女兒的封號是宜倫郡主,生平記載不詳。
三女和四女記載也不詳。只知道四女沒出嫁就病死了,死后追封南平郡主。
總的來說。朱棣奪得皇位后,對大哥朱標一家人不怎么樣。從老的到幼的都沒放過。女兒還好,兒子全部淪為階下囚。可見“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可能朱棣起兵之初,也沒想到事情會弄到這幅田地。但既然選擇了造反,又無法回頭,他也就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了。
不過,朱棣也沒把事做絕。朱允炆和朱允熥都有子嗣傳承。只是記載不詳,很難列出詳細的傳承了。
穿越了啊,穿越到了一條馬路上
朱允熥只比朱允炆小一歲,朱元璋死的時候他也十九歲了,哪里來的年幼?再說南京城破是谷王和李景隆叛變打開城門造成的,事先并沒有城破的跡象,朱允炆也想不到京城這么快就被朱棣攻破吧?更大的可能是死于亂軍之中
大衣哥也是朱姓
他做的沒問題,換我也是這種事自己做都做了,做絕吧。好人旁自己兒子所以做吧。
大明皇家一點沒大清皇家開明,大清皇家很多禍不及妻兒。
英宗給代宗遺腹子賜婚?
有時候想想,報應應該是真的,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全家,最后他的兒子沒一個善終,后代也被武則天殺了不少。趙匡胤弄死了柴榮的兒子,趙家二兄弟陷入了絕嗣的怪圈,只能去宗室里找繼承人。朱老四靖難之役后,兒子數沒有增加,后代還陷入了很少活過40的怪圈(除了嘉靖和萬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