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劉表手下名將如云、謀士如雨,卻不敢北上和曹操一戰,這是為什么?

劉表在整個漢末三國時期,就是很奇葩的存在。似乎很有作為,看似又很懦弱。

就題主這個問題,聊聊豹眼的看法吧。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 )人。東漢末年宗室、名士、軍閥,漢末群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余之后 。

01

依靠當地豪強,控制了荊州局面

年輕時期的劉表,算得上是高干子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參加過太學生運動,也就是杰出的學生運動的領袖,是當時“八駿”之一。張璠《漢紀》稱劉表與同郡人張隱、薛郁、王訪、宣靖、公褚恭、劉袛、田林等被稱為”八交“,或為“八顧”;《漢末名士錄》稱劉表與汝南陳翔等為”八友“;《后漢書》也記載劉表與同郡張儉等號為“八顧”,亦稱“八及”。

由于當時的“黨錮之亂”,太學生運動受到鎮壓,劉表等受到迫害,被迫流亡。

光和七年(184年),黨禁解除劉表受大將軍何進征召為掾屬,再次入朝,出任北軍中侯。

初平元年(190年),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死,董卓上表派遣劉表繼任。由于當時江南宗賊甚盛,袁術屯兵于魯陽,占據整個南陽郡;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長,各據兵民在當地稱霸。這些地方勢力,各自為政,導致劉表無法直接上任。

于是,劉表匿名獨身赴荊州,單馬進入宜城,才得以上任。到任后,與延中廬縣人蒯良、蒯越及襄陽人蔡瑁等人共謀大略。

劉表詢問道:“此間宗賊甚盛,民眾不附;袁術作亂,禍事不遠啦。我想在這里征兵,該如何做呢?”

蒯良回答道:“群眾不附的原因在于仁義之不行,如果仁義之道能夠施行,百姓就像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不從哪?為何反問興兵之策哪?”

劉表又問蒯越,蒯越不贊同蒯良的看法,卻說:“治平者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謀為先。袁術為人勇而無謀,蘇代、貝羽皆一勇之夫,不足為慮。宗賊首領多貪暴,為其下屬所憂慮。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備修養的人,若派遣他們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眾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然后安撫、任用其部眾。如此一來,一州之人,都樂于留守此州,得知使君為人有德,必定扶老攜弱而至。然后,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來,也無所能為了。“

劉表嘆服蒯越之論,立馬讓蒯越派人誘請宗賊五十五人(《后漢書》記載是十五人)前來赴宴,將他們全部殺死,一并襲取了他們的部眾。只有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守襄陽。劉表派遣蒯越與龐季單騎前往,將其說降。

荊州的郡守、縣長聽說了劉表的威名,大都解下印綬逃走。至此,劉表控制了除南陽郡之外的荊州七郡,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當時,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而劉表并沒有參加。而劉表也上表推薦袁術任南陽太守,暫時向他示好。

蒯越是荊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三國志》亦沒有記載其卒年。與蒯良、以及同樣活躍于襄陽的蒯祺(諸葛亮姐夫)或為同族兄弟。

蒯越年輕時就頗有威望,被大將軍何進聘作東曹掾。曾經勸說何進先發制人,盡快殺掉宦官,但何進猶豫不決。蒯越預料何進必定失敗,于是申請出任汝陽令。果不其然,何進被殺,蒯越得以轉危為安。

蔡瑁(生卒年不詳),字德珪,襄陽蔡州(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荊州名族,蔡諷之子,姑母(蔡諷之姐)是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后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

蔡瑁也是荊州名門望族,由于與劉表、諸葛亮岳父黃承彥等人的姻親關系,在劉表平定荊州的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劉表依靠當地豪強,很快站穩了腳跟,但也嚴重依賴荊州豪強才穩定局勢。劉表之后的作為,也受到了他們過多地左右,劉表不得不考慮他們的利益。

劉表在荊州八郡營造了一個相對中原來說,比較安定的割據勢力。許多名士都逃離中原,而選擇前往荊州避難,從關西、兗州、豫州前來投靠劉表的學者就有千人之多。劉表對他們安撫賑贍,給與資助,使他們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其中就有諸葛亮、王傑等人,劉表成為當時頗有威望的文壇領袖,當時的荊州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可謂戰將如云、謀士如雨。

但劉表圖慕虛名,喜好坐而論道,許多良好的建議得不到采納,屢屢錯失良機。但仔細看來,劉表也面臨著實際的困難,許多決策也不是一廂情愿的事。

02

荊州是四戰之地,能夠守得住荊州,已經實屬不易。

劉表占據了荊州,但并沒有徹底控制各郡的地方勢力。荊州的劉表一直處在內憂外患的局面中。

在北面:

初平二年(191年),袁術派遣孫堅進攻劉表,劉表命江夏太守黃祖迎戰。黃祖敗退襄陽,用計射殺孫堅。從此之后,袁術不再能夠戰勝劉表。劉表斷絕了袁術的糧道,使其無法再盤踞南陽,被迫出走兗、豫,間接導致了袁術與曹操的匡亭之戰。

此舉不但徹底消除了袁術覬覦荊州的野心,更借助曹操的力量削弱了袁術,使其遠離荊州,減少了對荊州的威脅,鞏固了對荊州的控制。

在東面:

劉表雖然在北面擠走了袁術,但因為黃祖射殺了孫堅,劉表為此也與江東孫策、孫權兄弟結下了深仇大恨。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平定江東之后,就率軍進攻沙羨(今湖北嘉魚)。劉表派遣侄子劉虎和南陽人韓唏支援黃祖,但黃祖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滅,韓唏戰死,黃祖逃走。

在西面:

興平元年(194年),劉焉病亡,其子劉璋被擁立繼承其位。劉表趁此機會,派遣別駕劉闔策反劉璋的將領沈彌、婁發、甘寧失敗,但他們都因為戰敗而進入荊州。而益州方面,任命趙韙為征東中郎將,駐軍巴東郡的朐忍,以防備劉表再次進攻。

在南面

劉表占據荊州,實際控制的是襄陽和南郡,荊州南四郡雖表面歸附但并非真心投靠。

就在曹操與袁紹官渡對峙的時刻,南四郡在桓階的勸說下,長沙太守張羨率領南四郡反叛,劉表本打算聯合袁紹夾擊曹操的計劃不得實行,只好南下平叛。

在平定荊南之后,劉表又與交州牧張津之間產生仇隙。建安四至八年間(199年–203年),張津對劉表連年用兵。雖然張津兵微將寡,對劉表作戰多是徒勞無功,但也極大地牽制了劉表的兵力。

建安八年(203年),張津被部下殺害,劉表旋即派遣賴恭出任交州刺史。同時任命吳巨為蒼梧太守,以接替病故的史璜。但曹操則拜交趾太守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督交州七郡,領交趾太守。意圖抗衡劉表在交州的勢力。

03

有野心,但缺乏膽略和實力

在經過連年苦戰后,劉表最終攻占了南四郡,成為了坐鎮南郡,南據零陵、桂陽,北守漢川,擁有數千里疆域,帶甲兵十數萬的諸侯勢力。

在此期間,劉表為了穩固他的地盤,在戰略上也做出了很大的妥協和努力。

首先是與朝廷勢力保持著比較密切的聯系。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后,其部眾李傕、郭祀進據長安。劉表派遣使者入朝進貢,李傕派黃門侍郎鐘繇拜劉表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允許設置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擁有開府辟召掾屬的權力,禮儀如同三公;之后,又派左中郎將蔣祝耽授予劉表假節,并督交、揚、益三州軍事。李傕以此連接劉表,作為自己的外援,劉表也借朝廷的權威穩固自己的實力。

建安元年(196年),獻帝回到了洛陽,劉表接受太仆趙岐的說服派兵前往洛陽勤王,并運輸大量軍用物資資助朝廷。曹操奉迎獻帝到了許都,劉表遣使朝貢,但同時也與北面的袁紹連結。

治中鄧羲、從事中郎韓嵩、蒯越等勸諫劉表要選擇一方依附,但劉表說:“對內我沒有對朝廷失責,對外我也沒有違背盟主(袁紹是討伐董卓的盟主),這才是當今天下的達義之道。”

劉表已經面臨著四面受敵的困境,就不想再與朝廷為敵。這可以認為是懦弱,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策略。

其次,盡力維系外部聯盟的存在。

當時,一同與李傕、郭祀進攻長安的驃騎將軍張濟,從關中出走南陽,因糧食缺乏而攻打穰城,被流矢射死,其侄子張繡率領軍隊退守穰城。荊州官吏向劉表祝賀,但劉表卻說:“張濟因窮途末路而來,我作為主人卻如此無禮,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接受吊唁而不接受祝賀。”

盡管劉表此舉非常虛偽,但也看出他的韜略。劉表派人招誘張濟余部,他們聞訊都很高興,紛紛服從劉表。賈詡勸說張繡屯兵宛城與劉表聯合,幾次打敗曹操南征,成為劉表北方的藩屬勢力,抵抗曹操。

建安六年(201年),劉表派遣步騎萬人攻占西鄂。同年劉備前來投奔,劉表相待很厚,但卻沒有重用劉備,派遣劉備屯兵新野,作為北藩,防御曹操。

劉表作為頗具實力的一方諸侯,謀士方面有蒯良、蒯越、韓嵩、鄧羲等,戰將方面有黃祖、黃忠、甘寧、魏延、蔡瑁等等,同時也是具有野心的。劉表就曾經郊祭天地,被舉報有稱帝之心。

但身處四戰之地,都是如狼似虎的對手,劉表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東征西討,南征北戰。集中精力發展內部經濟,積蓄實力,靜待天下之變,也不失為高明的策略。

一般認為,劉表有兩次決定命運的時機,都沒有采取行動,似乎是失去了戰略機遇。

一次是官渡之戰,袁紹與曹操對峙,這是進攻許都的最好時機之一,由于南四郡反叛而放棄。但試想一下,如果劉表聯合袁紹滅掉了曹操,接下來劉表就會直接面對袁紹。劉表面對已經戰勝了曹操的袁紹,有幾成把握呢?倒不如坐觀其成敗,畢竟曹操的實力還相對弱小。如果南四郡再不在手里,僅僅依靠襄陽、南郡的實力,如何跟袁紹抗衡?

劉表此時的決策,也并非完全錯誤。

另一次機會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遠征烏丸,劉備勸說劉表起兵襲擊許都,劉表沒有采納。之后,劉表也對劉備表示遺憾,后悔沒有采納其建議。

但也試想一下,劉備的話靠譜嗎?袁紹不就是因為劉備戰敗投靠,增強了戰勝曹操的信心嗎?最后如何哪?

如果劉表進攻許都,一時難以攻下,曹操必定回援,江東孫權趁機抄其后路,聯合曹操就把劉表給滅了。

當局者未必就一定迷惑,事后諸葛亮再明白也沒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還沒有交戰,劉表因病去世。如果不是出現這一狀況,交戰的結果未必如何。

從后期情況來看,孫權接受魯肅的建議,出使荊州,意欲聯合對抗曹操。如果劉表在世,孫劉聯盟也可能提前達成,那就是劉表與孫權聯盟共同對抗曹操。即便劉表在襄陽與曹操交戰失利,退守南郡,或許也會有類似赤壁之戰的結果產生。

無論如何,劉表的勢力還是比劉備強大很多。

由此看來,劉表一再與曹操妥協,是有實力不足的因素,有四面受敵的顧慮,當然與劉表的性格也有關系。最終還是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能夠與曹操一決雄雌,實為憾事。

劉表被后世詬病最大的因素還在于繼承人的問題上,犯下了致命的錯誤。由于溺愛次子劉琮而疏遠長子劉琦,導致兄弟不和,被曹操趁隙,苦心經營的基業一夜之間拱手讓人。

對劉表的評價,跟袁紹一樣,幾乎都是生性多疑,善謀寡斷。試想一下,跟張繡、賈詡及后來的劉備結盟,不多長個心眼能行嗎?

歷史是有偶然性的,但習慣于以成敗論英雄。其實,任何一個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劉表也如此。碰到曹操這樣的對手,上天都在幫他,別人就失去很多機會,劉表難以有更大的作為,也在情理之中。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只身收服荊州還是有點厲害的,而且還能善始善終的,也是個人物。

  2. 劉表只身得到荊州,縱觀歷史,能有此成就的,也就光武帝只身河北而得到河北了。。。但可惜就是確實是年齡問題

  3. 魏延不是劉表的部將,而是劉備的人

  4. 早期依靠宗族勢力平定地方豪強,這招很妙。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后期宗族勢力坐大,很多決策也是仰人鼻息,宗族勢力不肯出力劉表也很無奈

  5. 劉表依靠皇室宗親身份,聯合荊州地方豪族,穩住了荊州局面,荊州成為了想對安定的州之一,這是劉表的格局和能力所在。但是軍政大權基本控制在蔡氏一族手里,劉表外部沒有強援,內部沒有調動軍隊的絕對權利,荊州南部四郡有事沒事來個造反,劉表自顧不暇,能守住荊州已經是劉表的極限了。

  6. 溺愛幼子是沒法子的結果,從心情和倫理上他要讓長子上位;但是荊州的實權都是掌握在蔡氏等地方豪族手上,他們必定只會扶持劉琮。本來引進劉備來增加長子勢力壓制劉琮派勢力,做個平衡,結果發現劉備非人下人,劉琦是無法掌握他的,又要提防…最后兩派鬧的雞飛狗跳,劉備跳河跑路,劉琦領軍外出避禍,明顯劉琮派以尾大不掉,cc也是看準這個時機,出兵荊州,加上老天給力讓劉表一命嗚呼了….

  7. 主要是年紀大了,中年只身入荊州,周圍都是豪強世家,土匪外族,短短數年就使的荊州政通人和,縱觀古今有這本事的人也沒幾個。后面年紀大了,身體跟不上,要是年輕二三十年,未必不能爭雄天下[捂臉]

  8. 劉表如果年前二三十歲進荊州,可能會有點進取心,年紀大了,心態也會變老的。曹操也是一樣的,打下荊州后,也是因為年紀也大了,想盡快統一,馬上又去打江東,結果兵敗失去有生之年統一的機會。如果他緩上幾年,把水軍練好再去打江東的話,贏的機會大得duo q

  9. 劉表不是劉焉的兒子嗎

  10. 劉表只是和平時期的能臣,卻不是爭霸天下的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