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
孔融一家不但讓梨,還讓生的希望。
名士張儉得罪宦官成為一名逃犯,被孔家收留后被查到。孔褒、孔融、還有他們的母親爭著說是自己收留逃犯,其目的是為了將罪責全攬到自己的身上,希望對方能免罪,獲得生的希望。最后兄長孔褒被定罪。
在我們眼中是因為孔融讓梨而名揚天下,實際上在東漢讓孔融名揚天下的是這一次讓“生”。
事實上孔家的家教都很好,他的一對兒女在孔融被抓之后,有人勸他們逃走,結果他們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很淡定地赴死,要知道此時這對兒女年齡不足十歲,當時大家都被感動落淚。
孔融為什么會被殺?
這個說起來比較長,知常容盡量簡單地說,董卓專權時,孔融與之爭論而得罪董卓。因為孔融是孔子的后代,天下名士,董卓當時也不好直接殺了,把他弄到北海任相。北海這個地方黃巾軍鬧得最厲害的地方,顯然董卓將借黃巾軍的手收拾他。
后來北海被袁紹的長子袁譚搶了,他就跑到許昌,擔任將作大匠。此時大權都在曹操手中。
曹操一開始還是忠于漢室,隨著時間推移,不臣之心就日漸顯露,孔融與曹操鬧過很多次矛盾,曹操都忍了,不過當孔融提出這個建議時,曹操就忍不住了。
他提議按古時京師的體制,千里以內,不得封建諸侯,這條建議是針對曹操不臣之心來的。因為按這樣的說法,曹操以后想封建只能去劉備、孫權、馬超等人占據的地盤去了,這等于是虛封。
這種封建方式嚴重損害曹操的利益,因為曹操是想采用漸進式代漢。萬一孔融這個觀點被采納,后果很嚴重。
曹操就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去誣陷孔融,最后孔融被殺的罪名是“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你覺得孔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嗎?
這只不過是曹操殺掉孔融的借口而已。
周處除三害
周處是吳國將領周魴的兒子,周魴當年為了引誘魏國名將曹休上當,假裝向曹休投降,而且還斷發以示。最后曹休上當中計,石亭一戰吳國大勝。曹休此戰后不久因背上毒瘡發作而去世,周魴因為此戰而被封爵關內侯。
吳國將領的二代橫行不法的情況是挺多的,比如周瑜的兒子、潘璋的兒子等等都是橫行不法被處理了。
石亭之戰是陸遜指揮的,陸機是陸遜之孫,因為陸遜與周魴有交集,所以周處去找陸機也是正常現象。
周處在陸家兄弟的點拔下醒悟了,不再橫行鄉里,改為讀書,后任吳國的無難督。
三國歸晉之后,周處也成了晉朝的官員,擔任過新平太守、廣漢太守等等,為官有方受到百姓愛戴。
周處因功升任御史中丞,因為太過于正直,得罪朝中重臣。朝中重臣說周處是名將的兒子,作戰肯定也很厲害。就這樣周處被納入夏侯駿部下,征討西北氐、羌等部。
實際上就是想利用戰場將周處弄死。
當時對方七萬人,夏侯駿讓周處帶著五千人出擊,周處說“軍無后繼,必至覆敗,雖在亡身,為國取恥”。言下之意就是我敗了沒事,但這樣會讓國家蒙羞。夏侯駿強行讓其出戰,最后周處以五千人殺死對方一萬多人,彈盡糧絕之時,他知道自己必死,作詩示志:
去去世事已,
策馬 觀西戎。
藜藿甘粱黍,
期之克令終。
最后從容力戰而死,夏侯駿等人就看著而不發援軍。夏侯駿是三國名將夏侯淵的孫子。
周處還著有《默語》30篇及 《吳書》、《風土記》,前2部已經散失,《風土記》應該還能看到。少時橫行不法,長大之后文武全才而且正直,這是典型的浪子回頭金不換。
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從小就聰明,七歲就能通讀《左氏春秋》。因為父親為官,他跟上層官員有接觸,也有名聲,20歲就高中進士,所以司馬光就是一個神童型的人物。司馬池死后,擔任過副宰相的龐籍將司馬光當作親兒子一樣培養。有龐籍的助力,他的人生路并沒有因為父親的去世而跌落,依舊很順利。
事實上司馬池的人生路也是很順的,深得宋仁宗的信任,死后被封為溫國公。
在為官的過程中,司馬光與王安石、石楊休、包拯結下深厚的友誼,后來因為參知政事歐陽修極力向宋神宗推薦,說司馬光“德性淳正,學術通明”,宋神宗任司馬光為翰林學士。
宋神宗繼位之后,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原來這幫關系挺不錯的人因為意見不和分道了。
司馬光主要與王安石的意見不合,后來干脆就不干了,求任職西京留司御史臺,自己退居洛陽,絕口不論政事,修撰《資治通鑒》。一干就是十幾年。
宋神宗死后,當時主政的太后將司馬光召回,他就將王安石的變法給廢了,將受到王安石打壓的劉摯、范純仁、李常、蘇軾、蘇轍等人弄了回來。
自己也正式拜為宰相,此時他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
1086年,司馬光去世,獲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宋哲宗賜碑名為“忠清粹德”。京城老百姓都自發去祭奠,風光一時無二。不到十年,章惇為相,認為司馬光的做法不對,最后宋哲宗下詔削除司馬光的贈謚,毀壞所賜碑。后來繼續對死后的司馬光進行打壓,直到南宋才恢復全部地位。
從這里可以看出宋代黨爭之厲害,連死人都不放過。
無都督?多校下稿再發[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