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什么要在洛陽建都,而不在西安?

李世民才人,做李治皇后,咋說咋別扭!

當時,李淵的幾個弟弟還在,李世民的同輩人更多,這些人多在長安。武則天承受的精神壓力不算小。

以殘忍手段制裁了王皇后與蕭淑妃后, 經常做噩夢。

從個人情況看。武則天真是不愿在長安多呆。

從自己攫取權利上講,她希望擺脫李唐老臣,培植自己新人。李治683年十二月在洛陽駕崩后,武則天便在洛陽大顯身手。

但她很聰明,只是說洛陽是神都,長安依然是京師。終武則天獨立統治的二十一年(684——705),長安,一直是京師,國家首都。都在長安,對于控制西域有極為重要作用。

即使如此,武則天由于個人喜好,把行政辦公中心放在洛陽,對于吐蕃的不斷坐大,進而失去對絲綢之路控制,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不可饒恕的是,她為了自己利益,無辜誅殺或貶謫了大批忠于唐廷的軍事將領例如程務挺,裴行儉及王皇后親屬王方翼等等,這對穩定邊疆極為不利。后來的東突厥就不承認她的統治的合法性。

如果她再明顯降低京師長安地位,情況可能更差。

歷史證明:如果長安,與洛陽分兩個軍事集團,長安總是壓著洛陽。征服洛陽是秦始皇東出運兵取勝重要標志 。也是李世民)最終選擇發動玄武門之變,而沒有選擇去洛陽任職的歷史考慮。

五王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李顯回京師執政。中唐以后,東都一直有留守。成為高級官員躲避政治斗爭,頤享天年的修養勝地。白居易最具代表性。

雖然,北宋將洛陽作為西京,政治地位高于長安,但洛陽并沒有得到多少好處。而在抗擊西夏與金朝時,長安發揮作用大于洛陽。洛陽往往會輕易易手,而長安,就沒那么容易了。比如八年抗戰。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大陸人歷來都是不管外敵如何,先防止內敵,有沒有內敵,都要樹內放,所以歷代封建朝代都是如此

  2. 洛陽畢竟是陪都,那個朝代皇帝是葬在陪都的

  3. 也不看看她葬在哪兒?會葬在陪都嗎,不可能的

  4. 西邊起家的政權不掛靠洛陽,正史不認。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內,天地之所合,陰陽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故漢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自古皇王,何嘗不留意,所不都者蓋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庫,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

  5. 長安太靠西,對每個帝王自身安全不安全,所以每個帝王都想在洛陽,因洛陽地處中心,對全國都有好處

  6. 臨時辦公地點,首都還在長安,就象清朝時期的承德一樣,既沒建都,也沒遷都,洛陽只是臨時行宮而已,是為了避免關隴集團的干擾而已。

  7. 洛陽,歷史上的改革之都,但凡除舊布新,洛陽必是上選,周公營洛,光武中興,孝文帝遷都漢化,隋煬帝東遷,武皇施政,必居洛陽!

  8. 但是李建成也不希望李世民去洛陽

  9. 那么問題來了,武則天為何會葬在陜西而不是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