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對待太子問題,為何朱元璋和康熙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朱元璋和康熙都是皇帝,但是他們在對待太子的問題上,是截然不同的做法。

朱元璋對太子朱標非常信任,他讓朝中最重要的文武大臣,都去輔佐太子朱標,讓他們當朱標的老師。要知道,大臣們交接東宮,歷來是很忌諱的。但是朱元璋一點也不忌諱,反而巴不得朝中的大臣們,盡早的和朱標取得聯系。不僅如此,他還多次提早把宮中的大事情托付給朱標,讓朱標去處理,顯示出一副想要盡早傳位給朱標,提拔朱標當皇帝的心思。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朱標,確實是一點都不設防的。

康熙則完全不同。康熙雖然在很早的時候,就把胤礽立為太子。但是他一直提防著胤礽,害怕胤礽奪取了他的皇位。他曾經兩次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說白了。之所以要廢胤礽,其實就是因為胤礽想要染指權力,提早上位。這使得康熙非常擔心,所以要把他踢下去。而且康熙不僅僅是提防胤礽這一個兒子,其他兒子,他也很提防,當他第一次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的時候,他讓大臣們選一個合適的人起來,當繼承人。大臣們當時一致推薦八王子胤禩。這個推薦讓康熙極為擔心,因為他看出,胤禩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所以,他不但沒有傳位給胤禩,而且還對胤禩一頓臭罵,并取消了胤禩繼承皇位的資格。

(朱元璋)

那么,同樣是皇帝,為什么在對待接班人的問題上,有這么大的區別呢?這不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情嗎?作為皇帝,究竟應該極力培養太子,還是應該提防太子奪取自己的皇位呢?

其實,朱元璋和康熙對待接班人的不同態度,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兩人的做法并不矛盾,而且是恰如其分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他們各自的處境不一樣,面對的矛盾不一樣。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對于他來說,他最擔心的,是自己的江山能不能夠在他們老朱家里延續下去?因為,畢竟他的那幫兄弟出生入死,幫助他一同獲得了天下。那些兄弟都是從刀口上舔血走過來的,他們覺得自己的功勞,是非常大的。對于朱元璋當皇帝,而他們當大臣這件事,心里是不太服氣的。如果朱元璋對他們很好,他們也許也不會什么,但是一旦他們感覺朱元璋對他們不好,有點針對他們。他們心里可能就會不服氣,說不定就會反抗,說不定就會造反,就會奪取他的江山。

(朱允炆)

朱元璋如果活著,那些大臣們心中雖然可能有不滿,可能有不軌之心,但是礙于朱元璋的存在,他們也不敢怎么樣?但是一旦朱元璋去世以后,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他的兒子們在打江山的過程中,并沒有建立什么功勞,也并沒有建立什么威望,那些老臣們更加不會把朱元璋的兒子們看在眼里。

所以朱元璋急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建立兒子們的威望。只要兒子們有了威望,那些大臣們就會聽從他兒子的。因此,朱元璋才會把朝中的文武大臣都送給他的兒子朱標,讓文武大臣都成為朱標的親信。

后來,朱標過早去世,朱元璋把朱允炆提拔起來。那時候,朱允炆太小,朱元璋不可能采用他培養朱標的模式,培養朱允炆。因為已經來不及了,培養不起來了。所以,他才會殺掉藍玉等有功大臣,拔除危險,以此來確保朝廷穩定。

(康熙)

康熙皇帝情況大不一樣。康熙當皇帝的時候,江山已經非常穩固。作為政治勢力來說,朝中大臣根本就不是皇族的對手,他們只是皇族的依附對象。因此。那時候的主要矛盾,就變成了皇族內部的矛盾。而所有皇族之間的矛盾中,最大的矛盾。就是皇帝與太子之間的矛盾。皇帝是掌權者,太子是潛力股,皇帝雖然是掌權者,但是他由于年紀大了,隨時都可能去世。太子雖然是潛力股,但是他會是將來的皇帝。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大臣都會權衡,究竟應該倚靠皇帝,還是倚靠太子呢?

當康熙皇帝覺得大臣們已經拋棄了她,倚靠太子的時候,康熙皇帝必然會非常擔心,所以才會在立太子的問題上非常謹慎,并且猶豫不決。她想要確立太子,但是,又怕太子掌權,從而奪取了他的權力。所以,他兩次把胤礽立起來,最終又把他給廢了。而且直到去世,他都沒有再立太子。這都是康熙皇帝心里猶豫不決的情況造成的。

總之,朱元璋和康熙之間,因為所處的時期不同,所面臨的主要矛盾不一樣,因此,他們在對待太子的態度上,也是不一樣的。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等)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