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回答一下。
我個人是覺得應該有4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書寫材質的原因。
咱們大陸漢字最早現在說是寫在甲骨文上面的。甲骨文就是一些烏龜的殼了,或者是其他動物的殼,都是非常堅硬的。材質非常堅硬,書寫就非常費時費力。寫一個字就得半天出很多汗。這樣的話就得盡量少寫一點。要不然會很累的。
同樣的道理,古代人除了把文字寫在龜骨上面之外。其他的材質至少還有下面這些。石頭。青銅器。竹簡木片。絲帛。等等。以上所提到的這些材質,大家仔細看。要么都是非常堅硬的,要么都不是普通常見的東西。也就是說,那些用來寫文字的原材料本身,他們所獲得的費用是很昂貴的,普通人根本用不起。只有權貴階層才有可能使用的。數量也非常有限。這樣綜合起來。就不可能像我們現在這樣。沒有限制的隨便輸入文字。
一方面書寫非常困難,另一方面書寫材料非常昂貴。這就決定了,要言簡意賅來表達意思,而不是長篇累牘,啰里啰嗦的來寫文章。
第二點,古代可用的文字數量也是很有限的。
文字或者是語言都是在不斷向前發展的,最開始的時候。古人造字他一個,兩個,十個百個,這樣慢慢造出來。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為什么漢字一個字有很多種讀音。同時又有很多種意思。就是多音多義字。
第三點。時代的發展。
這一點其實可以跟第二點結合起來說。最開始的時候,文字數量非常有限。對當時的人來說,他們理解不算是困難。但是,隨著時代不斷向前發展。語言在使用過程當中至少會出現下面兩種情況:
新的詞不斷的被造出來。一個新的詞背照出來之后。咱們可以結合現在我們遇到的情況就很清楚。現在我們經常也會有一些詞被造出來。尤其是網路用詞。或者通俗點說,那些梗。這些新造出來的網路用詞。即使到了我們現在。他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馬上理解了。需要一個傳播和接受的過程。
另外一點,語言在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就產生了書面語和口語的區別。很簡單。口語肯定是比較容易懂的。而書面語肯定是比較難的。現在我們所能讀到的古代人所寫的文章。絕大多數都是用書面語寫的。
嗯。書面語他不僅要講究文學性,藝術性,還有思維邏輯的問題在里面。所以如果不是專業的人去讀古人的文章。就會覺得很隔閡。
第四點。專業和業余的問題。
這一點其實也是接著上面那一點來說的。現在我們很多人在讀古文的時候覺得會很難。這是因為,我們現在所用的語言和古人的語言,相差的太多太遠了。
而我們在平時生活當中使用的時候又不多。任何一件東西,只要你用得少了,久而久之你就會生疏,就會陌生。就會覺得完全不懂。這就是隔行如隔山。
相反,如果你是語言專業或者是文學專業的,或者是歷史專業的。就是那中跟古代歷史文學接觸。相對緊密的專業。那這一部分人來讀古文。肯定是比其他專業的讀者要覺得容易很多。
這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很難。但是因為難才好玩,才有挑戰性。
樓下已經有朋友說了。其實咱們在讀四大名著的時候還是很容易讀懂的。甚至在讀一些唐宋的文章的時候也并不覺得有多難。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朝代離咱們現在還算是比較近的。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我們在中學教育階段。都是學過的。都很熟悉。
所以說,不僅僅是古代漢語的問題。任何一門學科,只要我們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都會有所得的。
最后給大家安利一本好東西。這本書叫故宮日歷。日歷嘛,就是一頁一頁的。每一頁都是有關咱們大陸傳統文化的精華。
每天堅持學習一點點,這樣一年堅持下來。我相信你的古文會進步極大,個人修養會提高極多。
2021年的已經出版,從明年開始就認真學習古代精彩文化吧。大家可以到我的主頁查看或自行搜索了解。謝謝大家。
甲骨文,先描上,后刻在上面,竹簡也是刻,因太耗費工時,故創造出文言文。文言文是種文體,區別于口語。文言文適用于文字記載功能。
終于有個細致的回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