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為什么會用“云想衣裳花想容”來形容楊玉環?

題主歷史很好,這詩是形容楊玉環而不是形容楊貴妃的,因為那時她還是”太真娘子”,而夸贊楊玉環主要是為了討好唐玄宗。不過,這詩也可能是李白以自己心中某個美人為原型而作的。至于為什么這樣說,我將從全詩鑒賞和創作背景來好好帶大家分析一下。

清平調(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一共作了三首七言樂府《清平調》,尤以其一最為出名,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流傳度最廣,幾乎成為了形容美女的固定詩行,此篇以雍容華貴的牡丹花襯托楊玉環,同時又將她比作仙女,極力贊美其傾城傾國的美貌。全詩大意有兩個翻譯版本,分別如下:

(1)見到云就聯想到她華艷的衣裳,見到花就聯想到她艷麗的容貌;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2)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白云也想擁有你的衣裳、牡丹花也想擁有你的容顏。春風駘蕩,輕拂欄桿,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臺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我們可以看到,兩個譯本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的釋義上,一說是”聯想,想象“之意,又解為”希望,惦記“之意,做此解時為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楊玉環的美艷動人。而這個”想”字的妙用,也為歷代文人稱贊,如:《唐詩絕句類選》:蔣仲舒曰:”想”、”想”,妙,難以形容也。次句下得陡然,令人不知。《李杜二家詩鈔評林》:”想”字妙,得恍惚之致。《唐詩箋注》:此首詠太真,著二”想”字妙。次句人接不出,卻映花說,是”想”之魂。”春風拂檻”想其綽約,”露華濃”想其芳艷,脫胎烘染,化工筆也。

創作背景

要想知道李白為什么用”云想衣裳花想容”來形容楊玉環,就必須從詩的創作背景來談。

唐玄宗天寶元年時,頒求賢詔,向天下網羅賢才,而受家世背景影響不能參加科舉入仕的李白,把握住了這次寶貴的機會,成功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供職于翰林。別看李白以瀟灑風流著稱,可文人都有“學而優則仕”的心理,想把自己的文采轉化為政治資本,實現輔佐帝王、安定天下的政治理想,所以李白當然也不例外。

據李睿撰寫的《松窗錄》記載,天寶三年(744年)初,唐玄宗與楊玉環在興慶宮的沉香亭前賞牡丹,一時興致來了,想聽歌賞舞。但李龜年(當紅樂師)會的曲子玄宗都聽膩了,于是他說“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然后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進新樂詞《清平調詞》三章獻上。

李白這時候正喝得酩酊大醉,李龜年急的一杯冷水潑得李白半醉半醒,這時李白大筆一揮,三章《清平調》即刻作好。李龜年又快馬加鞭將它呈到唐玄宗面前,玄宗即命梨園弟子絲竹伴奏,李龜年當場而歌,”太真妃持玻璃七寶盞,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歌意甚厚”,楊玉環高興地喝著葡萄酒,還親自領唱。唐玄宗也吹著笛子給楊玉環伴奏,且自此后更加賞識李白了,有文為證“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諸學士。(《松窗錄》)”。只不過,這個”賞識”也不太看得出來,因為馬上李白就辭職了,而唐玄宗卻不加挽留的就”賜金放還”了。

通過這一段背景知識的補充,我們能得到兩個資訊:(1)唐玄宗很寵愛楊玉環,在未冊封的情況下,就稱其為”妃”,這很顯然是不合禮制的(當然,這個”愛妃”來的本來就難以啟齒)。(2)李白作詩時,還沒見過楊玉環,但寫出的詩卻得到了楊玉環本人在內的一致好評。這兩點綜合起來可以說明一點,而這一點也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么李白如此大費文墨贊美楊玉環,那就是:李白在討好唐玄宗,他想通過巴結皇帝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那有人不禁要問,李白不是已經供職翰林了嗎?他還想做多大官呢?其實,那時李白只是個翰林待詔,當時翰林職位分兩類:一類是翰林學士,負責起草詔書等事宜,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另一類是由雜流組成的翰林待詔,比如:會畫畫的叫”畫待詔”,會算命的叫”方術待詔”會下棋的叫”棋待詔”,而李白就是”詩待詔“說白了就是天子弄臣,陪皇帝玩兒的。

可是,李白是抱著“濟蒼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才進入翰林院的,于是,他為了實現自己胸中的抱負,甘愿作“語語濃艷,字字葩流”的詩來夸贊皇帝的寵妃,哪怕對她從未謀面,李白依然憑借自己高湛的詩歌技藝,仍然作出了想象中美人的風姿。所以我說,這籠統又華麗的詩句可以是形容楊玉環,也可以是形容李白心中任何一個美人,反正任誰套用都不會錯。更夸張的是,李白在第二首詩中,甚至亂拍皇帝馬屁,把楊玉環這樣一個尚未有任何品階的娘子與前朝皇后作比,哄得兩人都開心不已。

只可惜,李白的詩作得越好,唐玄宗越不會重用他。因為唐玄宗對李白的欣賞的是基于他的文學才華,當他是文學侍從而已,而非把他當成一個大臣,更不要說拿他當政治家來對待了。結果就是,李白奉旨作詩贏得一片掌聲,唯獨對自己的仕途沒有任何幫助,他始終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崇高理想。天寶三年(744年)3月,李白憤然上疏,請求還山。玄宗并未挽留,而是順水推舟,賜金放還,李白渴望已久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

再回想當時,那個雖然早已名滿天下,卻因為將要得到唐玄宗的召見而狂喜大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那個已42歲不惑之年,卻依然像孩子一樣狂放不羈、傲視他人的李白;那個以為此去將大有作為,可以為天下蒼生振臂一呼的李白。就越發能夠理解他的處境、明白他的不易,奉旨作詩不為自己,為的只是一份”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與抱負!(一往文學作者:盛夏)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應當是云沒有她的膚白,想要衣服遮擋,鮮花也想要她的容貌

  2. 白居易的長恨歌,不錯

  3. …《貓妖傳》電影里描寫的太美了 李白做詩那段演的真好

  4. 我的理解是,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是楊玉環穿的衣服象云彩一樣飄飄欲仙,楊玉環的臉象花一樣美。第二句春風拂檻露華濃,春風拂檻并不見的是春天,而是一句過度句子,關鍵是露花濃,這是全詩的經典句,想想,當楊玉環從門口走出時,春風一吹,美麗的衣裳都飄起來了,當時(唐朝盛行)穿的都是低胸衣,這時就露出了雪白的脖子和勾乳。呵呵呵

  5. 楊玉環不是楊貴妃嗎??一個人的身份和名字就不是同一個人了嗎?什么邏輯?

  6. 我的理解與大多數網路翻譯(以及樓主的翻譯)有所不同;\n前兩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是一個倒置句,即“春風拂檻露華濃”應為第一句,這一句敘述了楊玉環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她在宮里某處出現的時候,春風正吹過宮內的欄桿,清晨的露水密集,顯得花草更有濃郁的美色”\n第二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我的理解也與大多數的翻譯不一樣,這里“云想衣裳”中的“衣”為動詞,我理解應該翻譯為:“云見到她,都想穿上好看的霓裳”,“花想容”中的“容”也是動詞(參考:女為悅己者容),即:“花兒見到她也想好好打扮一番”,用云和花的自慚形穢來襯托楊玉環之美。\n第三句“若非群玉山頭見”,與第四句“會向瑤臺月下逢”為對仗句,這兩句意思差不多“群玉山頭”對仗“瑤臺月下”(這兩處均為西王母居住的地方);我理解的釋義應該是“楊玉環這樣的美人,如果不能在玉山頂上能見到,那也只能在月下的瑤池邊上才能得見”\n所以,整首詩的翻譯(我個人理解)應該是:\n楊玉環出現的時候,春風剛好拂過宮院中的欄桿,早晨的露珠將花花草草映襯的格外濃郁;而天空的云地上的花見到她,都自慚形穢,想要穿上美麗的衣裳,精心打扮一下才好;這樣美麗的女子,如果不是在西王母的玉山之巔上出現,那也只能在月下的瑤池邊才能與之相逢了。

  7. 總感覺是暗戀楊玉環

  8. 我理解的是云想成為她的衣裳,花想來裝飾她的容顏,這樣更能趁出楊貴妃的美,云和花只是用來裝飾她的,還是愿望而已。

  9. 我覺得第一句的解釋是,云都想要楊的衣服,花都想要她的容貌,這樣更能突出楊玉環的美,而不是見到云和花才想到她的容貌

  10. 然而李白并無政治才能,實話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