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形象深入人心,已經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智慧的象征。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能掐會算,呼風喚雨用兵如神,其最有名的戰術非火攻莫屬。
初出茅廬的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得鬼神皆驚。
第一把火:火燒博望坡。諸葛亮面對氣勢如虹的魏國軍隊毫無懼色,引入狹地點起第一把火。
瞬時硝煙四起,只燒得夏侯惇死傷慘重大敗而歸逃,此一把火樹立了諸葛亮的威望。
第二把火:火燒新野。諸葛亮命士兵月黑風高燒三放一,只燒得曹仁抱頭鼠竄,此二把火讓劉備轉危為安。
諸葛亮第三把火:火燒赤壁。諸葛亮巧借東風火燒連營,燒得曹操割須棄袍狼狽逃竄,這把火奠定了蜀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
而后諸葛亮又放了第四把火:火燒藤甲兵。藤甲兵刀槍不入,但是諸葛亮一把火下去灰飛煙滅。因此穩定了后方,奠定了蜀國基業,為北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諸葛亮的前四把火一把比一把燒得旺,一把比一把燒的絕。
終于到了第五把火:火燒上方谷。面對一生的宿敵,諸葛亮決定利用千載難逢的機會干掉司馬懿父子,為北伐掃平障礙,畢其功于一役。
諸葛與司馬“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二人斗智斗勇。
司馬懿想利用釜底抽薪截取蜀國軍糧,以此逼退諸葛亮。
諸葛亮來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畢竟司馬懿在謀略上輸孔明半招,司馬以為得計,殊不知被諸葛亮牽著鼻子進入了上方谷。
上方谷地形特殊,因其形狀口小肚大如葫蘆,故又稱葫蘆谷,位于陜西省眉縣境內。
當年司馬懿父子果然中計,率魏兵進入了上方谷內。
此時諸葛亮及時切斷了谷口,馬上命士兵點燃預先埋置的炸藥和火種。頓時上方谷火光沖天,司馬懿大驚失色道:“吾中了諸葛山人的計,命休矣!”
就在司馬父子抱頭痛哭絕望的時候,突然上方谷下起了傾盆大雨,大火很快被澆滅,司馬父子逃出了生天。
這場景讓諸葛亮始料未及,到嘴的鴨子飛了,瞬時驚得目瞪口呆,面對遠去的司馬父子,緩過神來的諸葛亮仰天長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然后制止了魏延率兵追擊司馬懿的行動。
這就令人奇怪了,諸葛亮善于火攻算無遺策,為何在關鍵的一戰掉鏈子了?
這里面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天意難為”之說。
講真這種說法其實是作者羅貫中為諸葛亮找下臺階自圓其說,意思是諸葛亮失算乃天意。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諸葛亮并沒有干掉司馬懿,上方谷之戰也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故事。
真實歷史上司馬懿為兒孫統一三國“以晉代魏”打下了基礎。羅貫中不可能改變和歪曲歷史,因此把諸葛亮的失算看作是天意難為。
三國演義的主旨是“揚劉抑曹”,羅貫中為諸葛亮開脫道:可惜蒼天助曹不助漢”。
羅貫中設計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司馬懿逃出生天,同時擊垮了諸葛亮的自信心,從而致使他隕落五丈原。
這種情節的設計看上去天衣無縫。
另外,如果司馬懿父子在上方谷被諸葛亮燒死了,那么后面誰來統一三國呢?
羅貫中為諸葛亮找了一個“人算不如天算”的理由,這樣既保住了諸葛亮的光輝形象,又保持了司馬懿活下來的事實,說實話也夠難為羅貫中的。
諸葛亮失算的第二個原因是:雖然諸葛亮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他對自然科學不甚精通。
上方谷特殊的地形造成了大雨驟至的局面。
前面咱也說了,上方谷地形口小肚大,這時諸葛亮命令士兵點燃了預埋的炸藥和火種,瞬時間火光沖天。
此時谷中的空氣被烈焰灼燒,空氣變輕上升,熱空氣跑到了上方谷的上空,這時四周的潮濕空氣就會迅速補充進來。
冷空氣和熱空氣相遇就會形成雨滴,當雨滴越聚越多的時候,就形成了傾盆大雨。在國小課本上我們就學過這樣的知識。
諸葛亮事前沒有想到這一點,也許他根本就不懂這些知識,畢竟過去科學知識匱乏,諸葛亮是一個軍事家,他不是自然科學家,他不懂也在情理之中,上方谷失算也就不足為奇了。
文/秉燭讀春秋
谷口風狂烈煙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候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三放敵酋,有意而為
因為諸葛亮在火燒司馬懿的時候說 天也救不了司馬懿
如果你是說,大火燃燒,周圍的樹木因受熱而使加快蒸騰而產生大量的水汽上升形成水蒸汽,再因水蒸汽遇冷成水滴。這才是物理現象。大火燃燒,只能生成煙,而不是生成火蒸汽。空中沒有遇冷的水蒸汽何以成云成雨呢?
諸葛亮的火殺伐過重,
那么如果雨在晚一點下呢,我總認為是天意難違啊
火燒連營七百里為啥沒下雨,解釋一下
空城計和上方谷都是智者所為,留下對手保護自己
說諸葛亮是軍事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三國演義中寫諸葛亮指揮的戰斗大多是羅貫中虛構的或張冠李戴,如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指揮者都不是諸葛亮而另有其人,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上方谷全是虛構,根本就不存在,劉備多次遠征不帶諸葛亮及三出祁山均無功而返都說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并不出眾。諸葛亮真正出眾的是他的政治智慧(最好體現如出師表中對天下局勢的分析以及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和治國才能,所以,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而非軍事家。
草船借箭的時候,諸葛亮可是精通氣象啊,比天氣預報都準。這回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