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誠去世時,李清照為什么說他“素無分香賣履之意”?分香賣履有什么典故?

據說李清照在閨閣之中,就名動京城,引得太學生趙明誠為她大做相思之夢。

據《瑯娘記》卷中引《外傳》里記載,趙明誠小時候,一日做夢,在夢中朗誦一首詩,醒來只記得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親討教。

他的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吾兒要得一能文詞婦也。”明誠大惑不解。

他父親說:

“‘言與司合’,是‘詞’字,

安上已脫,是‘女’字,

‘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

合起來就是‘詞女之夫’。”

長大后有一年正月,趙明誠與李清照從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節相國寺賞花燈時與李清照相識。

趙明誠早就讀過李清照的詩詞,本已贊賞不已,此時一見,便產生了愛慕之意。

趙明誠回去后,便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的字謎方式,委婉地向父親談及此事。

趙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家去求親。

于是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

婚后,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

他倆是古今人人共同羨慕的恩愛夫妻,神仙眷侶。

這些都可以從李清照本人大量情感深摯纏綿的詞里找到證據。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

然而好事多磨,由于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首先倡議打擊元佑黨人,因而造成了李清照父親李格非的不幸命運,并進而連累李清照。使得李清照不得不與她丈夫分離,只身離京去投奔先行被遣歸的娘家人,夫妻之間也就產生了感情的隔閡。

另外在宋代達官貴人以及文人士大夫有蓄養侍妾與歌妓的風氣。

宋真宗就曾多次鼓勵大臣們應當充分地蓄養歌妓來享受生活,他說:“時和歲豐,中外康富,恨不得與卿等日夕相會。太平難遇,此物助卿等燕集之費。”(沈括《夢溪筆談》卷25)

宰相王曾非常節儉,真宗居然專門派人為他購買侍妾。

李清照與趙明誠特別尊崇的文壇前輩蘇軾,平生并不好色,但蘇軾自己卻蓄養有朝云之類的一群侍妾,而且也不時的攜妓吟詩作畫,甚至攜妓拜見佛門子弟大通禪師,自稱“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詳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七引《冷齋夜話》)。

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趙明誠無論是在太學讀書還是在官府為官,都不可能免俗。納幾個姬妾多半出于娛樂的目的,不過是逢場作戲,他的全部感情與心思還是放在李清照的身上。李清照心里非常明白的,所以也并不介意。

后來趙明誠離開青州后,先后在幾個州郡做官,尤其后來做了萊州知州,已有經濟基礎與政治地位,身邊縈繞著越來越多年輕漂亮的女性。

而李清照雖然才華出眾,氣質優雅,但畢竟已近四十。

趙明誠的心思和感情不免開始慢慢轉移到那些年輕漂亮的侍妾身上。李清照這般聰穎、敏感怎能感受不到。

大家可能還記得李清照曾寫過《鳳凰臺上憶吹簫》這首詞:

《鳳凰臺上憶吹簫》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其實趙明誠重返仕途,前往萊州就任知府時,完全可以攜帶家眷一同前去,而他沒有帶李清照一同前往,李清照想跟丈夫一起走,可丈夫并沒有帶她一起走。李清照這時已經感到了婚姻的危機。所以她在詞的最后寫到“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首詞中她還用了兩個典故:

“煙鎖秦樓”:是《列仙傳拾遺》上說的蕭史弄玉的故事。

“武陵人遠”:是個離別后有外遇的典故,是說劉義慶《幽明錄》所載劉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藥遇仙女并與之嬅和故事。

通過了解這兩個典故,可以猜測出李清照寫這首詞不只是送別和相思這么簡單,她是擔心丈夫有外遇:

“難道丈夫真如那兩個采藥人一樣,進入深山,與仙女相會去了!丈夫與那些漂亮的侍妾乘著鳳凰雙宿雙飛,卻把自己留在這孤獨冷清的房間里!”

另外,李清照還有一處愁,就是不曾生育過。古語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在古代,一個不能生育男孩甚至根本不能生育的妻子,在家中幾乎是沒有什么地位的,而且最終也會喪失丈夫的關愛以及對家庭財產的繼承權。

南宋人洪適撰寫的金石文字著作《隸釋》中。其中談到趙明誠身后之事的時候,說到“趙君無嗣”,即趙明誠沒有后代。

趙明誠是有侍妾的,但也都未有生養,可見這“不孕不育”的責任是誰?我想大家一看便知。

但在古代,醫療落后,科學觀念不發達,輿論一般都會將罪責指向為人妻者。

李清照怎能不愁,不痛苦,不難過。

后來宣和三年(西元1121年),趙明誠將李清照從老家青州接出,到任所團聚。

這一年的秋天,李清照離開居住了十幾年之久的青州,風塵仆仆,前去與趙明誠相聚。

多年難得一通音訊的等待,猜疑,使李清照這次起程前去與趙明誠重聚,不禁心事重重,有許許多多的擔憂。

李清照并沒有因為獨自苦度五年的光陰、而今終于等到了重聚的日子而感到喜出望外。

品味李清照前往萊州途中路過昌樂時所作的《蝶戀花》和初到萊州時所作的《感懷》詩,發現李清照依然沒有擺脫愁苦,情緒十分低落。

這種不可明說的愁苦,在《蝶戀花》一詞中表現為對閨中姊妹的思念。為何李清照在趕往和丈夫團聚的路上,想念的不是自己的丈夫,而是想起自己的“姊妹”呢?其中的含義是不言而喻的。

都說小別勝新婚,但李清照到了萊州,并沒有與趙明誠恢復往日那般琴瑟和諧的生活,她在《感懷》詩中流落出對趙明誠整日忙于應酬,卻冷落了自己的不滿情緒。

到了萊州,她的最好的兩個朋友,一個是烏有先生、一個是子虛先生。那么合起來不就是子虛烏有,什么都沒有了嗎?這是何等的孤寂。

是趙明誠忽略了她,還是她不想理趙明誠,不得而知……

西元1129年,49歲的趙明誠病逝了,這年李清照46歲。趙明誠給她留下了南下逃難時攜帶的十五車金石古籍,望著堆積如山的收藏品,李清照百感交集。

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記述趙明誠去世時的情景時寫道:“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

“分香賣履的典故”

出自曹操的遺囑,即《遺令》

原文是:

“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善待之。于臺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帳,朝晡上脯備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

白話文就是:曹操《遺令》中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他們住在銅雀臺(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好好安置他們,在臺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你們要時時登上銅雀臺,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給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無事做,可以學著制作帶子、鞋子賣。

現在多用來形容人死的時候也不忘記自己的妻妾(妻兒)。

李清照在這里用這個典故,正面意義是為了突出他們兩人最終感情如一,趙明誠臨終之際并無牽掛其它女人。他并沒有像曹操那樣將家中的財產、家業交付給其他的侍妾。而是都留給了自己。這不得不說是對她之前憂愁善感的一種釋放。

反面意義卻又正好說明趙明誠生前是有侍妾的。

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趙明誠應該是被李清照的一首詩氣死的吧 金兵南下 趙明誠拋下全城百姓被殺戮慘像 南下逃到烏江邊 李清照寫了千古名詩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覺得李清照是在侮辱自己 含恨而終

  2. 殊無分香賣履之一是這么理解的嗎?我咋覺得李清照是在說他老公死的時候一點也沒有惦記她呢。曹操遺囑是安排妻妾以后的生活,二趙明城是殊無此意啊。這樣和傷一句絕筆而終意思呼應,可能是啥遺言也沒留下的意思。

  3. #月薪萬元—新作者扶植計劃開啟# \n#書中人物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