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地下大裂谷是怎么形成的,與東非大裂谷有什么不同?

2003年5月位于泰安市邱家店鎮東羊樓村,一次偶然的地質塌陷,使人們發現了這個大溶洞,里面蘊藏著神秘的鐘乳石溶洞,形成了6000余米的地下溶洞景觀,讓人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無窮造化。

從上面這張圖片可以看出,泰山地下大裂谷原來是喀斯特地貌,到處是鐘乳石、石筍等,這表明這里是由石灰巖構成的地殼,這與大陸廣西桂林、陽朔等石灰巖地貌類似,不同的是這種地貌在地下隱藏。

大約在2.5億年前的古生代,泰山一帶曾經是淺海沉積環境,形成了具有海相沉積的石灰巖地層,中生代期間,山東位于環太平洋上,大陸發生了一次大規模造山運動,即燕山運動,受其影響,大陸南方及山東半島地區多次發生巖漿侵入活動,形成了由花崗巖構成了基巖海岸,同時也形成一些較高的山脈,如泰山、徂徠等,在造山過程中,山前出現斷裂帶或斷層等地質構造。

山東泰山距離太平洋不遠,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攜帶著大量的暖濕氣團,受泰山、徂徠等山脈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這些雨水順山前流淌,沿著地殼斷裂帶裂隙處下滲,這些石灰巖極容易受大氣中的CO2和雨水的化學侵蝕,形成溶洞,進一步侵蝕,經過上億年的變化,就形成了6000多米長的、非常壯觀的泰山地下大裂谷。

而東非大裂谷是因為處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在板塊的張力作用之下,地殼發生大斷裂,從而形成裂谷。在地殼活動時期,由于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產生巨大的張力,地殼不斷地抬升,地殼斷裂不斷產生,地下熔巖向上涌出,漸漸形成的了高大的熔巖高原,也有很多火山噴出,如乞力馬扎羅火山。地表斷陷處,形成一系列的串珠狀湖泊,如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爾伯特湖等,斷裂的下陷地帶形成了總長6400千米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目前一直處于活躍狀態,我們形象地稱之為“地球上的傷疤”,未來兩個板塊不斷受拉伸張力作用,還會誕生新的大洋,有人稱之為“新大洋的胚胎”。

東非大裂谷規模非常大,是兩個板塊之間的拉張作用形成的,而泰山大裂谷是由于地殼運動而形成的斷裂地質構造,進一步在外力作用下侵蝕形成的,兩者有很大的區別。從長遠來看,東非大裂谷一直處于活躍狀態,還在進一步地發展,而泰山大裂谷比較穩定,裂谷內也沒有火山噴出、熔巖活動,只是喀斯特地貌存在,也是隨著地下暗河對巖石的侵蝕,各種地貌緩慢地變化著。

8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是的,人造!

  2. 這是個牛逼吽的😂😂😂

  3. 原先有個大坑把上面棚住了。邱家店人都知道。

  4. 臨沂也有這樣的地方

  5. 廣告[呲牙]

  6. 一個東北人把一個大坑填掉了

  7. 東羊婁是省莊鎮

  8. 別說的太夸張好嗎,泰安東面邱家店的人都知道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