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石門高是指池州什么地方?

千年古村石門高是指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鎮的石門村。
清明時節,煙雨朦朧。我們從九華山的西面730山寨出發,驅車三輛,向位于貴池棠溪鎮的千年古村石門高進發。
“翠嶺映溪皆入畫,古村徽瓦云霧中”。沿途時雨時停,我們穿行在起伏的山巒之中,穿行在時隱時現的云霧中,欣賞到的是一幅幅美麗的水墨畫。由于道路不熟,走了冤枉路,中午時分,才到達位于貴池、石臺、青陽三縣區交界的石門高古村。
相傳,當年的新羅國王子金地藏云游到此,路過石門水口,見四周高山,環抱如城,山勢峻秀雄險,驚嘆“山為城,石為門,真乃仙境也!”桃花塢山野的清香把我們引進了“石門”。迎接我們的是一隊隊形態各異的古楊柳,在山風中婆娑起舞,嘩嘩的拍著手兒歡迎我們。清新的空氣,使人頓時覺得神清氣爽。

上圖:進村門樓
下圖:石門高氏宗祠

過石門,來到村前,有個徽派門樓跨路而建,走過門樓,路邊有座四方碉樓式的建筑——文昌閣。據芳春先生介紹,這兩個建筑都是他來這里以后,仿原來樣式重建的。走進古村落,呼吸著新鮮空氣,走在石板鋪就的路面上,感受著歷史的回響和悠久的文化。
我們首先來到高氏宗祠參觀。高氏宗祠——歸隱堂,建于明代景泰六年(1455年),坐北朝南,位于村中心的老牛形前。老牛形,傳說是一條神牛,是個風水寶地。祠堂前有一口方塘,使得祠堂“前有鏡照,后有山靠”,風水更是了得。這口古老的方塘用花崗巖砌成,匯聚龍泉活水而成。相傳是供老牛形這條“神牛”飲用的水,實際上是全村消防儲備用水。這方塘也是村民放生求福之處。塘中有紅蛟魚、長壽龜,從旁邊小店里買來魚食,撒一把到塘中,條條紅影爭相簇擁過來,搶食發出的“嘖嘖”聲,惹得我們開心無比。一塘多用,科學周全,可見古人的設計充滿了智慧。方塘平靜的水面,如一面鏡子,映照著古祠、山峰和村莊,使得村莊有了靈氣,是石門高村的一道美麗景觀。古人高薰有詩贊曰:“門開一鑒照回廊,石下潺潺活水長。是有錦麟爭泳躍,更多綠藻競芬芳。”
高氏宗祠——歸隱堂連同門樓牌坊在內,共有七進,除倒塌的最后一進享堂外,現尚存六進,面積有1000多平方米。從現存的規模來看,也能看出昔日是何等地氣派和輝煌!高氏宗祠現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祠堂內,徽派建筑藝術風格濃郁,每進上方均有不同道數的駝梁,駝梁兩端雕有麒麟和花草之類的圖案,色彩至今依舊鮮艷。第三進大廳是高氏宗祠最寬敞、最氣派的大廳,廳內頂上方有11根駝梁相連,共有22根木柱支撐。木柱下方各有一“石磉”作墊。每一個石磉上所雕刻的花紋圖案都不相同。在天井臺階和天井水池兩邊,共有六塊石頭雕出的“牛鼻石”。上有平臺,兩邊有走廊,整個大廳古樸宏大。這里也是高氏族人集會之處,也是當年匾額集中之處。匾額有皇上御賜的,有達官顯貴贈送的,也有名家書寫的,顯示這座古建筑的榮耀和輝煌,展示著它的文化品位。
走出高氏宗祠,我們徜徉在村中的石板鋪就的街巷之中,尋找歷史的遺跡,放飛我們的心情。青石板下,山泉淙淙,淺吟低唱;墻角磚縫,小草探頭,野花點點;古巷兩側,古磚門樓依山而立,各具姿態。村中一些不同時代的建筑向我們展示著不同歷史的信號。有的門梁雕龍畫風,顯示年代的久遠;有些門頭上商鋪號名依舊清晰,顯示這里曾經是商貿集中之處;有的墻上“大躍進”和“毛主席萬歲”等標語清晰異常,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烙印。而那些曾是高堂巨宅,如今是殘墻斷壁的歷史遺跡,則述說著130多年前太平天國石達開的部隊在此屠殺焚燒的血淚。
村中有一棵巨大的銀杏樹,樹齡有550年了,曾遭大火焚燒,絕后逢生,目前樹干只剩下半邊,現仍然枝葉茂盛,郁郁蔥蔥。半邊樹洞可藏數人。村邊有條玉帶似的龍舒河,穿峽出谷,蜿蜒流淌。
千年名村石門高,文化底蘊深厚。村東的懸崖峭壁之上,有一個巨大的摩崖石刻“魁”字,這是古村的一大景致,誰見了都會驚嘆不已!據《石門高氏宗譜》記載,唐長慶三年(823年),石門高氏第十七代高子軍,文采出眾,榮獲翰林院大學部士桂冠,光宗耀祖。高子軍的叔父高祐,高興地寫下個“魁”字,并請石刻名匠,將這個“魁”字刻在村東的花崗巖峭壁上。一個“魁”字,足有一丈見方,筆畫寬度超過一尺,深達寸半。在這崇山峻嶺之中,顯得格外耀眼和古韻森森。魁者,魁星也。預示著石門村千百年人才不斷,文曲星輩出。事實確實如此。陪同我們參觀的柯芳春先生介紹,石門高歷代科舉人才不斷,最輝煌的年代莫過于明朝嘉靖年間,當時石門高氏曾有14人同朝為官,還有一個女婿做知縣,一個外甥做知府,可謂顯赫一時。石門高自古就是有名的“魁星村”,刻著“魁”字山峰就叫“魁峰”。
來到千年古村石門高,不能不提到此村的名人高霽,不能不提到謫仙李白。高霽與李白是好友,美好的故事千年流傳。唐天寶八年(749年)冬,寓居金陵的李白,受到詩友、隱居在石門桃花塢的高霽邀請,首次來到秋浦,與前來迎接他的詩友、青陽縣令韋權輿(姓名韋仲堪,字權輿)一起,沿龍舒河輾轉找到石門桃花塢高霽家。在高霽的陪同下,李白飽覽了石門八景后,聽說附近的九子山風光更美,遂與高霽以及韋權輿結伴,沿白沙嶺古道,過牛欄阡,登黃泥嶺一天門,上樓臺山進天門、二天門,再登七賢峰三天門大堡,從九子山南面上山游覽。當進入青陽境內,途經鄉紳夏侯回家時,入室小憩。夏侯回對詩仙李白十分景仰,便盛情款待一行。飲宴中,把酒坐眺九子山雪景雄姿,九峰如蓮,美妙異常,詩人們詩情激蕩,于是,李白、高霽、韋權輿即興聯句唱和,一氣呵成,珠聯璧合:“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韋權輿)。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這便是名聞古今的《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詩,又被稱為九華山的“定名篇”。三位詩人因此與九華山共存同輝。從此,不僅石門高隨之聞名遐邇,白沙嶺古道也因留下金地藏與李白之“圣跡”而被世人傳頌。唐朝大詩人李白曾“三上九華”、“五游秋浦”。在石門高留下了瑰麗的詩篇和動人的傳說。才使得隱士高霽和石門村的桃花塢,雖身處深山,卻能名載青史,流芳千古。如今“太白石床”、“青蓮洞”、“太白長嘯處”等名勝古跡仍完好如初。白笴坡仍有當年的“天借一明月,飛來碧云端”的詩情畫意。
這個石門高村自古與柯氏家族頗有淵源。在石門高通向九華山的白沙古道旁,有個鄰村村就叫柯家。查九華山《蓮玉柯氏宗譜》可知,早在唐宋時代,柯氏家族就有多人娶石門高氏姑娘為妻,柯氏姑娘也有多人嫁到石門高氏望族。可以說,高家與柯家是血緣相連的親戚。如今,安徽柯氏文化研究會會長、石門高旅游開發公司董事長柯芳春,更是以石門高為家,十余年如一日,投資數千萬元,保護石門高的古民居不受破壞,使得千年古村石門高綻放光輝……
參觀石門古村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感受很深,賦排律一首《觀石門高有感》記之。詩如下:云霧飄渺妝魁峰,方塘絕巘倒影中。祠堂峻茂清泉唱,石門古村底蘊濃。白沙圣跡今何在?桃花塢尋謫仙蹤。桃園三賢聯佳句,改名九華千古頌。嵐光滴翠暖蒸云,石巷古韻香薰風。柯氏保護古村落,鶯歌生輝絕世功。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值得一看的好地方!

  2. 差的沒的說

  3. 也就一些老房子,徽派建筑,很少有人去,深山老林

  4. 在什么地方

  5. 柯總有投資天才

  6. 對了今襄陽境內(市區)還有個城叫鄧城

  7. 確實是個好地方,

  8. 柯會長保護古村落有功[贊][贊][贊]

  9. 柯會長的杰作

  10. 柯芳春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