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又叫盤坡,位于淶水縣北部,太行山山脈和燕山山脈交匯處,東南界房山,東北鄰門頭溝,西北以長城為界與涿鹿接壤。地勢由南向北逐漸增高,差異很大,因此分為上、中、下三坡。據《涿州志》載:“上坡與下坡因山脈之障蔽,氣候亦有不同,寒暖相差半月許。每逢春令,下坡核桃已結實,上坡始花。雨降稍遲,耕種亦隨之轉移。”可見,三坡這個地名是由地形變化、氣候不同而產生的。野三坡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野三坡,野三坡,燕王掃北沒掃著。頭上束著野雀窩,穿的鞋子向上撅。清朝不讓進考場,祖祖輩輩血淚多。”《涿州志》也記載:“明初燕王(朱棣)興師掃北行至三坡境界(奴才嶺),見山中野獸(松鼠)捧食松果,王意以為拱手施禮,當謂左右曰:‘獸且歸順,況人民乎?’遂頒恩詔免除丁糧。”至今這里還廣泛流傳著受過皇封的說法。時至清代,因三坡老百姓崇敬明朝,清廷即對這里的人們施加壓力,不許三坡的人們進入科舉之列,取消求得“功名”的權利。
野三坡雄踞于紫荊關深斷裂帶北端之上,是華北板內造山帶的典型代表,侵入巖、火山巖、沉積巖、變質巖各類巖石遺跡齊全,異常發育的構造節理、斷層、褶皺等構造遺跡突出,河流階地各種擬態地貌遺跡豐富多彩,多期強烈的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留下了一幅幅雄偉的歷史畫卷。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使野三坡或峰巒聳立、上臨霄漢;或碧翠漫野、幽泉叮咚;或奇巖嵯峨、巍然屏立;或蔥郁險峻、妖嬈連綿。
由于野三坡地處偏遠,峽長谷深,景色清幽,被人們稱作世外桃源,前人寫道:“此地即桃源,不知漢魏,遑論金元。逃名巖谷,遁跡林泉。大好河山,忍終袖手無人管。滿坡積雪,山色有無間。”
野三坡擁有太行之雄、燕山之秀,總攬黃山之險、峨眉之氣、青城之幽,可謂處處秀麗,美不勝收,最讓世人稱道的當屬百里峽。
百里峽被譽為“天下第一峽”,位于野三坡鎮茍各莊村一帶,總面積110平方公里,由三條峽谷組成。最外邊一條被稱作蝎子溝,全長25華里,因溝中遍生蝎子草而得名。蝎子草形如幼桑,如果人的肌膚接觸到它的葉子,馬上就會感到疼痛難忍,但片刻便能痊愈。蝎子溝內有“龍潭映月”“摩耳崖”“鐵鎖崖”等景觀。中間的一條峽谷是海棠峪,因溝內遍布海棠花而得名,全長35華里,此處翠壁兀立,叢巒萬仞,直插云天,令人望而生畏。沿溝而上,有奇險的“老虎嘴”,是由一個巨大的弧百里峽風光形懸崖構成的圓洞,極像老虎張著的血盆大口。有狹窄的“一線天”,最窄處只有0.83米,懸崖峭壁,窄澗幽谷,天光一線,真有一種“雙崖依天立,萬仞從地劈”的意境。還有惟妙惟肖的“回首觀音”,規模宏大的“上天橋”和“下天橋”等景觀。第三條峽谷被稱作十懸峽,因溝內分布著數十處弧形懸崖而得名,全長45華里。進入峽谷,“抻牛湖”瀑布、靈芝山“水簾洞”、弧形懸崖形成的“不見天”、令人費解的“怪峰”、峭崖剔透的“雄獅出世”等景觀映入眼簾。三條峽谷全長105華里,故此得名百里峽。峽谷內奇巖聳立、絕壁萬仞,千奇百怪的巖溶壯景集雄、險、奇、幽為一體,構成一幅百里畫廊。百里峽由于峽谷幽深,日照時間短,所以在外面高達40℃氣溫的情況下,峽谷內氣溫依舊是20℃左右。另外,在峽谷內還生長著一種植物叫耳羽巖蕨,屬蕨類,當地百姓叫它蜈蚣草或羊齒蘭,它不但可以消毒殺菌,還可以釋放大量負氧離子。百里峽天梯共2800階,全長1200米,相對高差270米。天梯是連接海棠峪與十懸峽之間的一段路。天梯兩側是原始次生林,遍布黃檀與灌木類植物。
沒錢門票還貴!主要還是工作都沒有了,玩啥去啊!
哎,找不到工作啊// @嘆單思之嘆: 沒錢門票還貴!主要還是工作都沒有了,玩啥去啊!
沒什么意思名聲不小實際有限
一個字/累
我希望開放呂游,不收費。
旅游外出玩是很辛苦的,主要是在外面開開心。
不要買聯票,只去百里峽,其他景點真的不值得花錢去,周邊好多可玩的而且免費。百里峽走海棠溝一線,不要做纜車,也不要爬棧道3000個臺階非常累,而且山上風景不如峽谷里,會讓你非常失望,還有十玄峽一線風景不如海棠溝可以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