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鋪的包子饅頭又大又白又暄又軟,自己在家里怎么也做不來那水平。更為奇怪的是,包子店的師傅回到家里也做不到那樣。難道包子店施展有什么魔法?沒有魔法,都是一樣的面粉、酵母,和了發了放蒸籠里蒸熟,只是環境條件不一樣,當然也有必殺密招。
表面看就這個不一樣,做的饅頭成兩樣,包子店的又大又軟,一般多的面,做出家里兩倍大的饅頭。原因在哪里?我們依著三個方面的邏輯關系,分析如下:
(手工制作是食品行業的傳統部分,至今保留,就像老面酵頭做饅頭。)
- 包子面發暄胖大的原理;
- 包子店的包子暄軟胖大的秘密;
- 發面發酵到何種程度最好。
一、包子面暄發的原理。
用來做饃做包子做餅的麥面,無外乎三種,準確的說三種和面的方法,死面、燙面和發面,出來各自不同風味的成品。蒸餃、烙餅死面,糖糕燙面,包子饅頭發面。
在三種麥面中,死面是自然方法和面,燙面是用開水改變了性質,讓口感甜軟。發面最奇特,要利用微生物,也就是細菌的繁殖,分析崩離面團結構。細菌的繁殖和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促使面團內部整體出現許多細密孔隙,然后再不斷的人為作用,譬如加溫使孔隙里的氣體膨脹,讓這些孔隙繼續擴大,最終就成了我們吃到的暄軟饅頭或包子。
再分析細致一點,發面的原理是這么個過程:
第一步,激活酵母菌。酵母菌是細菌的一種,也叫做“益生菌”,就是對人體有益無害的細菌。平時在干燥的環境中,處于假死狀態,可以存活很長時間。當給以水分和適宜的溫度、營養,酵母菌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菌體就會活過來,開始正常活動和繁殖。酵母菌活動的特點,是把面粉里的糖轉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麥面的碳水含量高達75%,是酵母菌而言是高營養,非常理想的生存環境。其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均勻分布在面團里,就是饅頭暄軟的根本原因。
這一步的主要做法有兩種:
- 把菌種直接的和到面里。譬如安琪酵母,先用點溫水化開,和進面里。
- 先用溫水泡開,激活并繁殖到一定的量,再和到面里。譬如老酵母面頭,化開泡著,等到起泡膨脹,再和進面里。安琪酵母也可以這樣做,只是沒多大必要,多個環節顯麻煩。
第二步,給酵母菌進一步繁殖的時間。把酵母和到面里后,外觀和死面團沒什么兩樣,是因為酵母在里面還沒施展開來。這時候是不能用來做饅頭的,必須給它時間,在20-30℃溫度條件下,會很快生長,表現就是面團不斷脹大。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所謂的生長,就是繁殖,而且無限的繁殖。
這個階段,看到面團膨大到一倍的時候,基本完成。
第三步,再次促使酵母菌繁殖,增加細菌密度。行話把這一步叫做二次發酵。第一次發酵,看著面團都發好了,體積都那么大。其實還存在發酵不足,主要是細菌密度不夠,分布不均勻。看著面發了,很多人也會在這個時候做來蒸了,也成饅頭,只是不那么暄,掰開看里面的蜂窩大小不一。這就是發酵密度不夠和分布不均勻的原因。
二次發酵,一般的把一次發酵的面團揉了,揉面就是重新整合面團結構,目的是把里面酵母菌分布不均勻的給均勻,把二氧化碳擠一擠,集中的氣體給擠出去,使內部結構緊密,便于酵母菌更好的繁殖。等于把酵母菌和它們的工作面進一步分配,更快更均勻的布滿,提高整體密度。
通過這次發酵,面團里面的二氧化碳分布才會均勻細致,可以上籠蒸饃了。做的饃掰開都是均勻細密的蜂窩,外觀就蓬松暄軟。
第四步,發面過頭的補救。正常發好的面,蒸出的饅頭有濃濃的面香、微微的酒香混合的甜甜香味,這是酵母菌的功勞,把麥面里的糖轉化成酒精。但是往往會出現發酵過頭現象,表現就是饅頭不那么香了,發酸,一股酸味,不好吃。老話“好酒做成醋”就這個道理,糖在酵母分解過程中,也存在個度,適度發酵是酒精,過度就是醋。人工和面做饅頭不會都把握的那么合適,發酵過頭的概率比較大,尤其是老酵頭,里面含有雜菌,出現比率更大。這個時候,就要根據發酸的不同程度,給到相應份量的堿面和進面里,取酸堿中和,再做饃就不酸了,還會出來堿和面的混合香味,但是會出現黃色,沒有酵母做出的白,是因為堿面的作用。這個味就是傳統的家的味道,人們懷念過去的饅頭,其實就是這個發酵過頭變酸再用堿面中和后蒸出的味道。
本章節最后,還要單獨分享的是神奇的酵母。酵母在發面中的原理和作用,上面已經說了,這里首先要強調酵母的營養。這段話加粗:
酵母菌在營養學上有著“營養源”定義,還是“取之不盡的營養源”。酵母是活體生物,就是個小,單細胞,可是從生物學角度看,跟雞鴨魚牛羊沒本質區別。酵母本身具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蛋白含量高,是豬肉的2.5倍,大米的5倍,大豆的2倍。所以,酵母是富營養物質。
(老酵頭做出的饅頭恐怕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有了這個能找到家的味道。)
最初的酵母,是人們在生活中發現并有意培養,用于食品加工,譬如釀酒、蒸饅頭,都是利用酵母的活性和增加營養和風味的特性,改變食物的品質。后來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尤其是提純技術的進步提高,可以把酵母菌提純出來保存和利用。安琪酵母就是,好處是,用來做發酵類食品,不再擔心會受到雜菌感染。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更安全健康。
老酵頭還是傳統的酵母菌保存方法。優點是制作方便,度好了酵頭,每次發好的面揪下一坨放干,下次接著用,循環往復,一點也不復雜。
但是老酵頭有個傳統的缺點。自然狀態下制作,就帶有很多的雜菌,不像工業品那樣純是酵母一種菌體。有雜菌就有繁殖,和到面里跟酵母菌共同生長。
前面說過,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碳水化合物,產生的是多種營養物質。雜菌卻不是,主要消耗這些營養物質。突出表現在出現酸味,饅頭變酸,面發好后就能聞到濃濃的酸味。酸,就是腐敗,聞到酸味,說明已經開始腐敗,繼續不管,會越來越壞,直至徹底變質。
這時候怎么辦?傳統的做法是給堿,食用堿,和到里面中和酸,也有用到草木灰的,同樣是利用草木灰里的堿。可是給了堿,只是中和了雜菌產生的酸,并沒有殺死雜菌。要立即放進蒸籠,高溫才最終殺死雜菌。如果不殺雜菌或殺菌不徹底,我們就有可能受到雜菌感染,輕者跑肚拉稀,重者中毒住院,再重就難說了。我們平常說家的味道,這種有過酸堿中和的饅頭就是。所以,上點年紀的人,吃到這個味道的饅頭,立馬會勾起兒時的記憶,小時候阿么或母親做的饅頭就是這個味道,心底自然煥發出親切感。愛屋及烏,就喜歡吃這樣的饅頭,然后有對比,純酵母做的饅頭沒這個好吃。
真相并不是這樣。老酵頭做出的饅頭有兩個缺點,
- 顏色帶有堿面化合出的黃色,饅頭沒有面粉的本色白。
- 多了添加劑。酵母不是添加劑,堿面卻是添加劑。
關于食品添加劑的觀點,人們的認識高度一致,食品不要添加劑,添加劑對身體不好。可是為什么能夠接受這種添加劑?或者說喜歡老酵頭做饅頭的酸堿中和的味道?這就是傳統習慣的力量。人們習慣的認為,祖祖輩輩都是這樣做的,不會有問題。如果有問題,也不會傳承到如今。
(茅臺酒制曲,這個環節還比較文明,姑娘們還穿著鞋,因為制曲材料還是干的。等到進入車間,最后一個環節,把含水酒曲踩成餅時就要光腳踩了。)
這方面的事例很多。譬如茅臺酒的發酵制作,有個踩曲工序,一群姑娘們光著腳踩酒曲。看著畫面很美,但是經不起推敲。可以想想,這樣的酒曲做出的茅臺酒,跟洗腳水擦腳布有什么區別?盡管是年輕漂亮姑娘的洗腳水,可她跟你并不相干,根本就不認識,你愿意喝她的洗腳水嗎?答案是否定的,不會喝。當然這是個比喻,較不得真。因為這種勞作模式,正是古人類智慧的結晶,人類文化寶庫里尊貴的部分。
再譬如茶葉,傳統里面有一種最貴重的茶葉,根本就是千金難買,萬金也難買。其實就是普通的茶葉,只是采摘方法不一樣。用的是黃花閨女,太陽快出的時候,露水正濃,不刷牙,姑娘們用牙齒一個一個的把芽頭咬下來,然后單獨炒制。同一個茶園,這樣采摘下來的和手摘的茶葉,價格就是天淵之別,關鍵有錢買不到。
這兩個事例,都是生活中的傳統,一代一代傳承至今,并不為人詬病,老酵頭做饅頭就是,要的就是酸堿中和的味道,不管你專家怎么說,你安琪酵母就是做不來這個味道。還有茅臺酒,你說酒精酒多么安全,多么衛生,沒有人踩腳踏,可你說到天邊也沒人信,因為你再怎么勾兌,就是沒有我茅臺酒好喝。
(好包子賴包子,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的吃著,好包子被傳承,賴包子被淘汰。)
二、包子店包子暄軟胖大的秘密。
在發面做包子上,包子店和家庭廚房好有一比,包子店是專業隊,家庭廚房是業余隊,業余隊自然的搞不過專業隊。即便足球,別看國家隊那么囊膪,你再厲害的業余隊也不好搞贏他。包子店的包子饅頭之所以做得好看,又白又大,專業水平不是蓋的,起碼有三大優勢:
第一,大場子活,工作程式化。多少面,多少水,多少酵母多少時間,按著程式要求一步接一步往下進行。不錯不亂。而且每一次循環都是這樣規范。
第二,專業師傅,經驗豐富。世上最厲害的經驗來自于手藝人,因為他們都是長年累月只做一件事情,或者一樣東西,千萬遍的重復,做包子就是典型。不扯多的,拿一個米湯都不會熬的人來,讓他天天熬,熬一年米湯后再看,一定會比絕大多數廚師熬得好,還能說出怎么熬才好的道道。
第三,包子店發面都有必殺技,還密不外傳。有心人會知道,包子店之所以做出的饅頭包子又暄又大又白凈,一定的有秘訣。很多傳言也不斷提到,正面的傳言說發面有秘訣,反面的說有貓膩。其實并沒什么奧秘。我們從上部分面團發酵的基本原理就能知道,包子店所謂的訣竅,只能在增加面團里的二氧化碳體量和空隙細密度上下功夫。想法讓發酵面團的二氧化碳更多,空隙更多更密。
說穿了就跟魔術穿幫一樣簡單,包子店和面發面不是傳言那樣給了什么洗衣粉、化學品。做包子做饃的還沒黑心到那程度,都是良心人。包子店發面采取的是多加兩樣東西:泡打粉和改良劑。
如此一來,發面團里多了更有效的成分,發酵、發泡、結皮都有了,整體效果尤其好。發泡劑,也就是泡打粉是更擴大發酵效果,讓饅頭體積更大更軟;改良劑的作用是提高發面的穩定性,使更膨大的饅頭不炸不塌,外皮完整,光潔美觀。
(他們和面到底添加了多少東西,無法確定,目的都為了更大更好看。)
三、發面發酵到何等程度最好。
本章節簡單幾句話,不再贅述。
第一,在家做包子饅頭,最好還是遵循傳統做法,自己度酵頭,每次和面用老酵頭。然后很容易發酸,再用堿面去中和,出來的是老味道。
第二,采用二次發酵法,把面揉到功夫,做出來的饅頭有嚼頭。
第三,包子店加泡打粉和改良劑,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就像我這里,一塊錢倆饅頭,一次性買5塊錢還送一個,10塊錢送倆。即便一斤面做10個,算下來也就掙個辛苦錢。半夜起來和面,那么重的大籠搬上搬下,一天下來累得話都不想說。饅頭小了,黑了,裂了,沒人要,自己也吃不了。再說了,泡打粉和改良劑是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劑。這些添加劑也不會超量添加,超量也做不成,吃著還算安全。
就這樣情況,想想還是自己在家做吧。
包子一般不用酵母發酵,物理感觀效果不好,泡打粉和酸酵發面才行,自己家庭食用口感好還是可以的。
關火之后不要立刻揭蓋,燜三至五分鐘再開就不塌了// @xiaoke曉可: 昨天才給我媽做了包子,剛出鍋到時候還可以,過了一會就塌陷就像餅一樣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會塌陷啊?[機智][機智]
泡打粉主要成分就是鋁,吃多了會變傻,特別是孩子。
七十年代我小時候我媽用酒汁做的面包不用酹母粉可好吃了!現在有人會嗎?
我家的保姆原來在農村做饅頭賣的,她說一袋面八十塊,做饅頭賣的話必須賣到180塊,那怎么做到呢,放泡打粉,一袋面加酵母加泡打粉,成本高了,怎么賺錢,就要加無成本或成本低的東西,知道了吧,[微笑]這個保姆到我家就從來不吃買來的饅頭,在我追問下我才知道這里面貓膩大了。[酷拽]
外面的包子饅頭,做的人最好是最少的面粉做最大的包子饅頭,那么軟的面粉是怎么挺住的,因為做面食的人知道,面軟的話,做好的面胚是撐不住的,
用傳統面酵子發面蒸出饅頭最好吃,用泡打粉、酵母粉蒸出的饅頭看著個頭大其實沒重量又不好吃。用一句笑話來形容市場上賣的泡打粉發酵蒸的饅頭,看起來比拳頭還大的饅頭用手一攥就雞蛋大了!
包子店一籠一籠的蒸包子,都像家里一樣發酵,來得及嗎?還是都蒸好,來了顧客再加熱呢?
理論上酵母,二次發酵,,如果包子鋪這么做,賠死,累死,各有其道,你想著,做買賣要降低成本,增加口感,賣相好,能用的添加劑多了去了!只要你想不到的!
我做的包子饅頭還沒塌過呢,兩次發面一定都要發好,準成功就是沒那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