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店位于天津和平區山東路的“狗不理”包子,可謂馳名中外,和“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并稱天津當地的三絕名小吃,也是中華老字號之一。
在上世紀80年代,營業面積才2600平方米,餐位不過500個的“狗不理”包子店,其營業狀況在天津餐飲業就首屈一指了,日營業額已經高達十萬元,堪稱“天津小吃王”。
(天津狗不理包子總店)
這種形似菊花的包子,皮薄餡嫩,肥而不膩。一口咬下去芳香四溢,渾身舒坦。凡是來到天津的人,其它地方、其它小吃統統可以忽略不計,唯獨“狗不理”包子萬萬不可錯過。
按理說,這種蜚聲中外、極富特色風味、讓人垂涎三尺的名小吃,理應取一個高大上的響亮名字。讓人不但一下就能記住其名,還能嘗到其鮮,對其念念不忘。但是,偏偏這個讓天津人自豪驕傲的名小吃,居然取了個“狗不理”的怪異之名。
那么,“狗不理”這個奇葩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狗不理”包子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始創于一個名叫高貴友的人。高貴友于清道光11年出生在直隸武清縣下朱莊,祖上世代務農為生,父母也十分本分老實,是遠近出了名的大好人。
因家境貧困,高貴友的父親老大不小才娶了媳婦結了婚,等到高貴友呱呱墜地時,父親已年近四十。老來得子的父親喜出望外,高家終于后繼有人了。
但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境,高貴友的父親不免又擔憂起來:怎樣才能保證高貴友健康成長,也讓自己老有所依呢?
高貴友的父親首先想到,給兒子娶一個賤名“狗子”。
眾所周知,古代的農村,一來父母缺少文化,也確實取不了像模像樣的名字。二來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名字越賤越容易養活,就像貓狗一樣,找到什么就吃什么,不容易餓死,能平安度日,長大成人。三來古時候的人信奉迷信,認為妖魔鬼怪都不喜歡名字難聽的小孩,賤名可以欺騙鬼怪,使鬼怪感到厭惡,不會前來糾纏孩子,小孩兒們就能活到成人了。
(清朝時期的百姓)
“狗子”這個名字雖賤,但飽含著父親的舐犢之情。高貴友也算爭氣,平平安安地度過了童年生活。不過,高家實在太過貧窮,只能盡量保證讓高貴友不餓肚子,上學識字這等好事,對高貴友來說,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因此,高貴友從未上過一天學,大字不識一個。但他自幼頭腦靈活,遇事喜歡鉆研思考,總是對不明白的事情刨根問底。而且高貴友還性格倔強,是個出了名的牛脾氣。如果逆了他的性子,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任憑父親這邊動手嚇他,母親那邊苦口婆心地勸說,他依舊會擰著脖子,一聲不吭,對誰都不理不睬。
等到高貴友長到大約14歲左右時,他的牛脾氣依然沒有絲毫收斂,反而愈演愈烈,善良的母親拿他沒轍,只好抱怨他道:“你這種牛脾氣呀,真是個‘狗不理’啊!”意思是說高貴友一旦脾氣上來了,就連狗都不愿搭理他。久而久之,這個綽號就在左鄰右舍間傳將開來,于是狗子又有了另一個名字 ——“狗不理”。
15歲時,高貴友的倔脾氣讓家里人忍無可忍,周圍的人也沒少給他白眼。父親思忖著給他換個環境,也許能讓他的脾氣有所好轉,就托人在天津的一家蒸吃鋪,給高貴友謀了一分伙計的差事。
這家劉氏蒸吃鋪坐落在天津南運河邊上,主要經營蒸食和包子,供應在碼頭和運河里討生活的腳夫、搬工、船工以及纖夫,周圍的小商小販也會偶爾光顧這里。
高貴友窮苦人家出身,雖然脾氣倔了點,但勤勞樸實,任勞任怨,很討老板的喜歡。一段時間后,高貴友便被老板選為學習包子制作的學徒,高貴友本身就聰明好學,頭腦靈活。加上自己鉆研手藝的“倔脾氣”,他很快就上手了。不但把老板做包子的一身技藝悉數學會,還將個別制作環節做了修改,讓小店里包子的味道更上了一層樓,劉氏蒸吃店在周邊的口碑也越來越好了。
(狗不理包子店門口的慈禧)
轉眼間,三年的學徒生活結束了,這時的高貴友動了心思,尋思著憑借自己的手藝,干脆另立爐灶,經營一家專門售賣包子的店鋪。沒想到包子店開業后,顧客盈門,人山人海,生意出奇的好。
顧客們在嘗過高貴友的包子后,無不豎起大拇指,對他的手藝贊賞有加。久而久之,“狗不理”這個綽號成為了他售賣的包子代名詞,其經營的店鋪也被鄉親們親切地稱作“狗不理”包子鋪。
不過,高貴友本人卻十分不樂意這個名字,認為“狗不理”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干脆請了個讀書人,為自己的包子鋪取名為“德聚號”。在高貴友的心目中,“德聚號”遠比“狗不理”洋氣多了,也夠響亮。
不過,顧客們可管不了那么多,他們依然是張口閉口“狗不理”地叫著。
有一天,幾位慕名而來的食客進得店來,大聲吆喝著:“老板,趕緊的上幾屜狗不理包子來。”這個高貴友的倔脾氣又上來了,沒好氣地應道:“狗不理包子在旁邊,沒看見這里是德聚號嗎?”
幾位顧客大眼瞪小眼,只好起身出去尋找“狗不理”,轉了一大圈回來后,對著高貴友哈哈大笑:“掌柜的,你怎么給我們開這樣的玩笑,你不就是狗不理嗎?”至此,高貴友知道,這個“狗不理”的綽號恐怕是沒法甩掉了,干脆將“德聚號”招牌換下來,大大方方地換成了“狗不理”。就這樣,“狗不理”包子就此誕生。
后來,據說袁世凱在天津訓練新軍時,碰巧路過“狗不理”包子鋪,看到這個店名挺奇怪的,便吩咐手下買了一屜嘗鮮,不曾想包子的味道讓他嘖嘖稱奇。袁世凱干脆將“狗不理”包子進貢給慈禧太后,不料慈禧太后吃完也贊不絕口,并由衷地說道:“山中走獸云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
這就是“狗不理”包子的來歷。
(參考資料:《“狗不理”的來歷》《清史稿》)
狗不理包子的來由還有一種版本。是狗子忙不過來,對顧客的招呼不理不采,時間長了顧客就叫上了狗不理。
不是難吃,是特別難吃,去天津最后悔的事就是去狗不理總店吃包子!
民眾認同,就是財富。
我說呢,以前服務就不好,只是味道好,好了,現在什么都沒了
一貴就變味了,百年老字號,可不能毀了。
記得40年前高中老師講:狗不理包子應該是\
就這個店鋪名字誰從門前過也得進門關顧,如你不進門就成狗了。店名實質就是誰不理誰就是狗嗎。店名有罵人意味,所以迫使過路人不理也得理。
不管怎么解釋,我餓死也不吃狗不理包子 ,因為它罵人!不管怎么解釋,叫狗毛的發廊我永遠不會進去理發的,廣水有一家理發店叫狗毛造型,倒閉關門了
狗不理包子,現在是真的狗不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