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喝了白酒手會發抖?

謝謝邀請。春節親朋聚會,離不開舉杯小酌,談談感情聊聊新聞。喝酒的過程中,有時候會發現某個人會出現“手抖”的情況,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稍微減點飲酒量就會出現不適的反應?關于“飲酒健康”,有些事情您還真需要知道。

喝酒的確會導致“手抖”:

雖然,“飲酒”這件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的確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但是,如果您經常大量飲酒,那必然會導致出現“酒精依賴”,假設您在這個時候突然減少了飲酒量或者延長了飲酒間隔,那么就有可能由于“機體中酒精含量下降”出現“戒斷反應”(現象),而這種戒斷現象的表現就是“手、足、四肢和軀干震顫,情緒極其急躁,共濟失調”。

喝酒對于身體所造成的危害,您應該知曉:

之前英國著名的醫學雜志《柳葉刀》就曾發布過一篇飲酒和健康關系的文章,其最后給出的結論是“最好不飲酒”。2017年11月美國腫瘤臨床學會也曾發布過一則文告:全球中5%至6%的腫瘤發病和死亡是由于酒精引起,不論是少飲還是大喝,都會增加患頭頸部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大腸癌以及乳腺癌等癌癥問題的風險;也就是說,想要健康,最提倡的建議就是“一滴(酒)也不喝”。

言于此,希望大家明確:酒精是一種“一類致癌物”,它進入身體后“百害而無一利”,所謂的喝酒暖身、助眠、抗癌等“功效傳言”皆屬于不靠譜謠言,并不可信。

牢記四種人不能喝酒,也不要勸這些人喝酒:

  • 服用了某些藥物的人群:

有些藥物服用之后,千萬不可喝酒;比如說頭孢類藥物、甲硝唑等藥物和酒精碰到一起后就會引起“雙硫侖樣反應”,引發各種中毒癥狀。

具體而言,除了頭孢和甲硝唑以外,像奧硝唑、替硝唑、酮康唑、氯霉素、胰島素、華法林、格列本脲、苯乙雙胍、磺胺類藥物在服用后也不能喝酒。

從現實角度來看,假設您本身已經由于得了某種疾病而進行服藥,那就不要在“繼續飲酒了”,酒精本身是一種有害物質,對于一個“有病的人”無疑會雪上加霜。假設您在看病的過程中醫生已經明確叮囑不可飲酒,請您不要“以身試法”。

  • 將要開車的人:

對待這件事,請您明確;開車不喝酒,飲酒不開車。無論您是多少年駕齡的老司機,都不可以在喝酒后繼續開車。

酒精攝入體內后,無論您喝了多少,都會降低身體的協調和反應能力,而且還會影響您正常的視力,對距離的判斷力和速度的判斷能力都會造成影響,您覺得在這樣的狀態下還能開車嗎?

另外,如果和您同桌吃飯的人將要開車,請不要勸其飲酒,一旦出現問題甚至要承擔“法律責任”。

  • 喝酒后出現臉紅和臉白現象的人群:

您不要認為喝酒后出現臉紅和臉白現象的人更加能喝,其實這樣的人體內缺乏“代謝酒精的酶類物質”,臉紅的人缺乏乙醛脫氫酶,臉白的人缺乏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這樣的人喝酒之后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因此,如果您喝酒后出現臉紅或者臉白的情況,請拒絕飲酒。

  • 處于“特殊階段”的女性朋友:

如果女性朋友正處于備孕階段、懷孕時期或者哺乳期,請不要接觸酒精,避免傷害自身和胎兒,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除此之外,像對于酒精本身存在過敏問題的人群、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和青少年,都不可飲酒,不給自己的身體增加麻煩。

喝不了多少酒,酒量可以練出來嗎?

說到酒量,其實就是“身體代謝酒精的能力”,這個能力主要取決于“肝臟中存在的乙醛脫氫酶”的數量,然而這種酶的數量主要取決于“遺傳因素”,根本是不能夠練出來的。

因此,飲酒本無“益”,請您更正思維;但凡飲酒,必然會對身體產生傷害;為了健康,請您正視飲酒這個問題,有些人需要“一口都不喝”。科學看待飲酒,健康“品鑒”大年。

注: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于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喝多了就部抖了

  2. 酒精中毒,輕則手腳顫抖,重者口吐白沫,心臟麻痹一命嗚呼[震驚][震驚][震驚]

  3. 一個人沒天能夠飲上半斤灑的絕對無危險

  4. 喝酒就喝快樂的酒

  5. 喝酒有戒斷反應,不喝還不行。就這

  6. 可以練出來,我原來一個同學一點酒不能喝,后來當了建行行長,一次喝一斤多!

  7. 國家原先的品酒師都失業啦,白酒分為三種:第一濃香型;二是醬香型;三是清香型。原先從白酒廠經過,一站地的距離我就聞著酒糟的香味,而且純糧釀造的在北方的冬天,白酒放在室外一宿,白酒在透明的玻璃瓶中呈霧狀的酒花,現在是看不到了!手哆嗦是神經末梢炎!有的不喝酒也會得,但是越喝酒越厲害!

  8. 你喝了茅臺酒不光是手抖腳也會抖動[可愛]

  9. 受教了[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