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問題都進入了一個誤區:調料只是點綴,食材才是關鍵。真正食材好,別說只放鹽和生姜了,你哪怕什么都不放,都會非常可口。
但是當現在的世界進入社會化工業大時代,食材已經遠不是以前自然生長,辛勤培育而能得到的了。食品工廠在提供了爆發性的產量,成本和價格急劇降低的同時,食材的質量也在下降。
人工干預和圈養的飼料雞,鴨,牛,羊,如果單純的放點鹽和姜,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咽得下去。那怎么辦呢?調料堆呀!你看頭條上很多做菜的視訊,花椒,辣椒,各種醬料大把大把的放。
就他那個料,別說炒菜了,炒鞋墊子都好吃。可不這樣干有生意嗎?你弄的清湯寡水的,哪個年輕人愿意吃?
哦,你為了追求質量,土雞,野生魚,林林總總都用最好的。那你就只能賣給富人嘍。別的不多說,大盤雞你用土雞,賣多少錢一份?98秒變598,普羅大眾有幾個吃得起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人的口味越來越重
比如廣東,上了年紀的朋友請回憶一下,你們年輕的時候,廣東有多少人吃辣椒?粵菜四大分支,廣府,客家,潮汕,粵西,有幾個菜是帶辣椒的?
其實,廣東能吃辣椒的地區集中在粵北。什么原因呢?還不是受了弗蘭的飲食輻射?但是再看看現在,廣東的年輕人已經開始普遍都能吃點辣,甚至有的年輕人吃辣已經蠻厲害了。
為什么會這樣?
其實這種情況國外也一樣。巴黎一個研究所發現。法國當地人喜歡吃古斯古斯(couscous,一種北非粗麥粉蓋澆飯)的人數比例,1990年到2015年從6%上升到36%。
這是一種源自北非的粗麥粉蓋澆飯,很多都是非常辣的。在究其原因時,研究所提供了三個答案:
- 食材質量的下降,使得需要更多的刺激性調料來遮擋食材本身味道的不足和意味。
- 重刺激性口味,比如辣,咖喱,香料粉等能刺激味蕾,舒緩神經。緩解年輕人肩上越來越重的壓力。
- 北非移民人口的增加,25年間增長了16倍。
而法國以前可不是這樣的。以前的高盧三色雞,就是煮熟或者烤熟了蘸點料就吃了。別看法餐那么豐富,實際上他們的家常菜調料遠沒有中餐那么豐富。但是個人都會說,賣的東西或許比以前的好吃,但就是沒有以前那個味道了。
所以你看,拋開懷舊的心理因素,在重口味這方面,東西方是一致的。改善和遮蔽味道,緩解壓力,所以我們選擇了重口味。
真正的好食材,甚至可以不需要調味
20多年前,我上大學部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內蒙的死黨。畢業之后去他們家玩兒,真的是廣袤的大草原,光看看就心里特別舒暢。
那天剛下過雨,我們幾個玩兒累了,結伴去草地上撿蘑菇。內蒙的蘑菇很有意思,因為菌絲在地下環環相扣,所以地面就會形成一個蘑菇的圓圈,當地就叫蘑菇圈。
他爸知道哪種蘑菇能吃,我們整整摘了兩筐子。中午也不回家了,直接生了火煮蘑菇吃。
這頓蘑菇湯吃的我畢生難忘。因為太鮮太好吃了!城里腥不唧唧的蘑菇根本就不是這個味道。它是鮮的那么道法自然,飄渺的就像天地之間的一縷清風。
當時有什么調料?只有一個用鹽做成的碗。蘑菇煮熟了,在碗上擦一下就自然有了鹽味兒。但是我覺得這叫暴殄天物,那么好吃的蘑菇,就是要煮出來直接吃原味的!任何調料都是對這鍋蘑菇的褻瀆。
吃完滿滿一大鍋蘑菇,我們一個個拍著肚皮躺在草地上,看著藍天那股心滿意足真的是油然而生。那一霎那,真的有一種快樂齊天的感覺。
所以,想要只用鹽和姜,你的原材料必須要好
雞,必須是土雞,只要是自己家喂出來的,或者山上跑出來的,吃糧食,青草,蟲子長大的,或者從小就閹割的,味道都不會差。
只放鹽和姜燉雞湯(雞如果太老了,稍微加點酒),或者白水燙成白斬雞,絕對都能讓你的味蕾受到洗禮。但城市里常見的超市雞一樣都不行,生長時間短,腥味大肉質松軟。作為蛋白質它是合格的,可惜真不好吃。
羊肉最好是新疆的塔里木小山羊,寧夏的鹽池灘羊,內蒙的烏珠穆沁羊。這些優質羊肉基本沒有膻味,但是又鮮美肥嫩,姜甚至都不要,只需要白水煮熟了撒把鹽就行了。
在植物性食材中,有稱為菜中君子的筍。好的竹筍,新鮮的竹筍,只需要鹽即可。煮熟之后馬上吃,那個鮮美絕對不亞于任何肉類。
寫在最后:
大工業時代,人失去的很多,但得到的更多。但人類歷史總是往前進的,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吃飽飯的問題,然后才是吃好的問題。
你看100年前,全世界各地動不動就鬧饑荒。現在不是好的多了嗎?
前兩天,不是有個網紅請了一次客,35萬嗎?如果你有那一天,別說放鹽放姜了,吃頂級食材,白水煮都能鮮掉舌頭。
所以說到底,錢包的大小直接關系了你吃東西的好壞。牛年馬上來了,預祝你明年可以財源滾滾,掙錢多多吧!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筆者長期更新美食相關深度文章,現在關注我,可以使您成為餐桌上的靈魂人物。
只要餓上幾飩不吃東西,就是不放鹽姜,保證你吃的香。
趙麗穎吃相太可愛了[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