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價不高。
也是一杯奶茶新臺幣可能不超過四十塊(夜市里,牛奶加水果,價格記不太清了,折合人民幣應該不超過十塊,當時覺得很便宜),絕對貨真價實。
住在臺灣幾個月經常吃住所對面的自助牛排,一份牛排量很足,面包、湯、水果自助不限量,新臺幣200左右即可。
鹵肉飯折合人民幣也就幾塊錢,記得在一家夜市吃一份羊肉加一份鹵肉飯新臺幣100塊。
水果品質也不錯,在那邊時常吃火龍果,比在大陸買得好吃。
進口的水果也很多。小火鍋是按份定量的菜,白飯飲料不限量,新臺幣120左右。
買了兩次茶葉,感覺都是沒有炒過的,只是干茶,沒有大陸的茶好喝。
2、公共交通方便。
大臺北地區公共交通還可以,去一些景區需要公車,捷運不到。
但公共交通的價格不低,估計是不像大陸的城市公共交通都有政府補貼。
比如我乘坐捷運大概40分鐘,折合人民幣基本要10元以上了。
公交是有些是單一票制,有的長途需要上下車刷卡。
3、遍地7-11之類的便利店,
里面的東西相比大臺北地區的大型超市價格還好,比大陸的便利店價格上浮好像少一點。
便利店里可以買公交卡,充值,買火車票等等。當然,還是不如大陸的行動電話App方便。
4、支付需要現金,這一點不是太方便。
經常要取現金,好在大陸有些銀行每月都有免費取現額度,非常好。
5、人都比較和善,
特別是近些年去過大陸的人對大陸評價都不錯。
但沒去過的基本還是有優越感的。比如說我樓下的保全,我買幾節電池他就說你們那里的電池沒這邊的好吧。
我一看,臺灣的干電池還是含汞的,而大陸基本見不到含汞的電池了。
6、電視節目真的娛樂化,包括政論節目。
基本看不到有點深度的節目,像紀錄片之類的基本看不到臺灣本土的。
7、垃圾分類做得還可以。
臺灣的住宅成建制規模的小區都屬于高檔了,大部分是只有一兩棟樓的公寓。
垃圾需要自己分類帶到樓下,定時會有垃圾收集車輛來收集。
一輛不可回收,一輛可回收,慢速駛來,然后你把垃圾對應的從車后面扔上去就可以了。
8、火車分為幾檔,普通火車沒有固定座位,有座就坐,就像公車一樣。
最快的火車也不是太快,而且車內環境感覺不怎么好,有點像春節臨客。感覺比不上我們的普通空調車。
9、夜市其實和大陸的商業街差不多,
小吃也很雷同,環境也談不上干凈(士林夜市我都覺得有點臟亂差)。
10、免費景區多,即使收費的臺北故宮其實也不算貴了,還是可以的。
我在國父紀念館買了一套紀念郵票,想著以后統一了這種郵票就買不到了,花了我兩千多新臺幣,有點貴。
11、秩序還可以,但大陸的城市現在秩序也很好啊。
正好遇到臺灣地方選舉,那個鬧啊,看到了侯友誼站在車上拜票。
各種廟(某某宮)的活動很多,影響大,還想更迷信?東南亞人比較多,比如越南。
據說從事大陸禁止的服務行業的挺多。
收入低的還是很低,工廠操作工收入也就新臺幣大約兩萬出頭吧(18年),和大陸二線城市工廠沒有差太多。他們的老師收入還是挺高的。
總體感覺沒有那么富裕,據說把臺商在境外的產出也算成GDP了,如果真是這樣,有點自欺欺人。
12、臺灣的補習班很多。
臺灣的大陸小補習班也挺多的,估計學習壓力也大。
另外書橫排豎排的都有,報紙也是有橫排有豎排,估計慢慢都要過渡到橫排版了。
13.大多數媒體都很綠,少部分受過較好教育的精英還是對事實有清醒認知的。
鑒于長期被新聞洗腦,很多人的偏見都挺嚴重的。
不過有一點很有趣,世界NO.1的梗真的很真實。
當我第一次看到媒體把臺灣的地圖放大到大陸一樣大的時候笑了好久。
14.臺灣早發展了二三十年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從90年代政府就逐步進入了空轉的狀態。
目前沒有那么好,也沒有那么差,和大陸水平差不多,
大陸人均GDP是一萬美元,臺灣的真實人均GDP是一萬六千美元,如果考慮到偏遠地區拖地后腿,大陸一二線城市的經濟活力和生活水平比臺灣好。
當然臺灣官方數字是人均GDP是2,6萬美元,中間差的那一萬是臺商在大陸和其他國家投資的經濟收入,
稅收和就業都不在臺灣,甚至賺的錢也不一定回臺灣,但統計起來數字很好看。
15.工資的收入差距較小。
如果你在大陸拿的是平均線以下的薪水,來臺灣,工資會提升很多且壓力小,節奏慢。
但是如果你的收入有一定水平,在大陸發展會比較好。
在臺灣,年薪在200萬臺幣已經是高管了,而在大陸,高管的薪水會比這個高很多,機會也多得多。
40分鐘10塊錢是貴?
轉載我的回答侵權,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