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人吃飯時,有什么菜是很貴很有面子但實際上卻不怎么好吃的?

從普遍現象來說,就是魚菜了。特別是較大個頭的魚,不論是紅燒還是清蒸,魚到最后,總是吃的剩下一半以上,而請人吃飯,難得遇到美味的一道魚菜,且魚菜一般來說價格還不低。

其實,請人吃飯,實用主義和形式主義一定要兼得,就是面子和里子都要有,餐飲就是這樣的具體存在,比如,雕花的蘿卜下面碼放一盤紅白的腌蘿卜塊,錢可不少掏,盡管是蘿卜開會,但面兒都有了。

魚,特別是個頭大的魚,額滴天,只要不是海鮮餐廳,一般來說80%以上都不入味,不論是紅燒還是清蒸,魚,與其說是壓軸萊,不如說是諧音的暗示文化,魚,年年有余,平時請客要的是余生,富裕,富余。

魚本身是個好東西,最搭配白酒。喜愛吃魚的都很聰明,請客吃飯,魚基本是作為壓軸菜最后出場的,而此時酒過兩巡,飯菜基本進入尾聲,已經食之無味,況且這魚最后上桌,基本只具有象征意義了,酒已經無法下肚,飯菜基本到了嗓子眼,但是魚上桌,要的就是面兒。

有人說,魚可以先上,這樣打破傳統上菜,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因為魚倉促上桌而不入味,就會滿桌子的差評,口水最先紛飛,當然請客做東的也會沒面子,而魚是道大菜,魚本身要入味,需要火候和腌制時間,清蒸魚同樣也需要時間。現在看來,星級餐廳的清蒸魚做的也不咋地,外形和點綴都不錯,也鮮嫩,但就是口感寡淡,宴席過后,這魚被賓客吃的,基本上就象征性的動了幾下筷子而已。

浪費是浪費了,請客吃飯需要魚嗎?再難吃,也得必須有啊,不光是吃魚,講究的還要把魚頭面向最長者,長者不動筷子,其他人不得先吃魚,這就是漢族吃魚的傳統文化。縱使這魚燒的不咋滴,紅燒沒有萬滾,清蒸沒有油潑!請客,那也得吃魚啊!

所以,一般來說請客吃飯,外出做東點菜,魚這種東西一般來說必須得有,但十有八九不會很好吃,無酒不成席,無魚不成宴,盡管不好吃,感覺浪費,但形式要做,面子要撐起來,因為這就是請客文化。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酒店宴席上的清蒸魚,無論多貴,都不好吃。點餐的清蒸魚就好吃。

  2. 在大連請客基本是按照人頭上海鮮才有檔次,海參,鮑魚,大蝦,螃蟹等,魚只能說大眾菜了。

  3. 鱸魚清蒸很好吃的

  4. 海里的雜魚紅燒,那味道任何魚都比不了,得是正宗海里抓上來的才行。最記憶猶新的是小時候有次自己燒的雪菜紅燒野生小鯽魚,那味道已經很鮮很鮮了,那天我爸從外地出海打漁回來,拿了一些剛抓的雜魚回來燒,那味道一對比,小鯽魚我都沒碰

  5. 魚本來就以清淡味鮮為上佳,閣下怕是重口味地區的人吧

  6. 點魚必須是整魚,你以為是為了吃,主客主陪一人一個魚眼,兩圈酒下肚,次主客魚肚子肉,長者魚腮肉又是兩圈酒,魚頭酒一圈,喝完魚頭酒的一般會拉上再喝個魚尾酒,以前講就是頭三尾四,旁邊的是不是至少陪一個,狠一點的背五肚六也有。一條魚至少帶動三瓶酒的消耗,大家都喝到量了才能往下說事,二場,ktv也都放的開,ktv啤酒再一沖,洗腳啥的也好安排了。沒有這條魚開道你能談成啥事?你以為請客吃飯就是吃個飯?

  7. 我覺得魚挺好吃啊,無論清蒸還是紅燒,都挺好吃的。至于剩的問題,我留心觀察過,一般熟人的飯局,魚基本就吃完了,有生人或比較正式一點的,多數剩一些。我們這里的習慣是魚不翻身,所以上面吃一點,下面不好夾,就剩了。大家都是熟人的話,直接把魚脊骨拿掉,就都吃完了。

  8. @樓蘭餐廳老王 你真是干餐飲的嗎?懂上菜順序嗎?魚是壓軸上的菜嗎?你懂啥叫清蒸魚🐟嗎?清蒸魚最多15分鐘上桌,入味了還叫清蒸魚嗎?請客吃飯點完菜就要上滿一桌菜嗎?看盤,開胃菜,涼菜,燒臘,海鮮,半葷菜,葷菜,素菜,小吃,主食,水果,你知不知道怎么請客?

  9. 多寶魚清蒸加點豉油很好吃的

  10. 小編口味重。魚我覺得就要吃一個清鮮,魚肉本身的味道就很好了,只要不煮腥了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