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先秦古法做一頓飯菜是什么感受?

答:雖然拜諸多古裝劇所賜,先秦時代的飯菜,常給電視劇票友以“很豐盛”的模樣。先秦時代的“健康無公害食材”,也叫不少現代人無比憧憬。許多火熱的“穿越劇”“穿越小說”,寫到“穿越”到先秦年代后的飯局時,也都照著“香噴噴”的路數上來表現。但事實是,倘若真有一位現代人“穿越”到了先秦,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吃不慣先秦的飯菜。

先秦的“健康無公害”伙食,到底有多難吃?可以先看一看食材:以吃貨們感興趣的肉食們來說,可以先瞧瞧《禮記》的這段話:“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即使“士”這階層,豬肉狗肉都不是能隨便吃的,牛羊肉更是貴族們都難得享用的奢侈品。一直到戰國時期,牛羊肉基本都是到了祭祀等大典上,才有可能宰殺食用。

至于普通老百姓?春秋年間的越國老百姓,就能現身說法:當時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拼命獎勵生育,老百姓家生了男孩?那就獎勵一只小狗。生了女孩?那就獎勵一口小豬。這都已經是特殊年代的重賞了。擱在其他年月,就算是風調雨順不打仗,普通老百姓也是難得聞一次肉味。

與肉食相關的,還有先秦年間的蔬菜,比較常見的就是葵、藿、蔥、姜、葫蘆、蘿卜。蔓菁等菜品。最常見的就是葵藿,一直到漢代樂府詩里都常出現。《十五從軍征》里的老兵回家,就看到空蕩蕩的宅院里“井上生旅葵”,吃飯時就“采葵持作羹”,屬于普通老百姓家常見的配菜,饑荒時還可以充當糧食。類似意義的還有蔓菁,漢代時鬧饑荒,就常“種蕪菁以助人食”。以《齊名要術》的形容說“一頃乃活百人耳”。屬于“渡荒”的寶貝。

漢朝時尚且如此,放在先秦年間,這類菜食,基本就是老百姓的家常飯了。以戰國縱橫家張儀原話說“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正常的年景里,能點“藿羹”這樣的菜湯,那就算是好日子,等于就是把菜加水蒸煮一下,至于味道?基本可以想。

那么肉食呢?《東觀漢記》記載,一直到了生產更發達的漢代,不得志的寒士,基本就是“日買一片豬肝”。“寒士”都這樣,比“寒士”更窮的老百姓,“一片豬肝”都是奢求。再放到戰國年間,那更是奢求中的奢求。

然后看主食,戰國時代北方的主食主要是粟米,南方主要是稻米。漢代時能“食脫粟之飯”,或者“羹湯燒飯”,那基本都是富人甚至官員的待遇,戰國時期當然更金貴。今天日常的一碗白飯,放當時就是王侯貴族“標配”。另外還有小麥,雖然春秋戰國時期也在北方有種植,但以《呂氏春秋》等典籍記載,那都是諸侯貴族們享用的。

這里還要說個比較名貴的蔬菜:苽。就是我們今天熟悉的茭白。這種菜放在春秋戰國年間,那都是用來祭祀天地的。當時叫做“雕胡”。春秋至秦漢時代的一樣美食,就是“雕胡飯”,也就是茭白拌白飯。漢朝大孝子顧翱,為了能讓老母親吃上“雕胡飯”,就親自率兒女“導水鑿川”。就得這么拼。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今天常見的韭菜,漢代時才普及種植,春秋戰國年間基本找不到幾棵。另外作為副食品的豆腐、豆醬、豆芽,也同樣是漢代才有,先秦時代同樣是別想。芹菜菠菜胡蘿卜這些熟悉的蔬菜,也得等著漢使們從西域帶回來。僅僅對比漢朝就知道,先秦的食材有多么單調。

而以炊具說,戰國時煮肉主要用“鑊”,大一些的用“鼎”,還有蒸飯用的“甑”,燒水以及蒸干食用的“甗”。基本上除了煮就是蒸,現代人熟悉的“煎炒烹炸”基本不用想。而且就算能煎炒烹炸,調料都少得可憐,也就是蔥蒜。糖基本是蜜糖沒有蔗糖。就這樣一頓飯,往往也就貴族宴席上有。先秦說的“列鼎而食”,就是指把做好的食物放入鼎內。以《禮記》的說法,戰國的“高峰宴會”,有烤肉(炙)細肉(膾)肉醬蔥等各種美食,孟子曾感慨這些宴會“食前方丈”,簡直奢侈到極點。

可要細細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這類“奢侈”的食品,倘若一位現代人“穿越”過去,列席在其中。恐怕就是食欲再強,也真咽不下幾口。兩千年來文明進步的脈絡,古代普通百姓的寒苦,一個簡單的“吃什么”問題,就會有多少切身的體會。

參考資料:徐杰令《先秦社會生活史》、彭邦炯《戰國史話》、王凱旋《秦漢社會生活四十講》

作者:我方團隊張嵚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沒有作者說得這么寒酸吧,以前河網密布,森林茂盛,紅肉難得,水產和飛禽不算難哦,不然古代人怎么有蛋白質來源?

  2. 看來孔子的學費真真的不便宜啊 一般人上不起學……[捂臉]

  3. 古代做法和種類不多可以理解,但你把古人形容的也太慘了,遠的不說彭祖的野雞湯,就說戰國出土的那些做飯的家伙就不可能那么慘,另外野外野生動植資源豐富,不像今天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那時中原都還有象可吃。要知道小農經濟,買不起不等于吃不上,味道如何不得而知。就如同今天大陸農村,一天花不了十塊錢,不代表生活差。

  4. 雕胡飯不是茭白拌白飯那樣有飯有菜的,而是雕胡米,本身煮成飯,黑色的。后來人們發現這種植物被真菌感染后不會接雕胡米而是發育成白色的瘤裝狀塊莖,乘坐茭白,鮮嫩美味,就轉而取食茭白,不再食用雕胡米了。

  5. 我是76年的,可我很小時好像不是你說的這樣啊。飯菜還可以啊。想吃個窩窩頭都得偷阿公喂羊的。也許您是60幾年的人吧。 // @市外桃源: 甭說先秦了,就是幾十年前。改革開放以前,父母那一代。成天吃地瓜干兒,地瓜葉。我小時候的記憶,也經常吃玉米面餅子。 有事做大饅頭里面還弄個黑面的里子,冬天頓頓大白菜,要不然就是蘿卜。

  6. 為什么古人壽命短,其中一個就是用銅鼎煮食

  7. 呵呵,1我覺得吃的不會差,特別是鄉下山里,人煙稀少,活的比較原始, 哪里會管城里人禮數。雞鴨狗豬養起來成本又不高,還可以打獵,你以為大陸大型猛獸怎么完的,都是吃光的!\n2相反種植技術有限,谷難種脫殼又難,他們可能吃肉為主!所以他們長的比現代我們高大!\n3你想想比較落后的民族傾向于養殖,而不是種植!而且野生素菜也不會少,即使今天各季節美味的野菜還很多,古人為什么沒培養成家菜?因為古代資源太豐富,吃不完吶,\n4你所說的菜少是指今天菜品少罷了,不要上帝視角看古人。

  8. 古代有鹽,穿越過去用青銅器打造個鍋,用動物油脂煉油,有鹽有油就好辦了,剩下的香料很多都是中藥材,也好找。

  9. 甭說先秦了,就是幾十年前。改革開放以前,父母那一代。成天吃地瓜干兒,地瓜葉。我小時候的記憶,也經常吃玉米面餅子。 有事做大饅頭里面還弄個黑面的里子,冬天頓頓大白菜,要不然就是蘿卜。

  10. 你的高論有點少見識了,戰國時期的屈原在其九歌之一的招魂一章中,將吃的肉類就記載了許多。例如: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陳吳羹些。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鵠酸臇鳧,煎鴻鸧些。露雞xi龜,食而無爽些。以上這些肉類食物不能說不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