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打邊爐”跟四川火鍋的區別是什么?
叫法不同而已,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火鍋。
真正有區別的是食材。
顧名思義,火鍋就是把食物放入鍋里燙熟的一種烹飪方法。打邊爐沒有火鍋底料的說法,一鍋清水,一塊姜,燒開后即可開刷。但是食材卻不馬虎,就算是雞肉,也不能糊弄。走地雞是必須的,還不能是公雞,而是要母雞。
太嫩太老都不行,而是選用快要第一次下蛋,雞寇已經發紅的“雞項”,現宰現燙至剛熟,這樣才夠彈牙有嚼頭。最受歡迎的是雞翅膀,而雞胸肉會被很多人嫌棄,覺得柴口。
魚也講究,倒不是一定要吃名貴品種,而是宰之前要放入池子里減脂。即一個星期左右不喂食,自然排空污穢物,再進行處理。一般是拆骨,得到兩片魚肉,切塊或者是切雙飛片,如蝴蝶狀。
牛肉豬肉,選用里脊,切成極薄的片,專考刀工。至于羊肉,有專門吃法,稱為“水鍋”。即經過焯水,爆炒,加入馬蹄,竹蔗,清補涼熬湯。直接用來打邊爐的并不是沒有,至少在我們這邊沒有人這樣吃。
生猛海鮮當中,蝦十分受到大家喜愛,沿海地區更加明顯。和魚飯一樣,很多人直接將蝦當飯吃,就是喜歡這種清甜爽脆味道。由于蟹吃起來太過麻煩,打邊爐時很少上桌,更多的是用來清蒸,煲粥。
下水當中,肥腸肝肺不入法眼,偏好黃喉。另外還有魚丸,牛肉丸,炸腐竹,菇類,當季青菜。而且只有綠葉菜才能稱為青菜,其他不算,刷新你的認識了吧。
蘸汁,兩廣地區稱為“味碟”,用姜蔥絲,香菜段,加入糖,生抽拌勻,淋入熱油而成。還有人用魚露,姜蓉,甚至是沙蟹汁,視各地方口味而定。辣椒另備,吃辣的自取,不會放入味碟里面。
四川火鍋就復雜了,首先要備火鍋底料。
其由豆瓣醬,醪糟,姜蔥蒜,八角,草果,丁香等等香料,菜籽油,牛油,雞油,花椒粉等等炒制而成。成品紅亮,散發著誘人的香味,令人食指大動。
火鍋菜品更是五花八門,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皆可一刷而食之。具體包括毛血旺,肥腸,午餐肉,黃喉,金針菇,山藥。馬鈴薯片,豬灌腸,肝,蹄筋,雞鴨魚肉。水發海參,蝦蟹,酥肉,油馓子,香菇,平菇,豌豆苗等等等等。
極具特色的有毛血旺,其實就是豬血。加入鹽拌勻,靜置凝結,切塊放入鍋里燙熟,即是成品。具有嫩,脆,入口即化的特點。還有肥腸,其實就是豬大腸,清理麻煩,但是入口卻韌脆。
蘸料,也稱油碟。內容有黃豆碎,花生碎,芝麻油,辣椒,辣椒油,蔥,蒜蓉,香菜等。
其中的辣椒油,由紅辣椒碎,辣椒粉混合而成。淋入熱油的時候也有講究,要分3次澆入,即先將三分之一的油澆入,攪拌均勻。再次澆油拌勻,最后一次澆油,即大功告成。
這樣操作,既要保持熱油溫度,又不至于燙糊辣椒粉。這個是川菜廚師經過無數次失敗,而總結出來的結果。
總結
廣式火鍋
由于廣東地處沿海,氣候溫和,就算是冬天,也就降溫十天半月,且氣溫在零上。也就是說四季常青,物產富饒,可供吃的動物,植物種類極多。
“天下所有之食貨,粵東幾盡有之,粵東所有之食貨,天下未必盡有也。”“粵東為天南奧區,以山川之秀異,物產之瑰奇,風格之推遷,氣候之參錯,與中州絕異,未至其地者不聞,至其地者不盡見。”
由此可見,打邊爐講究選料精良,善于變化,品種多樣,風味講究,不時不食。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膩。而且廣東人普遍有出洋謀生的傳統,在長期與當地交流實踐中,根據廣東地理條件所形成的大眾口味,吸取洋人所長,為我所用,發展成為獨具一格的廣東火鍋。
四川火鍋
四川素稱天府之國,由于地理位置獨特,所以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飲食傳統。火鍋所用食材,根據食材,氣候,和什么人吃的要求,具體掌握,靈活運用。以保持火鍋的質量,為色香味形增色。
既采用名貴食材,再配以時令鮮蔬,使菜品營養豐富。又采用家常菜方式,就地取材,操作簡單,經濟實惠。做到家喻戶曉,深受大眾喜愛。
四川境內,民眾慣養禽畜,火鍋食材不但種類繁多,而且質地優良。山區多產各種野味,蟲草,竹筍等山珍。江河湖泊所產各種魚類,且品種特異,均為火鍋之佳品。加上有郫縣豆瓣醬,中壩醬油,保寧食醋,潼川豆豉,自貢井鹽的加持。這一切都為四川火鍋,提供了豐富的食材和得天獨厚之條件。
創作不易,喜歡請點個贊唄,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喝水和灌辣椒水可謂是天淵之別
我喜歡吃重慶火鍋
我不是很能吃辣,又喜歡海鮮,感覺更愛廣東的打邊爐多一些[呲牙][呲牙][呲牙]💐💐💐
火鍋,我的最愛,兩種都喜歡,吃不了太辣,吃微辣[大笑][大笑][大笑]
我還是喜歡吃四川火鍋。[呲牙]
有機會要去嘗嘗這個打邊爐[呲牙][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