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蹄是一種很特別的食材,肉少骨頭多,而且價格不便宜,但是吃的人卻很多。我就很喜歡吃豬蹄兒,特別喜歡吃鹵豬蹄兒,有一段時間下班的時候經常買個豬蹄,邊走邊啃,到家也差不多吃完了。只是發現,有的豬蹄肉多味道香,有的豬蹄肉硬,不好嚼。后來我才知道,豬前蹄和后蹄的口感差別很大。那么如何區分前后蹄呢?
如何區分豬的前蹄和后蹄?
1、前蹄是可以向后彎曲的,而后蹄是不可以向后彎曲的。
2、通常前蹄的關節比較小,圓圓的,比成年人的大拇指稍大;后蹄的關節比較粗,形狀類似小拳頭,前蹄比較短,后蹄比較長。
3、區分前后豬蹄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看有沒有斷筋,前豬蹄可以看到明顯的蹄筋,而后豬蹄沒有蹄筋。
4、從橫切面看,前腿有很明顯大蹄筋,后腿則沒,具體看上圖。左邊是后腿,右邊是前腿。
豬前蹄和后蹄口感上有什么區別?
豬前腳的特點:比較肥厚,瘦肉多,骨頭小,比較好加工,而且容易出肉。適合用來做紅燒豬蹄,或者鹵豬蹄、醬豬蹄之類的。尤其是做白切豬腳,就一定是前腿,否則味道會差很多。
豬后腳的特點:骨頭大,肉少,而且肉質比較偏硬,比較結實。通常適合用來煲湯。不過若是喜歡比較有嚼勁的口感,也可以用后腳來做鹵肉。
前蹄在口感上更好一些,在營養結構上都是一樣的,但有經驗的人對待前后腿的態度也不同。因為在他們的眼里前蹄是“手”,而后蹄是腿,手更嬌嫩一些,而腳上則有很多的老皮。一般豬前腿的運動量比較大,所以在豬前腿上會有很多筋骨,而且多半都是瘦肉。
然而豬后蹄運動量較小,養得比較粗壯。里面有很多肥肉,而且肉質比較松散,在燉豬蹄湯的時候比較容易燉爛。所以我們如果是做豬蹄湯,就應該選擇肥肉較多的豬后腳,如果是做紅燒豬蹄就應該選擇豬前腳。選對了豬腳,做出來的食物才更美味。
從價格上來區分兩種豬蹄,前蹄的價格通常高于后蹄。大陸有句俗語叫做“前蹄后膀”,就是說吃豬蹄要吃前蹄,吃蹄膀要吃后面的,因為前足比后膀的肉多而且骨頭少。
不得不說,吃了那么多年的豬腳,原來還有這么多的講究。以后大家去買豬腳時,如果自己看不出前腳或是后腳,也可以多詢問一下老板,再決定豬腳的做法,別再傻傻買錯了。總的來說,前腳在制作的時候,就需要用壓力鍋來燉,而后腳在制作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用來煮。對此,不知道小伙伴學會了嗎?你們還有其他的技巧嗎?都可以在下方評論打出來。
如果你在閱讀本文教程的過程中,有看不明白的步驟,請在本文下方的留言區給瑛子留言,我看到后會馬上為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做法,或者更好的建議,也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
前蹄有肉質,后蹄是皮質,前~有7星孔,后~沒有
前蹄肥肉多且油膩,后腳皮多清淡有嚼勁。我喜歡后腳
區別就是前蹄有筋,后蹄沒筋,前蹄骨少,后蹄骨多!
你說錯了吧,前蹄是肉多,但是肥肉多,后蹄才是瘦肉多
前蹄抓,后蹄蹬。
豬蹄:分前后,前腳關節骨頭短,后腿稍微要長一點,所以一般我買都會選前腳,還有其他地方有著這么一個說法,就是:不吃后腳,前面進財,后腳出財這么一說法……
前題是歲數大了,燉的蹄膀都最好少吃。偶爾整一次無傷大雅,吃多了,膽固醇會升高,容易得腦血栓。
最簡單的看腳趾,兩個腳趾一樣長一樣大的是前蹄,一個腳趾長且大,另一個腳趾小且短的就是后蹄。
前蹄短,后蹄長,前蹄肉多,我喜歡買前蹄
前蹄是直的,后蹄是彎的[捂臉][捂臉][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