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特別喜歡美食的人,只要聽說是好吃的東西,那么有機會的時候是一定要嘗試一下。有些美食其實味道并不重要,主要還是為了咱吃過而不留遺憾。
牦牛肉我第一次吃是去九寨溝旅游的時候,旅游的目的不光是開眼界和看風景,享受當地的特色美食也是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牦牛肉第一次吃是吃的火鍋,可以說價錢不便宜,而且味道真的不如我們經常吃的市面上的牛肉,不過做為特色美食,這個吃過了自然不留遺憾。牦牛肉制作的牛肉干我也經常吃到,因為很多朋友去四川或青海旅游,都會給帶點當地的特產回來,這個牦牛肉干做為比較有特色的食物,做為伴手禮自然是比較能夠拿的出手的禮物。
牦牛肉干跟內蒙的牛肉干比,如果是原味的沒有經過加工過得,那么屬于又干又硬,而且還有一股特殊的腥膻味道在里面,可以說口感和味道都很差。
牦牛肉為什么不是主流牛肉,為啥不流行呢?
一,養殖牦牛和肉食牛的目的不同
- 牦牛有“高原之舟”的稱號,養殖牦牛主要是為了在高原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幫助人來托運和干活的,這個就跟以前農村養殖黃牛和水牛是為了耕地,是做為生產工具來養是一個道理。做為生產工具的牦牛,它不是食肉的肉食牛,自然它的牛肉不會普及開來。
二,牦牛的生活環境也不可能使它成為主流牛肉
- 牦牛生長在自然環境惡劣的高海拔地帶,這樣它的養殖年限自然要比普通的肉食牛要長很長時間。
- 牦牛因為生活的地方空間有限,所以它的產量也不會很大。即使是在牦牛的主產區西藏、青海、四川一帶,養殖牦牛也是比較費勁的一件事,要想實現大規模養殖,能夠滿足市場的大量供應,這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雖然現在的交通便利,物流也十分的發達,但是做為一方的特產牦牛肉,要想走出高原地帶被消費者接受,那么物流費用、保鮮費用、包裝費用這些附加費用都是很高的。所以即使養的出那么多的牦牛,但是也未必能夠很好的銷售出去。
三,牦牛肉的味道和口感
- 牦牛因為養殖的時間長,加上生活的地方氣候環境條件都比較惡劣,因此牦牛肉要比我們經常食用的牛肉在味道和口感上有很多的不足。概括的說就是牦牛肉肉質粗糙,味道腥膻味重,如果不是因為標以“原生態”的牛肉,那么估計很少會有人喜歡吃牦牛肉。
四,做為主流牛肉必備的特點,牦牛肉并不太具備
- 主流的牛肉要具有養殖的時間短,便于集中大規模養殖,適應各種各樣的養殖環境等特點,這樣的肉牛才會被養殖戶所喜愛,從而得到市場的認可。
牦牛肉要比我們常吃的這種牛肉肌肉纖維粗上很多
- 牦牛因為生活的地域環境所限,再加上它的生活習性以及生長特點,所以它是不可能成為主流牛肉的。
四川就產牦牛,每年冬天都托人從草原上帶回來,貴的時候35一斤,便宜時25一斤,牦牛肉膻味大肉質老,孩子不愛吃,只有燒著吃
不好吃。牦牛肉沒有水牛、黃牛肉那么好吃。
牦牛肉不如黃牛肉好吃,藏族自己說的牦牛肉口感不好,有錢的藏族人都吃黃牛肉。
最重要一點!不好吃
同樣的價格,我只吃豬肉,牛肉吃兩頓就怕了
真正好的散養牦牛肉現在是不好買的到了,除非你家有藏區親戚或者自己實地去買人家散養后宰殺的。市面上哪怕你在當地買都百分之80是半育肥和純育肥的牦牛。一般不經常接觸這一行的人是弄不清楚的。牦牛確實不假,就看你買的是草膘還是純育肥或者半育肥,肉感和質量都是區別很大。只要吃了有腥味或者肉勁不好,口感帶一些面的感覺都是育肥。同樣任何品種都一樣,到處亂動的和只在一個地方待著的區別就很大。
牦牛肉太硬,咬不動啊!
四川人周邊高原多,可以經常吃到牦牛肉,40多一斤。有時候去紅原那些地方旅游,看到牧民一群群的牦牛,好生羨慕,聽說有些人身價幾百萬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做牦牛餐廳生意,賣了幾年牦牛肉,虧了幾百萬元。想不明白,這么好的東西,為什么還會虧?其實還是太貴了!當我菜單價做到人均100元的時候,我還沒錢賺,但客人已經覺得很貴,隨便請一桌客,就要上千元的消費,稍吃好點加酒水,就要去到兩三千元了。又不是海鮮,光吃個牛肉,所以客人覺得劃不來。加上公款吃喝基本沒有了,這生意更加沒法做。
饒了一圈,原來是個賣牦牛牛肉的[捂臉][捂臉][捂臉]你的有些觀點我不贊同,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紐西蘭,澳洲,我們都去考察過,大部分都是散養牛,只有部分育肥牛才是圈養,我表達的意思并不是外國的月亮比大陸圓,但國外散養牛的環境,抗生素的用量比大陸嚴格,牛肉藥物殘留很低,還是理性看待吧!